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阳;张凯伦;杜心灵;蒋雄刚;刘小斌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检测血小板微颗粒(PMPs),并进行方法学、影响因素探讨及临床意义的评价.方法 应用特异性荧光抗体CD61-FITC标记血小板,采用FCM-PRP法,以0.82 μm标准微球进行定位对照,设置机器检测条件,调节机器阈值,设门计数PMPs占CD61阳性颗粒的百分比.以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作为阳性对照.同时检测不同保存时间血小板血浆中PMPs的释放量.结果 30例健康对照者静息状态下血小板释放的PMPs为(2.19±0.48)%,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数量显著增加,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产生的PMPs为(5.43±3.48)%,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PMPs为(3.46±1.14)%,静息状态和激活后PMP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标本存放时间越长,PMPs释放量越大.37例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释放的PMP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 采用FCM-PRP法检测PMPs操作简单,影响因素较少,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熊丽丽;魏文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脂氧素A4(LXA4)对Jurkat 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检测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结合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①采用含钙细胞外液时,LXA4降低正常Jurkat 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而用无钙细胞外液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下降不明显;②LXA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钙池操纵钙通道(SOC)激活剂thapsigargin(TG)引起的Jurkat 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高,100 nmol/L LXA4也能抑制抗CD3单抗(a-CD3)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SOC阻滞剂2-Aminoethoxydiphenylborate(2-APB)能显著抑制TG引起的钙内流;③LXA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CD3和抗CD28单抗(a-CD28)诱导的Jurkat 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析发现LXA4阻止JurkatT细胞由G1期进入S期,降低S期细胞比例、细胞增殖指数(PI)和DNA含量.结论 LXA4可能通过抑制Jurkat T细胞钙池操纵的钙通道引起的胞质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熊维;吴萍;张力;周晓燕;李咏生;叶笃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XCR4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分析CXCR4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12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46例CXCR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9%;12例正常肺组织中,仅2例CXCR4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肺癌组织CXCR4阳性表达与N分期、微血管密度、复发/转移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CXCR4可能促进肺癌的侵袭、转移以及血管生成并影响其预后.
作者:张孟贤;于世英;夏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m papillomavirus,HPV)的优势亚型.方法 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检查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CIN1 85例、CIN2 63例、CIN3 48例、子宫颈癌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CIN2和CIN3.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 270例子宫颈分泌物中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的前5位依次为HPV-16(49.7%)、HPV-58(16.8%)、HPV-18(12.6%)、HPV-33(9.0%)、HPV-31(6.0%),而其余亚型所占比例均小于4.0%.子宫颈病变分级不同,感染的HPV亚型亦有区别.HSIL组HPV感染型别前5位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18、33和31,感染率分别为62.6%、14.1%、11.1%、8.1%和6.1%,在HSIL中此5种亚型感染覆盖率为90.8%;而LSIL组HPV感染型别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18、58、33和31,感染率分别为21.7%、19.6%、17.4%、8.7%和6.5%,其余亚型所占比例均小于5%,LSIL中此5种亚型感染覆盖率为69.6%.采用x2检验发现,HSIL组HPV-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LSI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LSIL组HPV-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HSI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HPV-16、58、18、33和31型的致癌性较强,其中HPV-16型强.
作者:汤惠茹;魏丽惠;吴瑞芳;周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同济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细菌,通过基因扩增、序列分析技术研究ESBLs基因型.结果 49株产ESBLs细菌中,以CTX-M-14(n=33)亚型常见,其它亚型包括CTX-M-3(n=3)、CTX-M-9(n=1)、CTX-M-12(n=1)、CTX-M-15(n=1)、CTX-M-24(n=1)、SHV-5a(n=1),1株细菌同时产CTX-M-3、CTX-M-14两种CTX-M型ESBLs;4株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细菌未能分型.结论 同济医院ESBLs基因型以CTX-M酶为主,CTX-M-14亚型常见,亦存在SHV-5a,CTX-M-12、15中国少见亚型.
