夏蕾;徐启勇;叶燕青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CD2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ITP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8、CD+4CD+28的表达率以及CD+4T淋巴细胞中的CD+28表达率.结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8、CD+4CD+28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但CD4细胞中CD+28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CD+28表达率与CD+4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ITP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并非因协同刺激信号分子CD28表达下降所致,CD+4T淋巴细胞无协同刺激信号分子CD28表达缺陷.
作者:赵艳霞;高清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用全骨髓法和离心法培养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差异,同时观察BMSC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及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可能性.方法: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别用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原代培养,比较第12 d 收获细胞的数量.传代后观察1~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绘制生长曲线,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同时将部分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第16 d 计算碱性磷酸酶(ALP)阳性细胞率.结果: 全骨髓法较离心法收获细胞数量少(P<0.05),1~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相似,增殖能力强.第3代细胞被成功地诱导为成骨细胞,第16 d ALP阳性细胞率为80%.结论:离心法较全骨髓法培养BMSC可得到较多的细胞,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前6代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可以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用的种子细胞.
作者:刘世清;卫爱林;陶海鹰;彭昊;马永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急性尿毒症犬在细胞治疗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并评估疗效,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25 kg 左右犬12只,分对照组和细胞治疗组,建立急性尿毒症模型后进行透析治疗,观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细胞治疗组心输出量、血IL-10含量增加,HCO3-升高,K+下降明显,超滤液中氨排泌增多,实验犬存活时间延长.结论:附加了肾小管细胞作用的透析疗法优于常规的血液透析.
作者:夏军;欧阳静萍;明蕾;H.David Humes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肩部带血管蒂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来自:①胸肩峰动脉,主要分支中锁骨支长度(2.0±0.1)cm、外径(1.2±0.2)mm;肩峰支长度(5.1±0.4)cm、外径(1.5±0.2)mm;三角肌支外径(1.9±0.2)mm,发出点至三角肌和胸大肌入肌点长度分别为(4.8±0.5)cm和(3.2±0.4)cm.②旋肱前动脉,主要分支中外侧降支长度(6.0±0.7)cm、外径(1.2±0.2)mm,起点距肱骨大结节高点为(4.1±0.7)cm;内侧降支外径(1.0±0.7)mm,起点距肱骨头高点距离为(4.0±0.6)cm.③旋肱后动脉,其大结节骨膜支起点外径(1.2±0.2)mm,供骨面积为3.0 cm×5.0 cm.④肱动脉肌间隙支发升支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其外径(1.1±0.3)mm.上述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以肩部血管为蒂的骨膜(骨)瓣,是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及骨坏死的重要供区之一.
作者:邓凯;陈振光;张发惠;郑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n=40)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建立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动物模型(720° 2 h).采用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凋亡并分别测定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实验组手术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多,MDA含量升高, SOD、GSHPX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别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睾丸扭转复位后生殖细胞凋亡增多与生殖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有关.
作者:刘子明;郑新民;李世文;杨志伟;胡礼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兔上腔静脉壁内心肌细胞组织学结构.方法:选取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HE染色.另取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切成1 mm 宽的小组织块置于2.5%戊二醛固定液,染色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发现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细胞的延伸,壁内的心肌呈纵向、环行或斜行排列,电镜下可见壁内心肌细胞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见到明显细胞连接,心肌细胞内可见心房肽颗粒.结论:兔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细胞存在,可能在心房收缩时起到阀门作用,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结构基础,上腔静脉内心肌细胞在体液调节中发挥着一定的生理作用.
作者:谢双伦;黄从新;江洪;刘少金;王腾;王晶;刘永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后大鼠肝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气腹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将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非手术组);B组(假气腹组);C组(气腹压12 mmHg,气腹时间2 h).分别观察各组术后12 h 肝组织和/或血清中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变化.结果:C组ICAM-1、TNF-α、ALT及AST较A、B组明显升高(P<0.01),且ICAM-1与TNF-α、ALT和AST呈正相关(r=0.7249,0.8783,0.7442)(P<0.05).结论:气腹后肝组织ICAM-1表达增高与气腹对肝功能的损害有关.
作者:胡钦勇;王卫星;王进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年抑郁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血脂代谢的异常.方法: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50例青年抑郁障碍患者和30例青年正常对照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部分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比较两者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较正常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载脂蛋白A1较正常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所检测的几项指标都不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检验,均P>0.05).结论:在青年抑郁障碍患者中存在血脂代谢的异常.
作者:王高华;黄从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能特异地与靶细胞结合并赋有磁响应性的小细胞肺癌免疫磁性微珠,检验其在分离微量癌细胞中的效率.方法:将微量小细胞肺癌H128细胞加入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混匀,再通过特异性单抗包被的免疫磁性微珠吸附、富集、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计算癌细胞的回收率和检测敏感性.结果:包被的小细胞肺癌免疫磁性微珠与H128能敏感而特异地结合.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可检出54.4%混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微量癌细胞,未有假阳性.结论:免疫磁性微珠能有效地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微量肺癌细胞,经进一步研究后将来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振红;李清泉;杨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sp70-2基因表达在大鼠隐睾生精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2日龄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复制单侧隐睾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sp70-2和cdc2基因在大鼠隐睾侧和对侧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运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结果:术后第7 d,与对侧睾丸相比,隐睾侧Hsp70-2表达下降显著(P<0.01),cdc2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生精细胞凋亡显著性增加(P<0.01).术后第14 d,隐睾侧生精细胞少见,Hsp70-2和cdc2表达呈阴性.结论:隐睾可以引起生精细胞发育停止和凋亡增加,这可能与Hsp70-2表达下降或不表达有关.
