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心平;胡志伟;张凯伦;孙宗全
目的 探讨转酮醇酶1(TKTL1)在体外培养的人类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TKTL1 mRNA 的小干扰RNA(siRNA)质粒,将该质粒转染LoVo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转酮醇酶基因家族中转酮醇酶(TKT)、TKTL1、转酮醇酶2(TKTL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 转染组(携带有pEGFP-C1-U6/TKTL1)、质粒对照组(携带有pEGFP-C1-U6/UC)和未转染组(未转染细胞)中TKT和TKTL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中TKTL1的表达水平与质粒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相比,明显下调,且转染组LoVo细胞总转酮醇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LoVo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 TKTL1在人类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系)的生长增殖中起重要作用,TKTL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菊红;胡丽华;张德太;蔡鹏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u80、DNA-PKcs和ATM蛋白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54.5%和52.7%,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92.9%和71.4%;DNA-PKcs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χ2=6.975,P=0.008),而Ku80和ATM的表达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ATM和DNA-PKcs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u80的表达与患者的肿块大小和临床分期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在55例乳腺癌患者中,Ku80与DNA-PKcs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08);Ku80与ATM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5,P=0.015).结论 DNA-PKcs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u80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Ku80与DNA-PKcs及ATM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庄亮;于世英;黄晓园;熊慧华;曹阳;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抗CD81抗体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12 h后,加入抗CD81抗体(4 μg/ml),分别作用18、32及96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未作用细胞相比,抗CD81抗体作用18、32、96 h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显著受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11.17%、13.17%、27.49%.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抗CD81抗体作用18 h后,S期细胞指数与未作用细胞相比,增加了16.09,星形胶质细胞主要被阻滞于S期;作用32 h后, G0/G1期细胞指数与未作用细胞相比增加了4.08;96 h后,G0/G1期细胞指数与未作用细胞相比增加了5.87,细胞主要滞留于G0/G1期.结论 抗CD81抗体作用不同时间均对星形胶质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早期,抗CD81抗体使星形胶质细胞阻滞于S期,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
作者:马俊芳;刘仁刚;罗贤雯;彭会明;周洁萍;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HLA-G-肽复合物的体外制备与纯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G重链及轻链(β2m)在抗原肽(人工合成九肽NH2-KGPPAALTL-COOH)的存在下,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G-肽复合物,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对折叠复合物进行纯化.利用特异性抗体(mAb W6/32和兔抗人β2m抗体)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对纯化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主要含有HLA-G重链聚合体、HLA-G-肽复合物及β2m 3种成分,纯化后主要为HLA-G-肽复合物.结论 成功地获得纯度较高的可溶性HLA-G-肽复合物单体,为进一步研究HLA-G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钟茂华;翁秀芳;梁智辉;夏芳珍;李佳楠;陈雪玲;吴雄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对缺氧/氧再灌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A、B、C、D 4组,A组细胞于常氧状态下(37 ℃,95% 空气, 5%CO2)培养24 h;B组细胞经HHS作用15 min后,在常氧状态下培养24 h;D组细胞先经HHS处理15 min,C、D组细胞在缺氧环境(37 ℃, 95% N2, 5% CO2)中培养8 h,然后在常氧状态下培养16 h.[Ca2+]i采用Fluo-2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罗丹明123(rhodamine123)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存活率则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结果 常氧状态下培养的A、B组细胞[Ca2+]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缺氧/氧再灌状态下,C、D组细胞[Ca2+]i明显增加(P<0.05),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均P<0.05). 而D组细胞[Ca2+]i 较C组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较C组明显增高.结论 HHS可阻止缺氧/氧再灌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钙超载,并减轻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
作者:袁世荧;张雪萍;姚尚龙;曾邦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18例CTD继发PAH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UCG)、抗核抗体谱(ANAs)、血沉、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治疗和转归.结果 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重叠综合征(OCTD)5例(均为SLE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心脏彩色多普勒(UCG)对18例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7.8%,38.9% 和100.0%,17例ANA阳性,抗核糖核酸蛋白u1抗体(抗u1RNP)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1.1%.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和前列环素(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12周时61.1%患者病情好转,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好转(P<0.05).结论 PAH是CT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往往预后不佳.定期UCG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例.糖皮质激素、CTX、前列地尔和贝前列素钠等的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雷小妹;李守新;胡绍先;张胜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99mTc标记寡核苷酸的方法并用于荷乳腺癌小鼠反义寡核苷酸显像研究.方法 利用双功能螯合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巯乙苷肽(S-Acetyl-NHS-MAG3)对一段15碱基c-myc mRNA反义寡核苷酸片段进行99mTc标记;对荷乳腺癌昆明种小鼠进行标记反义寡核苷酸生物学分布与显像研究.结果 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正义核酸而言,反义核酸在肿瘤组织中的摄取明显增高(P<0.05).在反义寡核苷酸显像组,肿瘤组织显像剂摄取活跃,肿瘤/肌肉比值高可达5.5.在正义寡核苷酸显像组及阻断组,肿瘤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的显像剂浓聚.结论 99mTc标记反义寡核苷酸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显像剂,在分子水平上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和无创性诊断.