作者:孙自镛;程黎明;朱旭慧;李丽;张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基因型Na-K-2Cl联合转运子1(NKCC1)小鼠的耳蜗和前庭器官的超微形态特点及其与听觉平衡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子显微镜对NKCC1+/+野生型鼠、NKCC1+/-杂合子鼠和NKCC1-/-基因敲除鼠的耳蜗基底膜和前庭椭圆囊进行观察,并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各基因型鼠的听力和观察平衡表现.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NKCC1-/-鼠的边缘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边缘细胞与中间细胞之间空隙扩大成空泡样,并可见前庭膜贴附于边缘细胞的顶膜边缘上.NKCC1-/-鼠外毛细胞呈现为点状缺失,椭圆囊毛细胞仅有少许残留.NKCC1+/+鼠听力和平衡正常,ABR检测的短声阈值为23.13±3.78(dB SPL);NKCC1+/-鼠听力低于NKCC1+/+鼠,ABR短声阈值为38.49±12.29(dB SPL).NKCC1+/+和NKCC1+/-鼠ABR的阈值在各个频率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NKCC1-/-鼠呈现全聋并有平衡失调,ABR的各个频率在100 dB SPL均无反应.结论 NKCC1基因在内耳表达的不同可以影响小鼠的听觉平衡功能并导致内耳形态改变;内耳形态改变也可作为基因缺失小鼠听觉平衡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褚汉启;熊浩;周良强;崔永华;孔维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补肾安胎方对吲哚美辛诱导着床障碍小鼠着床局部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妊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吲哚美辛组(模型组)、补肾安胎方组(中药组).正常组于妊娠第3、4天每天2次皮下注射溶剂,模型组和中药组均于妊娠第3、4天每天2次皮下注射吲哚美辛(4.33 mg/kg)造成小鼠胚胎着床障碍.自妊娠第1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于每日上午灌服自来水0.3 ml,中药组则灌服中药0.3 ml.比较3组小鼠在妊娠第8天妊娠率、妊娠小鼠胚胎着床位点数;同时,取小鼠子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27.3%、5.3±0.7)显著低于正常组(90.9%、13.3±2.8)(均P<0.01);中药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72.7%、10.7±2.2)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血管丰富,模型组血管稀少,中药组血管较模型组丰富,与正常组相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妊娠第8天正常组子宫内膜中VEGF及其受体表达明显,模型组中的表达显著减少,中药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补肾安胎方提高吲哚美辛诱导着床障碍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明敏;黄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熟地黄对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去势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Western blot及激酶活性测定法检测海马内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于卵巢切除4周后以熟地黄8、4 g/(kg·d)对去势大鼠连续灌胃6周进行治疗,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经行为学检测发现卵巢去势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海马内Caspase-3含量和活性明显增高,细胞核DNA降解;使用熟地黄灌胃治疗后并不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血清E2水平,但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降低海马内Caspase-3的含量和活性,抑制细胞核DNA降解.结论 卵巢切除可导致雌性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熟地黄对雌激素缺乏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并不是通过改变雌激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李龙宣;赵斌;许志恩;茹立强;唐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胰腺组织中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LIF在SAP病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假手术组(Sham组,n=6)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LIF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F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N组和Sham组LIF表达呈阴性,SAP组LIF水平在建模后3 h已升高,至12 h和2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LIF作为促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炎症反应.
作者:滕晓丽;廖家智;赵秋;杜静;谷华;覃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模型鼠mdx鼠病态肌肉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小鼠MSCs,局部肌肉注射移植入DMD型模型鼠mdx鼠肌肉,16周后观察mdx鼠肌肉肌力、肌肉病理学改变及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SCs移植16周后mdx鼠肌纤维dystrophin蛋白表达增加,肌力好转,核中移明显改善.结论 MSCs移植可缓解mdx鼠肌肉病理改变,但移植效率的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模英;杨慧民;褚倩;傅新巧;张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探讨细胞毒T细胞(CTL)对同种抗原的识别机制.方法 用负载特定肽的T2细胞与HLA-A2阴性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共培养,激活同种反应性CTL,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观察同种反应性CTL对不同载肽T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用负载特定抗原肽的T2细胞诱导所获得的同种反应性CTL对负载不同抗原肽的T2细胞及空载T2细胞具有同等杀伤效应.结论 同种反应性CTL对同种MHC分子的识别不依赖抗原肽.
