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林丽晴;杨好意

关键词:肛周脓肿, 浅表高频线阵超声, 经直肠单平面线阵超声
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炎性疾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彻底清除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术前明确诊断肛周脓肿范围以及内瘘口部位,术中彻底清除内口隐患就可以避免复发,从而提高患者长远的生活质量.高频浅表超声经肛周探查,对肛周浅表病灶有很高的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边界、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以及血供情况;经直肠腔内单平面线阵超声能直接观察肛管及直肠壁各层结构,清晰显示病灶深度、范围,以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关系,并能准确地显示出内口位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11例肛周炎性疾病患者采用经肛周高频线阵探头、经直肠单平面线阵探头、或2种探头联合应用等3种不同方式,探讨对肛周疾病特别是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明确肛周脓肿部位、病变的范围、深度,判断内口位置,为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丹皮酚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VEGF转录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Pae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U251细胞中VEGF的转录水平,当Pae作用浓度分别为47、94、188、376、752和1 504 μmol/L时,对U251细胞VEGF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29.6%、43.94%、73.78%、79.49%、83.11%和88.06%;②Pae对U251细胞VEGF转录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188 μmol/L浓度下,当Pae作用时间分别为4、12和24 h时,对U251细胞VEGF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67.13%、71.33%和82.04%;③Pae可显著降低U251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以47、188、376、1 504 μmol/L浓度的Pae分别作用U251细胞24 h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量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减弱,以上浓度Pae对U251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33.09%、73.93%、81.23%和87.85%.结论 Pae可显著降低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有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而干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血管新生及化疗敏感性.

    作者:汤浩;楚冲;文强;张本平;赵婕;方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桥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OPN与银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的OPN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OPN的表达;③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与OP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银屑病组皮损及血清OPN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银屑病组血清OPN表达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银屑病BMI超重组血清OPN的表达高于BMI正常组(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肥胖可能是银屑病患者OPN高表达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金汶;胡翠;汪方玲;刘随;沈艳;刘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鞘磷脂代谢物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对鞘磷脂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越来越多,鞘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代谢产物如神经酰胺(ceramide,Cer)、鞘氨醇(sphingosine,Sph)、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 P)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可作为第一和(或)第二信使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许多重要的信号转导过程.近年研究表明,Cer、Sph、S1 P可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多个环节,由此本文针对鞘磷脂代谢产物在肺癌中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吕冰洁;杨阳;张建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OMT甲基化修饰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多基因遗传病.大量遗传学研究发现众多候选基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 echol-O-methylt ransferase,COMT)基因.COMT编码产物降解多巴胺(dopamine,DA),调节突触间DA浓度,是SCZ病因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对COMT多态性与SCZ关系的研究往往得不到一致的结果.近年来,COMT的表观遗传调控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表观遗传调控可受非遗传因素影响并动态可逆地从空间、时间上调控基因表达的水平.DNA甲基化作为常见的表观调控方式,已被发现参与了COMT的生物学作用途径.COMT的DNA甲基化成为研究SCZ的新领域之一.