作者:秦光明;张永学;安锐;高再荣;曹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后Notch1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明确TNF-α对淋巴瘤细胞Notch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Raji细胞Notch1 mRNA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分析Raji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及TNF-α作用后Notch1蛋白的变化.结果 ①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Raji细胞经TNF-α作用后Notch1 mRNA的含量明显增高,且随TNF-α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②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Notch1蛋白在Raji细胞呈阳性表达,TNF-α作用组Notch1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TNF-α可上调Raji细胞内Notch1蛋白的表达;TNF-α可通过影响Notch信号途径在淋巴瘤细胞内发挥作用.
作者:崔国惠;陈卫华;陈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组(n=10)和对照组(n=8),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喂养.喂养24周后,检测血游离脂肪酸;应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评价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骨骼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1, FATP-1)mRNA的表达.结果 喂养24周后,高脂组大鼠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升高43.0%(P<0.01);骨骼肌中FATP-1 mRNA表达亦显著增强,是对照组的1.56倍(P<0.01);而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 G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高脂喂养诱导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游离脂肪酸的增高和骨骼肌中FATP-1表达的上调有关.
作者:肖方喜;孙晖;陈璐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动脉+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涉及弓部置换的15例均采用深低温(鼻咽温度16~18 ℃)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依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累及的部位、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Wheat术 2例、David 术1例、Bentall术 6例、Bentall术+半弓置换 3例、Bentall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 5例(其中合并CABG 3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 7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7.3±28.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1.2±8.7)min.死亡2例(8.3%),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明显降低死亡率.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血供是手术原则和治疗思考顺序.手术治疗加血管内支架植入这一杂交技术成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
作者:蒋雄刚;孙图成;张凯伦;孙宗全;蔡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外源指导序列(external guide sequence,EGS) 在体外逆转淋球菌多重耐药株为敏感株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多传递耐药(multiple transferable resistance,mtr)系统中MtrC基因,并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GS重组质粒pET-28a(+)-EGS-MtrC,采用常规CaCl2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淋球菌中,通过菌落PCR进行鉴定,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阳性转化菌在含不同浓度氨苄西林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测定淋球菌转化前后对阿奇霉素、结晶紫、红霉素、TritonX-100、四环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PCR结果显示阳性转化菌含有预期大小的转化片段;多重耐药淋球菌在浓度为50、100 μg/ml的氨苄西林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导入EGS-MtrC的转化菌在含100 μg/ml氨苄西林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50 μg/ml氨苄西林培养基中生长受抑制.导入EGS-MtrC的转化菌对阿奇霉素、结晶紫、红霉素、TritonX-100、四环素的MIC值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pET-28a(+)-EGS-MtrC转化淋球菌成功;导入EGS-MtrC的转化菌部分恢复了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转化菌对阿奇霉素、结晶紫、红霉素、TritonX-100、四环素的敏感性增加.
作者:吴志洪;陈宏翔;陈嵘袆;帅俊;许莉;俞莺;严小枫;李家文;涂亚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沉默CHK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高表达CHK1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CHK1的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真核表达质粒,将该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HeLa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CHK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shRNA能明显降低HeLa细胞表面CHK1的表达,与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相比, shRNA转染组HeLa细胞CHK1 mRNA水平下降了66%,蛋白水平下降了60%(P<0.05).此外,shRNA转染组的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而且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和shRNA转染组的G2/M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3.96±1.35)%、(54.08±1.39)%和(15.10±0.87)%(P<0.05).结论 CHK1shRNA能明显增加HeLa细胞的凋亡,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削弱其G2/M期阻滞,为进一步研究CHK1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张敏;王海艳;黎纬明;游泳;陈智超;邹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的21例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48.2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5例,单纯栓塞治疗4例,两种方法合用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21例随访2~1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栓塞治疗.术后抗凝非常重要.
