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G10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定量分析

张琼;叶达伟;常莹;宋宇虎;谢娜;王晓燕;林菊生

关键词:肝癌, 肿瘤转移, 荧光定量PCR, PEG10基因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中PEG10基因(parternal express gene 10)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探讨其作为肝癌转移基因的可能性.方法 提取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MHCC-97H的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对反转录产物进行荧光定量PCR.用管家基因β-actin的cDNA起始浓度作为参照标化PEG10的cDNA起始浓度,对标化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HepG2、MHCC-97L、MHCC-97H标化后的PEG10 cDNA相对起始浓度分别为(3.15±0.05)×10-3、(5.06±0.03)×10-3、(6.14±0.09)×10-3,各肝癌细胞系之间PEG10表达量差异也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EG10基因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可以推测PEG10基因可能是促使肝癌转移的癌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研究

    宫颈癌为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发现HPV有100余种,其中有27种可以从宫颈癌组织中发现[1].本研究采用通用引物PCR(GP PCR)和DNA测序方法分析宫颈癌、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状态,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巴瑞琪;丁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檗碱对速激肽释放引起的肠道收缩运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檗碱(Ber)对离体豚鼠结肠肠管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对小鼠肠道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Ber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肌力换能技术记录肠管收缩幅值的变化,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量单个平滑肌细胞大电导的钙离子依赖性钾电流(IBkca),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SP的表达变化.结果 Ber(0.3~100 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电刺激(EFS)和速激肽(NKA)诱发的结肠收缩运动,其IC50分别为64.1 μmol/L和82.5 μmol/L;Ber 6 μmol/L可显著增加IBkca的幅值约(51±21)%(n=6,P<0.05).连续灌胃给予Ber 10 mg/(kg·d),7 d后,小鼠结肠S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Ber减少SP的合成释放,增强IBkca,减弱细胞外钙内流,从而抑制EFS和NKA诱发的肠管收缩,这可部分解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江华;丁丽丽;王嘉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寰椎侧块解剖学观测及其在侧块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寰椎解剖学特征进行观测,为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收集10例成年尸体寰椎标本,使用游标卡尺进行线性测量;角度测量则先用钨丝取模,再用常规量角器检测.测量指标包括后弓内侧半距、后弓外侧半距、后弓高度、后弓宽距、侧块外侧高度、侧块内侧高度、侧块横径、侧块前后径、侧块内倾角.两例患者依据测量的解剖学数据,选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3 mm的交点处进钉,置入侧块螺钉后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长度及与矢状面的角度.结果 后弓外侧半距为(20.8±3.3)mm,后弓高度为(7.2±1.7)mm.两例患者X线片显示螺钉均在寰椎侧块内,螺钉长度25 mm,与矢状面保持(8~14)°.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的进钉点选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3 mm的交点处,与矢状面保持(8~14)°.

    作者:柯新;郑启新;熊晓芊;赵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脂氧素A4对Jurkat T细胞游离钙浓度变化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脂氧素A4(LXA4)对Jurkat 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检测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结合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①采用含钙细胞外液时,LXA4降低正常Jurkat 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而用无钙细胞外液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下降不明显;②LXA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钙池操纵钙通道(SOC)激活剂thapsigargin(TG)引起的Jurkat 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高,100 nmol/L LXA4也能抑制抗CD3单抗(a-CD3)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SOC阻滞剂2-Aminoethoxydiphenylborate(2-APB)能显著抑制TG引起的钙内流;③LXA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CD3和抗CD28单抗(a-CD28)诱导的Jurkat 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析发现LXA4阻止JurkatT细胞由G1期进入S期,降低S期细胞比例、细胞增殖指数(PI)和DNA含量.结论 LXA4可能通过抑制Jurkat T细胞钙池操纵的钙通道引起的胞质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熊维;吴萍;张力;周晓燕;李咏生;叶笃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微颗粒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检测血小板微颗粒(PMPs),并进行方法学、影响因素探讨及临床意义的评价.方法 应用特异性荧光抗体CD61-FITC标记血小板,采用FCM-PRP法,以0.82 μm标准微球进行定位对照,设置机器检测条件,调节机器阈值,设门计数PMPs占CD61阳性颗粒的百分比.以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作为阳性对照.同时检测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血浆中PMPs的释放量.结果 30例健康对照者静息状态下血小板释放的PMPs为(2.19±0.48)%,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数量显著增加,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产生的PMPs为(5.43±3.48)%,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为(3.46±1.14)%,静息状态和激活后PMP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标本存放时间越长,PMPs释放量越大.37例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释放的PMP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 采用FCM-PRP法检测PMPs操作简单,影响因素较少,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熊丽丽;魏文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4周,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40例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和术前比较,术后1 d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术后约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术后早期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新宇;雷澄;刘磊;董洁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低氧血症与肺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广泛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栓塞术后很多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受限、心悸、出汗等症状,部分患者血氧分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本研究对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氧指标及肺功能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低氧血症与肺功能障碍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