作者:胡敬祖;郑新民;李世文;胡礼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84例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IL-1α(-889位点)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群血脂(TC、TG、HDL-C、LDL-C、apo A1、apo B)水平在IL-1α(-889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IL-1α(-88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间无相关性.
作者:黄鹤;李艳;徐朴;张平安;李庚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组织多普勒显像和血流多普勒频谱技术,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犬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开胸后结扎左前降支(LAD),制作AMI模型.动物平均分为3组,单纯心肌梗塞(MI)组,直接关胸;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R)组,于AMI 30 min 后行透壁心肌打孔;bFGF组,于AMI 30 min 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并随后向孔道内注射含有bFGF的纤维蛋白胶(FG),以封闭激光孔道.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MI组与TMR组于术后22 d 和34 d 各有一只死亡,bFGF组无死亡.bFGF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每搏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均明显高于MI组与TMR组(P均<0.05).bFGF组的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明显高于MI组,室壁运动指数(WMI)明显低于MI组,但与TMR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尽管采用TMR和bFGF干预后有改善舒张功能的趋势,但采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二尖瓣瓣环的组织多普勒血流显像两种方法测得3组的E/A比值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FG在心肌内控制释放bFGF进行血管再生治疗安全可行,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犬的收缩功能,但对梗塞心脏的舒张功能改善不明显.
作者:聂绍平;曹林生;曾秋棠;蒋桔泉;刘小青;朱向明;杨光敏;薛毅;王强;王新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将受试者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n=20),COPD稳定期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22),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同时测定血清IL-13和TNF-α水平.结果:IL-13和TNF-α在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中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COPD急性加重期组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IL-13和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91,P<0.001). 结论:IL-13和TNF-α均与COPD的发病有关,且与导致COPD急性加重的感染有关.
作者:王丽慧;曹作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利培酮(30例)、氯氮平(30例)治疗6个月的随访,观察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相比,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和氯氮平相似,对患者的一般精神病理和PANSS总分的改善优于氯氮平.② 6个月的治疗前后相比,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生理领域、精神支柱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氯氮平可以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患者的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没有明显改善.③治疗6个月后,利培酮组与氯氯平组相比,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明显优于氯氮平.结论:利培酮比氯氮平更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功能,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作者:陈振华;王高华;王惠玲;王晓萍;臧德馨;杨德森;刘哲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蒜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多糖组、黄芪组.注射病毒1 h 后给药,连续7 d,于第8 d 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小鼠存活率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心肌酶、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大蒜多糖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存活率明显增高,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心肌酶、MDA、NO含量显著降低,GSH-Px活力升高,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及iNOS表达降低.结论:大蒜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蔡飞;陈金和;吴基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阐明老年雌性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性激素(sex hormon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与衰老的关系,探讨NO在老年雌性大鼠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及更年平调液促进NO合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免分析等方法,检则血清中NO、性激素、SOD等含量的变化.结果:更年平调液能有效升高老年雌性大鼠血清NO、雌激素、SOD含量,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更年平调液滋阴补肾,对老年雌性大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张莹雯;涂晋文;陈友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12例中男性患病稍多于女性.肿瘤分别位于舌部、唇部、牙龈、颊部及额部皮肤.通常表现为质韧肿物,可伴疼痛、出血.镜下表现: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成巢状、条索状不规则排列,分布于粘液样基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标本波形蛋白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手术治疗后3例复发,未见转移.结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中间型血管肿瘤,容易复发,术后应长期随访.
作者:孙志军;赵怡芳;张文峰;陈新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原癌基因C-erb B-2的表达作为判断鼻咽癌患者预后因素的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75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鼻咽癌活检标本中VEGF和C-erb B-2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相关性,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鼻咽癌活检标本中VEGF和C-erb 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和48%.VEGF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P=0.018 1)和较短的生存期(P=0.013 6)有相关性,未发现它们与鼻咽癌复发(P=0.176 3)有相关性;C-erb B-2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较短的生存期(P=0.024 5)有相关性,未发现它们与鼻咽癌复发(P=0.089 3)和转移(P=0.097 0)有相关性.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VEGF和C-erb B-2的表达均可作为判断鼻咽癌预后的因素(P=0.013 2;P=0.040 0).结论:鼻咽癌活检标本中VEGF和C-erb B-2的表达可作判断鼻咽癌预后的有实用价值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弓;曾俊;谢丛华;戈伟;程晶;周云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溶剂干燥-γ射线辐照消毒异体肌腱移植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特点.方法:30只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双侧跟腱移植,即溶剂干燥-γ射线辐照组(SD-R组),冷冻干燥-γ射线辐照组(FD-R组)及自体移植组(AG组).分别于移植后4,8周行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移植前SD-R组强度约为AG组的1/5,移植后4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后8周,SD-R组要强于AG组(P<0.05),而与F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移植后早期进行有效保护,溶剂干燥-γ射线辐照消毒异体肌腱可替代自体肌腱移植.
作者:夏志林;顾洁夫;蔡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肾上腺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细胞载体进行肾上腺细胞移植,观察PHB对肾上腺细胞增殖、分泌功能的影响.将种植了肾上腺细胞的PHB植入到双侧肾上腺切除的模型大鼠体内,观察受鼠体内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局部组织学变化.结果:肾上腺细胞可以在PHB上生长,PHB对肾上腺细胞增殖、分泌功能无影响.术后6周实验组大鼠体内皮质酮水平比对照组高 [(140±60 )vs (20±17)ng*ml-1,P<0.05].随着PHB植入体内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逐步减少,纤维结蒂组织逐步消散,材料逐步降解,血管长入.结论:肾上腺细胞植入体内后存活并具有分泌功能.肾上腺细胞移植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伟;张孝斌;张杰;程帆;金化民;吴天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