    作者:李广学;成佳;高树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炎性疾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彻底清除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术前明确诊断肛周脓肿范围以及内瘘口部位,术中彻底清除内口隐患就可以避免复发,从而提高患者长远的生活质量.高频浅表超声经肛周探查,对肛周浅表病灶有很高的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边界、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以及血供情况;经直肠腔内单平面线阵超声能直接观察肛管及直肠壁各层结构,清晰显示病灶深度、范围,以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关系,并能准确地显示出内口位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11例肛周炎性疾病患者采用经肛周高频线阵探头、经直肠单平面线阵探头、或2种探头联合应用等3种不同方式,探讨对肛周疾病特别是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明确肛周脓肿部位、病变的范围、深度,判断内口位置,为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林丽晴;杨好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LR9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从Toll样受体9(TLR9)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和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的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SASP组(B组)10例、SASP组(C组)10例,疗程均为4周;正常对照组10例(肠镜及结肠病检均示正常).于治疗前后取病变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9的表达水平,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9 mRNA的表达,比较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LR9蛋白和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UC患者治疗前后TLR9蛋白和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对3组UC患者治疗前后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大便菌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①免疫组化显示TLR9在UC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T-PCR检测UC患者结肠组织可见TLR9 mRNA表达,而正常对照组未检出TLR9 mRNA的表达.且TLR9与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及大便菌群积分呈正相关性.②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A、B、C3组治疗前病变肠组织中TLR9及TLR9 mRNA均为阳性表达,治疗后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各组治疗前后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A、B组间无差异,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组间)比较: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差值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菌群变化A、B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前后大便菌群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9失调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UC患者的TLR9表达水平,TLR9下调可能是益生菌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谭琰;邹开芳;钱伟;陈胜;侯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氧-糖剥夺致皮层神经元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对Caspase-3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氧-糖剥夺致皮层神经元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对Caspase-3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选取培养7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氧-糖剥夺损伤组(B组),细胞损伤+L-N-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干预组(C组).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NO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B组培养液中NO的含量为(1.77±0.17) μmoL/L,与A组(0.93±0.15) μmoL/L和C组(0.99±0.10)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B组的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和C组,B组的NSE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组和C组.结论 氧-糖剥夺可导致皮层神经元NO产生过量,并造成神经元的损伤;L-NAME能减少NO的产生,从而减弱氧-糖剥夺导致皮层神经元损伤.

    作者:王西冉;杨传豪;赵冬;王业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退行性主动脉瓣脂肪因子chemerin的表达

    目的 观察脂肪因子chemerin在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degenerative aortic valve disease,DAVD)瓣膜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DAVD行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瓣标本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岁;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切除正常三叶式主动脉瓣标本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1±8)岁.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退行性主动脉瓣的病理组织学改变;IHC染色观察脂肪因子chemer in的表达特点;IPP(Image-Pro Plus)软件测量钙化面积和钙化周围(钙化灶周围2 mm区域)chemerin蛋白的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单元线性回归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瓣膜相比较,肉眼可见DAVD主动脉瓣增厚,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组织和钙化结节;HE染色可见DAVD损伤部位有泡沫细胞、脂肪细胞、炎症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钙化灶.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脂肪因子chemerin在正常主动脉瓣膜无阳性表达,而在DAVD中阳性表达;单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hemerin蛋白的IOD与钙化面积呈正相关(r=0.985,P<0.05).结论 DAVD瓣膜中脂肪因子chemerin阳性表达,chemerin表达强度与钙化面积呈正相关.

    作者:谢霆;李儒正;吴朝光;张红;陈新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湖北宜昌夷陵区磷矿职工家庭功能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湖北宜昌夷陵区磷矿职工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影响磷矿职工家庭功能的因素,为改善磷矿职工家庭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问卷、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MAST)问卷、生活质量问卷,整群抽取1 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功能良好者66.5%,中度障碍者27.3%,严重障碍者6.2%.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方式、工资收入、有无兄弟姐妹、吸烟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磷矿职工的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促进磷矿职工家庭功能的改善.

    作者:关东萍;余莉婧;代秀丽;周玲玲;聂绍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及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和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阐述丹参酮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丹参酮组、卡维地洛组,每组各6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家兔偶发室性早搏(OVPBs)、频发室性早搏(FVPBs)、室速(VT)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心肌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L型钙离子通道(LTCC)、钾离子通道Kv4.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OVPBs、FVPBs和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梗死面积明显增大(均P<0.05),CAM、CAMKⅡ、LTCC mR-NA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ItoKv4.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丹参酮组和卡维地洛组的OVPBs、FVPBs和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均P<0.05),CAM、CAMKⅡ、LTCC mRNA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ItoKv4.2 mRNA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与卡维地洛组相比,丹参酮组的OVPBs、FVPBs和VT的发生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面积增大(均P<0.05),CAM、CAMKⅡ、LTCC mRNA表达增高(均P<0.05),ItoKv4.2 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 钙调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丹参酮ⅡA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钙调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朱琳;王照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核型48,XXXY的Klinefelte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及低骨量1例