    作者:肖书萍;张建初;郑传胜;周国锋;刘婷;陈冬萍;冯敢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肾安胎方改善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着床局部血管形成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补肾安胎方对吲哚美辛诱导着床障碍小鼠着床局部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妊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吲哚美辛组(模型组)、补肾安胎方组(中药组).正常组于妊娠第3、4天每天2次皮下注射溶剂,模型组和中药组均于妊娠第3、4天每天2次皮下注射吲哚美辛(4.33 mg/kg)造成小鼠胚胎着床障碍.自妊娠第1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于每日上午灌服自来水0.3 ml,中药组则灌服中药0.3 ml.比较3组小鼠在妊娠第8天妊娠率、妊娠小鼠胚胎着床位点数;同时,取小鼠子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27.3%、5.3±0.7)显著低于正常组(90.9%、13.3±2.8)(均P<0.01);中药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72.7%、10.7±2.2)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血管丰富,模型组血管稀少,中药组血管较模型组丰富,与正常组相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妊娠第8天正常组子宫内膜中VEGF及其受体表达明显,模型组中的表达显著减少,中药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补肾安胎方提高吲哚美辛诱导着床障碍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明敏;黄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eIF4E与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及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1(p-4EB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乳头状癌(经典型乳头状癌37例,滤泡型乳头状癌29例)、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上述病例的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IF4E与p-4EBP1的表达.结果 在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乳头状癌中,eIF4E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50.0%(10/20)和84.8%(56/66)(P<0.01);p-4E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1%(7/86)、40.0%(8/20)和66.7%(44/66)(P<0.01),并且p-4EBP1在滤泡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经典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P<0.01).eIF4E在有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29/30)和100.0%(29/29),分别高于无腺外侵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后者阳性率分别为75.0%(27/36)和73.0%(27/37)(P<0.05).而p-4EBP1在这两组病例中的表达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和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eIF4E和p-4EBP1在乳头状癌中存在过表达;eIF4E的过表达与乳头状癌的侵袭与转移关系密切,在乳头状癌的进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万婕;吴人亮;周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实验性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成年SD大鼠45只,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用自制Allen氏打击装置,以400 gcm(下落重物的质量与下落高度的乘积)的打击力度撞击L1节段脊髓造成大鼠脊髓损伤,分别在损伤前后T12节段记录刺激胫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椎板而不损伤脊髓.术后4、8、12、16、24 h及此后每天对大鼠的机械性痛敏压力阈值(paw withdrawl pressure threshold,PWPT)和热痛敏潜伏期(paw withdrawl latency,PWL)进行测量,同时观察大鼠自发痛的行为学变化,共观察3个月.结果 脊髓损伤组大鼠对机械刺激和热刺激均发生痛觉过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其PWPT和PWL均显著下降(P<0.05),且出现自发痛现象;而假手术组PWPT、PW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用Allen氏重物坠击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具有较好重复性和临床相关性.

    作者:谢永刚;张小洺;姚尚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杂氮-2'-脱氧胞苷抑制人鼻咽癌CNE细胞生长的机制

    目的 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抑制人鼻咽癌CNE细胞系生长增殖的机制,寻找鼻咽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用5-Aza-CdR处理人鼻咽癌CNE细胞,应用MTT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5-Aza-CdR对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甲基化状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前后DAPK 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从CNE细胞生长曲线知各浓度的5-Aza-CdR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未经5-Aza-CdR处理的CNE细胞中DAPK基因CpG岛过甲基化,且DAPK mRNA不表达.经5-Aza-CdR处理后,甲基化的DAPK基因部分去甲基化,用药组的细胞中均有DAPK mRNA表达,且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强.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的CNE细胞中DAPK蛋白表达呈阳性,而对照组不表达.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G0/G1期细胞增加,G2/M期减少.结论 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其能使因甲基化而失活的DAPK基因再转录,诱导该基因重新表达的结果.

    作者:张松;孔维佳;郭长凯;王彦君;陈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物质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辣椒素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

    目的 研究P物质(SP)对急性分离的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辣椒素受体亚型1(VR1)的调制作用,探讨SP对辣椒素在疼痛传导中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VR1介导的电流,并观察预加SP对VR1介导的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 大多数三叉神经节细胞对辣椒素敏感,细胞外应用辣椒素(1×10-7~3×10-6 mol/L)后可引起缓慢激活无明显去敏感的内向电流,且呈浓度依赖性;分别预加1×10-9、3×10-9和1×10-8 mol/L SP 1 min后,辣椒素引起的电流幅值分别增加2.4%、20.8%和51.8%,增加的程度与SP的浓度和预加的持续时间有关.应用SP受体特异性阻断剂GR82334(1×10-6 mol/L)可以阻断SP对辣椒素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结论 SP可增强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辣椒素受体介导的电流.

