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振动反应成像技术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度分级的临床价值研究

谭焰;孙丽华;刘云

关键词:肺疾病, 阻塞性, 肺功能, 振动反应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振动反应成像(VRI)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10例COPD患者按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对照组80名为健康志愿者,同时进行肺功能和VRI检查.结果 COPD组V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振动曲线异常评分和动态图像异常评分随着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VRI在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具有一定价值.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心尖球形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QT离散度分析

    心尖球形综合征(TLVABS)由于临床表现、心电图显示与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常相似,但其预后相差甚远.QT离散度(QTd)为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中测量的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ax)之差,是一个比较好的参数用来评价心脏复极的同步性和自主功能[1].

    作者:周林海;梁碧荣;张怀勤;黄伟剑;林捷;胡建琼;范敢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性别青年人体重指数对血压升高的影响研究

    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它们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1-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升高增加了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BMI与血压升高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不尽相同[3-4].

    作者:陈友鹏;梁旭竞;李健;张洁;蔡玲;黄思敏;桂凤美;李虹;Hocher Berthold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现状及进展

    阐述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替代治疗方法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但如何提高干细胞治疗的安全问题.如何选择高效分化的祖细胞并将其分化成真正有功能的B细胞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绮屏;蔡继业;冯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血管医学需要健康平衡发展

    心血管医学只有做到综合平衡的发展,才能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既要重视质量,又要适度合理地控制费用.目前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三大体系.即全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急救体系,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关护体系.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地衣芽胞杆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3例临床观察

    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情况日益严重.呼吸科多数患者需要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应用抗生素,因而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情况时有发生.

    作者:王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价值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确定检测脑脊液(CSF)中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是否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BIOSIS和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关于测定CSF中ADA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英文文献,并用QUADA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l.4和SPSS13.0软件,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各研究中ADA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其他指标,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探讨其诊断特性.结果 终有9项独立研究纳入本次Meta分析,ADA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总体敏感度0.77(95%CI 0.72~0.82);特异度0.91(95%CI 0.90~0.93);阳性似然比7.93(95%CI 5.85~10.76),阴性似然比0.28(95%CI 0.19~0.41),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29,但在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特异度降为0.75(95%CI 0.67~0.82).结论 ADA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检测CSF中的ADA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但在与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时诊断效力下降,需参考其他检测指标.

    作者:张峰;孙文逵;李子玲;施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骨髓粒细胞与红细胞表面CD55CD59缺失对血液疾病的诊断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骨髓粒细胞、红细胞表面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CD55、CD59缺失(CD55-、CD59-,也称PNH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诊治的正常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及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缺失,并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骨髓粒细胞CD55-高于外周血(P<0.05);PNH患者骨髓红细胞CD55-、CD59-高于外周血(P<0.05);正常人、AA、MDS、AML、MM及营养不良性贫血各组间骨髓粒细胞CD55-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一骨髓粒细胞CD55-表达升高特异性差.

    作者:童秀珍;梁树;李娟;苏畅;罗绍凯;彭爱华;周振海;郑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或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

    目的 探讨对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或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诊治的HBV-GN且对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或变异的患者共9例.采用恩替卡韦(0.5 mg/d)为主方案治疗9例对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或变异的HBV-GN且蛋白尿>1.5 g/d、血HBV-DNA≥1.0×108拷贝/L的患者,观察其疗效及血HBV-DNA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肾病综合征(Ns)7例、蛋白尿伴血尿2例,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3例,膜性肾病3例,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及局灶节段系膜增生性肾炎各1例.拉米夫定治疗(14.1±10.3)个月(其中6例联合激素治疗),5例部分缓解(PR)、4例无效(均为NS),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后,治疗12个月时7例完全缓解(CR)、1例PR、1例NR,7例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患者中5例降至正常,随访观察了19~27个月,平均(23.7±3.0)个月,至随访结束;完全缓解(CR)7例,NR 2例,均停用激素.未见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为主的治疗对对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或变异的HBV-GN是安全有效的,疗程以1年半为宜.