    Klinefelter综合征是一种男性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男性不育症常见的遗传学病因之一,发病率在男性中为0.1%~0.2%,在不育症男性中占3.1%[1].Klinefelter综合征为常见的核型为47,XXY,约占80%;嵌和型占15%,包括46,XY/47,XXY;45,X/46,XY/47,XXY;46,XX /47,XXY等;核型48,XXXY;48,XXYY;49,XXXXY等较少见[2].核型48,XXXY的Klinefelter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及低骨量者十分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伟;陈文辉;李双蕾;马汝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锥形束CT对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的研究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方法 筛选重庆地区567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93例,女:274例),共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结果 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参考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进行分类,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1.17%,多根管型28.83%[其中Ⅱ型4.45%,Ⅳ型1.16%,V型7.38%,Ⅸ型(双根双根管)13.61%,X型(其他)2.22 %];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同一根管类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根管发生率(32.29%)高于女性(2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及双牙根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且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段艳霞;周智;周红;李月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物信息模拟及生物学效应结合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 体外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体外模拟以盐酸小檗碱为代表的5种生物碱(配体)与AchE(受体)相互分子对接效应与差异性;将小鼠眼眶取血后脱臼处死,立刻开腹取出十二指肠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肠组织匀浆中总蛋白含量,将盐酸小檗碱与肠组织液共孵育后用酶法检测小鼠十二指肠组织和血清中AchE活性,以生物信息模拟和生物学效应相结合对比研究盐酸小檗碱对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 体外分子模拟5种生物碱中只有盐酸小檗碱和药根碱能与AchE受体活性中心进行分子对接;盐酸小檗碱能明显抑制小鼠十二指肠组织和血清中AchE活性,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体外生物信息模拟和生物学效应研究均表明盐酸小檗碱对Ach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晨;谭政;邹欣;刘慎沛;王开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塞来昔布对戊四氮点燃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癫痫发作及PGP、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戊四氮(PTZ)点燃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癫痫发作及脑内PGP、COX-2表达的影响,分析COX-2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探讨COX-2与癫痫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不给予PTZ点燃;非干预组,20只,PTZ点燃前30 min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分为非干预24 h亚组及非干预30 d亚组,各10只;干预组,20只,PTZ点燃前30 min腹腔注射塞来昔布溶液(10mg/kg),再分为干预24 h亚组及干预30 d亚组,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癫痫发作情况(点燃潜伏时间、发作开始时间、发作持续时间);采用RT-PCR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亚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PGP、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干预组点燃潜伏时间、发作开始时间长于非干预组(均P<0.05),发作持续时间短于非干预组(P<0.05).点燃后24 h,非干预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PGP、COX-2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点燃后30 d,两实验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PGP、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24 h亚组(均P<0.05);PTZ点燃后同一时间点(点燃后24 h、点燃后30 d)干预组PGP、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0.05).结论 COX-2与难治性癫痫有着密切关系,塞来昔布很可能可减轻难治性癫痫早期痫性发作;同时干预腺苷系统及COX-2炎性反应通路可能成为难治性癫痫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单萍;康慧聪;张继龙;刘志广;李巷;朱遂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激活素A和卵泡抑素对MG-63细胞株OCN、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活素A (activin A)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及骨形成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结合Western blot检测,观察不同浓度激活素A以及加用卵泡抑素后对MG-63细胞OCN、BMP-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采用PNPP底物比色法检测MG-63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 激活素A明显上调MG-63细胞OCN、BMP-2蛋白质表达(P<0.05),随着激活素A剂量增加以及作用时间延长,OCN、BMP-2蛋白质表达量逐渐加大,并促进碱性磷酸酶的生成,但加用卵泡抑素后该作用得到抑制.结论 激活素A上调OCN、BMP-2蛋白质表达及促进骨形成,而卵泡抑素抑制该效应.