作者:蔡蕾;翁秀芳;梁智辉;吴雄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超灵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和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 IS)以反映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细胞功能.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2.18±0.95 mg/L vs 0.89±0.45 mg/L,P<0.01)和HOMAIR指数(1.61±0.18 vs 0.92士0.09,P<0.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OMA IS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85.1±14.9 vs 127.6±9.8,P<0.01).进一步将患者分为合并痛风组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后发现,痛风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82±1.09 mg/L vs 1.77±0.87 mg/L,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体重指数(BMI)(r=0.44,P<0.01)、血尿酸(r=0.49,P<0.01)、24 h尿尿酸(r=0.37,P<0.01)和HOMA IR指数(r=0.48,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与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佳;李晨钟;薛耀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檗碱(Ber)对离体豚鼠结肠肠管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对小鼠肠道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Ber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肌力换能技术记录肠管收缩幅值的变化,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量单个平滑肌细胞大电导的钙离子依赖性钾电流(IBkca),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SP的表达变化.结果 Ber(0.3~100 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电刺激(EFS)和速激肽(NKA)诱发的结肠收缩运动,其IC50分别为64.1 μmol/L和82.5 μmol/L;Ber 6 μmol/L可显著增加IBkca的幅值约(51±21)%(n=6,P<0.05).连续灌胃给予Ber 10 mg/(kg·d),7 d后,小鼠结肠S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Ber减少SP的合成释放,增强IBkca,减弱细胞外钙内流,从而抑制EFS和NKA诱发的肠管收缩,这可部分解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江华;丁丽丽;王嘉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及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1(p-4EB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乳头状癌(经典型乳头状癌37例,滤泡型乳头状癌29例)、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上述病例的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IF4E与p-4EBP1的表达.结果 在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乳头状癌中,eIF4E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50.0%(10/20)和84.8%(56/66)(P<0.01);p-4E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1%(7/86)、40.0%(8/20)和66.7%(44/66)(P<0.01),并且p-4EBP1在滤泡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经典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P<0.01).eIF4E在有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29/30)和100.0%(29/29),分别高于无腺外侵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后者阳性率分别为75.0%(27/36)和73.0%(27/37)(P<0.05).而p-4EBP1在这两组病例中的表达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和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eIF4E和p-4EBP1在乳头状癌中存在过表达;eIF4E的过表达与乳头状癌的侵袭与转移关系密切,在乳头状癌的进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万婕;吴人亮;周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时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的变化,并探讨引起变化的原因及意义.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ON组,n=6),预适应组(IP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和预适应程序组(PC组,n=36).以手术套管法造成左冠状动脉主干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取心脏组织检测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cGMP水平.结果 IP组NO、NOS和cGMP较I/R组明显增高(P<0.05);PC组中,NO及cGMP含量随缺血及再灌注呈周期性波动.结论 NO-cGMP通路参与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并可能是预适应作用的激发者和中介者.
作者:兰晓莉;裴著果;张永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MT阳性表达率和增殖指数(PI)均依次递增(均P<0.05);在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凋亡指数(AI)逐渐降低(均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MT表达阳性组PI较高,AI较低,与MT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MT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MT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检测MT的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恶性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天;汪辉;濮德敏;效小莉;邹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甲壳胺为载体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佳条件及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方法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甲壳胺上,并分别测定固定化酶与溶液酶的活力.结果 固定化酶与溶液酶的适温度相同,均为37℃;固定化酶与溶液酶适pH分别为8.2、8.0;固定化酶在50℃仍有较高热稳定性,而溶液酶活力明显下降;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0.84 mmol/L,溶液酶的Km=1.16 mmol/L;固定化酶活力回收为44.66%,在重复使用8次后仍能保持原有活力的50%.结论 该固定化酶与溶液酶相比,其热稳定性提高,与底物的亲和能力增大,且重复使用性较好.
作者:夏蓉;刘新云;马长清;胡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青心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分子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青心酮治疗子痫前期等病理性妊娠的药理作用机制及TLR4信号系统在病理妊娠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抑制性κB(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10-7、10-6、10-5 mol/L青心酮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青心酮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LR4表达及其相关信号转导,这可能是青心酮治疗子痫前期等病理性妊娠时活血化淤药理作用的通路之一.TLR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
作者:寿华锋;黄艳君;吴萍;张力;叶笃筠;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4周,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40例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和术前比较,术后1 d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术后约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术后早期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新宇;雷澄;刘磊;董洁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表达,探讨MGMT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疗效、预后、骨髓抑制的关系.方法 应用加强型原位杂交三相寡核苷酸探针高效标记技术检测76例胃癌组织MGMT的表达,同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76例胃癌MGMT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0.8%(31/76).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者胃癌组织MGMT阳性表达率为35.3%(4/17),明显低于生存5年以下组,后者MGMT阳性表达率为65.9%(22/41)(P<0.05).白细胞计数≥3×109/L组MGMT阳性率为54.8%(23/42),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3×109/L组[23.5%(8/34)](P<0.01).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间MGM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组间MGMT基因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癌MGMT基因阳性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骨髓抑制有关,提示检测胃癌组织MGMT基因表达水平对抗癌治疗、提高骨髓耐受性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家华;孙幼芳;曾桃英;王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