    作者:庄永泽;龙圣海;林沁;李俊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肿瘤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和肿瘤并存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安全性,PCI术后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影响肿瘤的手术治疗.因此,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PCI.肿瘤手术前是否进行预防性PCI取决于术前心脏风险评估的结果.PCI只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或不稳定的肿瘤患者,治疗方式应优选单纯球囊扩张或植入金属裸支架.

    作者:刘震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10年多发性硬化新诊断标准解读

    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病灶在空间上的弥散(DIS)和时间上的弥散(DIT)并除外其他原因.核磁共振检查(MRI)DIS的标准:≥1个无症状T2病灶,而且是在以前MS MRI标准认为具备特征性的4个部位(紧贴皮质,脑室周围,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部位出现;MRI 2个DIL标准:(1)不论何时做的扫描能见到至少1个或多个无症状-钆增强和不增强病灶;(2)与以前的扫描相比出现新T2和(或)钆-增强病灶,不管扫描的时间.

    作者:李绍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

    1病历资料患者女,33岁.于2002年7月感冒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肉眼血尿,无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无潮热、盗汗、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无心悸、心累、端坐呼吸及夜间呼吸困难,无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红肿疼痛、皮肤黏膜瘀斑,无腹痛、腹泻、解黑大便等.

    作者:王梓华;黄云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振动反应成像技术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度分级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振动反应成像(VRI)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10例COPD患者按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对照组80名为健康志愿者,同时进行肺功能和VRI检查.结果 COPD组V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振动曲线异常评分和动态图像异常评分随着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VRI在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谭焰;孙丽华;刘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而非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及时诊断、寻找有效的药物及其他相关治疗手段对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就非典型病原体所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

    作者:解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合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时易导致病死率增加.终末期肾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多伴有严重钙化,行介入治疗预后较差,出血及血栓事件多见.因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采用复杂病变简单处理的方法,充分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并采用肾脏保护措施以防止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张瑞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变化与30d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 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ADM,根据10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ADM增加平均值分为高低两组观察30d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方面差异.同时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管径狭窄≤50%作对照.结果 介入治疗组AD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前后ADM浓度无明显变化,介入治疗后ADM浓度显著升高.高ADM增加组30d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方面明显高于低ADM增加组.多支、双支病变组ADM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ADM浓度在PCI后明显升高,可能与内皮损伤,心肌缺血代偿有关.ADM浓度与预后相关,开发相应的药物可能有较大意义.

    作者:曹乾;刘静一;马淑梅;李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栓塞行导管内取栓溶栓术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其并发症之一,治疗肺栓塞可采取抗凝,溶栓,经皮导管取栓术,手术取栓术等方法,治疗决策的制定应以危险分层为依据[1].

    作者:朱丹;陈宝霞;张永珍;高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钙通道阻滞剂在联合降压中的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CCB)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并可以很好地与其他各类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二氢吡啶类CC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荆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联合在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优越性.氨氯地平和拉西地平等第三代CCB半衰期更长、副反应更少、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保护作用证据更多,特别适合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冠心痛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

    作者:吴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冠心病的抗栓药物治疗

    慢性肾脏病常并发冠心病,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抗栓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但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如果抗栓药物使用不当,即可诱发严重出血.文章将对肾功能不全时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纤溶药物作一讨论.

    作者:王国勤;谌贻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从医五十八载的点滴体会

    我从1953年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开始,迄今已58年,每次超时看完门诊或抢救会诊的患者下来,虽然身心俱疲,但是自己已经为患者尽了全力而稍感安慰.遇到疑难病例难以确诊或会诊中仍存在一些未明确或不清楚的问题,事后仍会查清以利再诊.

    作者:罗慰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8(IL-18)、抵抗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超声检查测定IMT,分为IMT<1.0 mm组和IMT≥11.0mm组;ELISA法测定IL-18、抵抗素、SAA、TNF-α浓度;检测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钙磷、甲状旁腺素等相关指标.结果 63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1)IMT≥1.0mm者19例,IMT<1.0mm者44例;(2)两组之间IL-18、抵抗素、SAA、TNF-α、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别(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IL-18、抵抗素、SAA、TNF-α显著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中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MT≥1.0mm占30.2%,IMT与IL-18、抵抗素、SAA、TNF-α浓度密切相关,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华;常明;刘书馨;刘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