作者:于加省;陈劲草;雷霆;陈坚;李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①不同浓度的CSE作用于人PASMC 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PASMC增殖,锥虫蓝排斥法检测活细胞率.②PASMC与PKC激活剂PMA预孵24 h或与PKC抑制剂Ro31-8220(简称Ro)预孵30 min,然后暴露于5%CSE 24 h,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③5%CSE作用于PASMC 24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KC-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20%和30%的CSE对PASMC有细胞毒性作用;5%和10%CSE不影响PASMC的活细胞率;MTT检测结果示5%CSE组PASMC的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5%CSE组PASMC 的MTT A值、增殖指数(PI)、S期细胞分数(SPF)、PCNA阳性表达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MA+5%CSE组和Ro+5%CSE组以上指标均降低,与5%CS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5%CSE组PKC-α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的CSE对PASMC有细胞毒性作用,低浓度(5%)的CSE则能促进PASMC的增殖.PKC特别是PKC-α可能在CSE促人PASMC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静;徐永健;张珍祥;田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human tissue kallikrein, HK)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diabete mellitus, DM)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即正常对照组(n=16),和高脂高糖饲料组(n=32),高脂高糖饲料组大鼠以小剂量STZ加高脂高糖饮食诱导2型DM,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尾静脉导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es, rAAV)介导的HK基因(HK组)以及报告基因beta-半乳糖苷酶(beta-galactosidase, Lacz)(Lacz组),观察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HK在各脏器的表达以及AMP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hospho-AMPK).结果 rAAV介导的HK可在2型DM大鼠的肝脏、肾脏、心脏组织表达,且HK组各脏器中H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acz组(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脂肪等脏器中,HK组和Lacz组AMPK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HK组phospho-AMPK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Lacz组phospho-AMPK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rAAV载体介导的HK基因能够激活2型DM大鼠主要器官AMPK的表达.
作者:徐西振;凃玲;赵刚;袁刚;汪道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研究潜在抑癌基因KLF6在肝细胞癌的表达,探讨KLF6基因作为肝癌抑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KLF6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过看家基因GAPDH标化的KLF6 cDNA 起始浓度,在配对癌旁组织约为肝癌组织的3倍.26例肝癌组织的KLF6 mRNA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3B,KLF6 mRNA的表达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细胞L02(P<0.01).实验还发现,在肝细胞癌中KLF6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即KLF6蛋白在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L02(P<0.01).结论 KLF6表达下调可能是肝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之一, KLF6基因可能为新的肝癌相关抑癌基因.
作者:王少平;亢黎莉;陈孝平;周鹤俊;周卫江;徐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结膜吸吮线虫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寄生在人的眼部所致.该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在犬、猫和兔等的眼部,同时也可寄生于人眼.
作者:何花;张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抗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链抗体ScFv (single chain fragment of variety region),为进一步将其应用到动物体内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分泌抗小鼠CTLA-4 单克隆抗体(mAb) 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mAb 的VH、VL 基因,并进一步将其组装成VH-Linker-VL 型的ScFv 片段.将ScFv 片段亚克隆至pGMET 载体,测序正确后将其克隆至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Sect2-GFP,将pSect2-GFP-ScFv 纯化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并进行表达,同时经Zeocin筛选稳定表达株.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cFv 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 ScFv 的亲和活性.结果 经Zeocin 筛选2周后,CHO细胞株可稳定表达GFP-ScFv 蛋白.Western blot法证实GFP-ScFv 蛋白在细胞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均有表达,大小约55 kD.ELISA检测表明,CHO 培养上清中的GFP-ScFv 蛋白经浓缩初纯后能与重组小鼠CTLA-4 纯化抗原结合,并具有抑制亲本单抗与其结合的能力.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小鼠CTLA-4 的ScFv 真核表达载体,并能有效表达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ScFv 融合蛋白.
作者:彭国平;周承;吴炜;孙雯;田锋;贺纪凯;陈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掌握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以改善枕骨大孔区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成人头颅标本15具30侧,在显微镜下对该入路涉及的血管、神经、骨性结构、肌肉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另对收治的10例枕骨大孔前方肿瘤患者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的腹侧支是识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颈静脉孔的重要标记.后颅窝开颅常用的解剖标志为星点、前星点、乳突尖、颧弓根.星点到前星点的距离:左侧(22.64±1.88)mm,右侧(21.96±2.64)mm;前星点至乳突尖的距离:左侧(38.54±3.42) mm,右侧(39.04±2.28)mm;星点至颧弓根的距离:左侧(55.82±3.84)mm,右侧(56.26±2.86)mm.10例患者中,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除1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外,余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熟悉并掌握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能提高枕骨大孔区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业忠;刘祺;赵冬;姬云翔;雷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福平对鱼藤酮所诱导的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100 nmol/L鱼藤酮作用SH-SY5Y细胞24 h,建立SH-SY5Y细胞凋亡模型;再用100、200、300 μmol/L不同浓度的利福平进行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凋亡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100 nmol/L鱼藤酮作用SH-SY5Y细胞24 h,能够诱导该细胞产生凋亡并降低其活性;利福平干预后,鱼藤酮所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被抑制,并且这一抑制作用与利福平浓度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且利福平干预后能降低GAPDH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GAPDH蛋白的表达而得以实现.
作者:徐鋆阳;王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