    作者:罗加烈;胡旺平;樊友珍;甘志强;李之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MP-14、VEGF、E-cadherin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子宫颈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MMP-14、VEGF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并研究其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颈和40例子宫颈癌中MMP-14、VEGF、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子宫颈癌组织中MMP-14、VEGF蛋白的表达增高,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组MMP-14、VEGF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高,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降低(均P<0.01),VEGF在深肌层浸润组的表达高于浅肌层浸润组,而E-cadherin的表达在深肌层浸润组低于浅肌层浸润组(均P<0.05);MMP-14、VEGF、E-cadherin异常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理学类型及患者年龄无关(均P>0.05).结论 子宫颈癌组织存在MMP-14、VEGF、E-cadherin的异常表达;MMP-14、VEGF、E-cadherin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密切相关;检测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子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刘冬玲;李娜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颈癌中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MT阳性表达率和增殖指数(PI)均依次递增(均P<0.05);在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凋亡指数(AI)逐渐降低(均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MT表达阳性组PI较高,AI较低,与MT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MT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MT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检测MT的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恶性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天;汪辉;濮德敏;效小莉;邹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心酮对脂多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及其相关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青心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分子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青心酮治疗子痫前期等病理性妊娠的药理作用机制及TLR4信号系统在病理妊娠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抑制性κB(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10-7、10-6、10-5 mol/L青心酮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青心酮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LR4表达及其相关信号转导,这可能是青心酮治疗子痫前期等病理性妊娠时活血化淤药理作用的通路之一.TLR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

    作者:寿华锋;黄艳君;吴萍;张力;叶笃筠;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NKCC1 小鼠的内耳超微结构观察及其与听觉平衡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不同基因型Na-K-2Cl联合转运子1(NKCC1)小鼠的耳蜗和前庭器官的超微形态特点及其与听觉平衡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子显微镜对NKCC1+/+野生型鼠、NKCC1+/-杂合子鼠和NKCC1-/-基因敲除鼠的耳蜗基底膜和前庭椭圆囊进行观察,并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各基因型鼠的听力和观察平衡表现.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NKCC1-/-鼠的边缘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边缘细胞与中间细胞之间空隙扩大成空泡样,并可见前庭膜贴附于边缘细胞的顶膜边缘上.NKCC1-/-鼠外毛细胞呈现为点状缺失,椭圆囊毛细胞仅有少许残留.NKCC1+/+鼠听力和平衡正常,ABR检测的短声阈值为23.13±3.78(dB SPL);NKCC1+/-鼠听力低于NKCC1+/+鼠,ABR短声阈值为38.49±12.29(dB SPL).NKCC1+/+和NKCC1+/-鼠ABR的阈值在各个频率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NKCC1-/-鼠呈现全聋并有平衡失调,ABR的各个频率在100 dB SPL均无反应.结论 NKCC1基因在内耳表达的不同可以影响小鼠的听觉平衡功能并导致内耳形态改变;内耳形态改变也可作为基因缺失小鼠听觉平衡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褚汉启;熊浩;周良强;崔永华;孔维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桥蛋白特异性短发夹RNA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目的 应用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表达,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根据大鼠骨桥蛋白基因设计靶序列,采用体外转录方法获取shRNA,以此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骨桥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检测sh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未转染特异性shRNA细胞相比,转染shRNA的细胞中骨桥蛋白mRNA、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76.3±3.4)%和(68.7±4.6)%.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也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设计的靶序列能有效沉默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构建载体和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向阳;张凯伦;杜心灵;蒋雄刚;刘小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TGF-β1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的表达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原代肺癌细胞,将培养的肺癌细胞及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与自身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不同浓度(2、5、10 ng/ml)的TGF-β1进行干预后,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标志物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肺癌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FOXP3 mRNA的表达呈阳性,且随着TGF-β1干预浓度的增加,FOXP3 mRNA的表达强度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663,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孵育后亦有FOXP3 mRNA的表达,TGF-β1干预后,FOXP3 mRNA的表达虽有上调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上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的表达,即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从而参与肺癌免疫逃逸机制.

    作者:张晓菊;田拥军;丁静民;辛建保;陶晓南;白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KT2和FN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蛋白激酶B2(AKT2)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n=50),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n=19)及正常卵巢组织(n=13)中AKT2及FN的表达,并分析AKT2和FN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AKT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上皮性卵巢癌中AKT2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均P<0.01);FN主要分布于间质,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比较,上皮性卵巢癌组织FN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且AKT2、FN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两者在肿瘤中的表达呈相反的趋势.结论 AKT2表达越高,间质FN表达越低,上皮性卵巢癌浸润程度越高,越容易复发、转移.AKT2、FN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邓友星;邢辉;翁丹卉;马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同种CTL识别表位的抗原肽非依赖性现象

    目的 初步探讨细胞毒T细胞(CTL)对同种抗原的识别机制.方法 用负载特定肽的T2细胞与HLA-A2阴性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共培养,激活同种反应性CTL,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观察同种反应性CTL对不同载肽T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用负载特定抗原肽的T2细胞诱导所获得的同种反应性CTL对负载不同抗原肽的T2细胞及空载T2细胞具有同等杀伤效应.结论 同种反应性CTL对同种MHC分子的识别不依赖抗原肽.

    作者:蔡蕾;翁秀芳;梁智辉;吴雄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