    作者:王运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脑缺血后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

    目的 探讨持续脑缺血状态下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方法 32只雄性SD健康清洁级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在实验组诱导脑缺血发作.在MCAO后6、24 h分别进行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Cresyl Violet染色和GFAP、Caspase-3、Porimin、DAPI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无行为学改变,MCAO 6 h组与MCAO 24 h组均有明显行为学异常,提示造模成功.Cresyl Viole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缺血中心区脑组织坏死,缺血半暗带区细胞水肿,可见肿胀的星形胶质细胞,MCAO 24 h组细胞损伤重于MCAO 6 h组.荧光免疫检测显示,在MCAO 24 h后半暗带区Porimin、GFAP和DAPI三标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多于Caspase-3、GFAP和DAPI三标阳性细胞数目(P<0.05).结论 持续缺血的时间越长,脑损伤越严重,而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多以细胞膜破坏、细胞肿胀为特征的胀亡方式走向死亡.

    作者:付学军;黄巧英;徐铅辉;邹良玉;张睿;褚晓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 %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 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作者:沈波;焦竞;勘武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靶向CIP2A的shRN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shRNA介导的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用已构建的shRNA-CIP2A重组质粒转染BGC-82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CIP2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用WST-1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重组质粒转染对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hRNA-CIP2A转染效率达80%.转染shRNA-CIP2A后,可明显抑制BGC 823细胞内CIP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hRNA-CIP2A的BGC-823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1.880±0.050) vs.(0.794±0.042),P<0.05],侵袭出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78.0±5.6) vs.(206.0±15.6),P<0.05],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5.33±0.51)%vs.(7.40±0.09)%,P<0.05].结论 shRNA下调CIP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侵袭,同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提示CIP2A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胃癌治疗靶标.

    作者:师海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及SUMO1表达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小泛素相关修饰物1 (SUMO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在小鼠背部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分别建立同系移植组(C57 BL/6-C57 BL/6)和同种异体移植组(BALB/c-C57 BL/6).在术后第7、14、30天,每组取6只动物获取移植物,动态检测排斥反应病理学变化、移植气管管腔阻塞率、有核细胞计数和SUMO1阳性细胞表达及计数.结果 同系移植组气管仅有轻微损伤并于术后14d修复;同种异体移植组术后7d气道上皮严重损伤伴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术后14 d上皮坏死伴纤维增生,术后30 d,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填塞.同系移植物术后管腔阻塞率为2.8%~4.3%,同种异体移植物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5±0.4)%、(29.8±3.5)%和(92.5±3.1)%.同系移植组SUMO1主要在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SUMO1第7.天在黏膜下层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第14天在浸润的单核细胞和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中高表达,第30天表达更为明显.术后第7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织切面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94.5±83.1)、(299.5±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1.8±59.2)、(237.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617.3±70.1)、(774.6±1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0.0±33.9)、(489.0±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6.3±119.0)、(875.0±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5.6±92.1)、(78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经历了典型的急排期、过渡期和慢排期的动态过程,是研究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动态过程的优良模型.在此过程中,SUMO1在新生有核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排斥反应和气管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作者:何莹;马俊磊;宫念樵;赵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对乳腺组织及病灶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评价ARFI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女性患者共115个病灶术前行ARFI检查,获得乳腺病灶的面积比和剪切波速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面积比值和剪切波速度值对乳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的病灶78个,包括纤维腺瘤31个,乳腺腺病47个;乳腺恶性病灶37个,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3个,原位癌3个,浸润性小叶癌1个.良性病灶的面积比(0.99±0.10)与恶性病灶的面积比(1.45±0.2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良性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值(2.38±0.59)m/s与恶性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值(7.57±2.66)m/s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FI能对乳腺病灶的硬度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为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王立平;邓又斌;黄润青;叶蕾;张清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