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氮对心外膜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的调节作用

杨好意;邓又斌;毕小军;李天亮;王林;向慧娟;刘静华;黎春雷

关键词:β-肾上腺素受体, 一氧化氮, 心外膜冠状动脉, 血管扩张, 超声心动描记术
摘要:目的评价一氧化氮在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心外膜冠状动脉扩张中的作用.方法于6只健康杂种犬冠状动脉内注入一氧化氮合酶特异性阻断剂单甲基精氨酸(L-NMMA,1 mg/kg)前后,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静脉内注入多巴酚丁胺[5μg/(kg·min)]前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的内径.结果多巴酚丁胺注入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内径从(2.46±0.27)mm扩张到(2.75±0.15)mm,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内注入L-NMMA(1 mg/kg,5 min内注入)后,多巴酚丁胺诱导扩张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内径从(2.75±0.15)mm缩减到(2.43±0.37)mm(P<0.05).结论血管内皮通过一氧化氮的产生在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心外膜冠状动脉扩张中起重要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抑制骨水泥微粒诱导的骨吸收

    目的观察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对骨水泥微粒诱导的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制作的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微粒和骨水泥微粒分别加入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中,经10-8mol/L 1α,25(OH)2D3和10-7 mol/L地塞米松诱导培养,于培养9、12 d时观察多核、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样细胞和形成的骨吸收陷窝数量.结果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微粒后,形成的破骨样细胞以及骨吸收陷窝数量明显少于不加或仅加入骨水泥微粒组(P<0.01).结论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能够释放出阿仑膦酸钠,抑制骨水泥微粒诱导的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作用.

    作者:廖晖;李锋;陈安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8%O2,3 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预适应后12 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TTC)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预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低氧预适应可减少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增强Bcl-2及减少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高晓群;段东晓;邢莹;常成;茹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高效价IgG的低温分离与纯化

    目的分离和纯化母婴血型不合母体的特异性高效价的IgG抗体.方法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IgG抗体,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然后用B型红细胞(RBC)吸收放散IgG,用聚乙二醇(PEG)沉淀,真空泵脱水回收IgG.结果200 ml血浆经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后得IgG粗制品2.26 g,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后得纯制品1.84 g,经B型RBC吸收放散后得特异性IgG 0.55 g,回收率达29.89%(0.55/1.84).结论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高效价IgG抗体,可以获得高纯度的IgG.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刘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应用

    目的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人TNF-α(rhTNF-α)及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TNF-α的融合蛋白(GFP-TNF)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rhTNF及pET28a/GFP-TNF,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超声裂菌,包涵体中的rhTNF-α和GFP-TNF用镍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用MTT法检测rhTNF-α和GFP-TNF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表达的rhTNF-α及GFP-TNF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GFP-TNF还具有GFP的绿色荧光特性.结论rhT-NF-α和GFP-TNF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TNF-α和TNFR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义敏;尹丙姣;李卓娅;姜小丹;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上腺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环加氧酶-2(COX-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 ng/ml的LPS刺激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1×10-6,5×10-6,1×10-5,5×10-5 mol/L)孵育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酶联免疫法测定上清中TNF-α浓度,Griess法检测上清NO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COX-2的表达量.结果10 ng/ml的LPS明显诱导TNF-α、NO、COX-2的产生,这一效应可被肾上腺素抑制;而单独加入肾上腺素时,对上述3种炎症介质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肾上腺素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力;叶笃筠;吴萍;万敬员;张代娟;吴涛;周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揭示MTX治疗RA的机制.方法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不同浓度MTX(0.2~2μmol/L)的实验组,RA患者滑膜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低于未加MTX的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加入不同浓度MTX后第5、8天,细胞停留在G1期的比例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S、G2期的细胞比例则明显减少(P<0.05);MTX能明显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TX治疗RA,主要作用于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及增殖相关的病理过程.

    作者:刘巧红;王慧;滕云;沈凌汛;吴清敏;陈燕;杨真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柴胡颗粒的抗菌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大柴胡颗粒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效果.方法测定大柴胡颗粒在体外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感染小鼠,口服大柴胡颗粒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并计算其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大柴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口服一定剂量大柴胡颗粒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其对小鼠的ED50为9.60 g/(kg·d),95%置信区间为6.57~14.02 g/(kg·d).结论大柴胡颗粒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均明显,此实验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作者:蔡昌学;常燕子;姚海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增敏对宫颈癌放疗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增敏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期,Ⅲb期,Ⅳa期)分成2组:A组22例为放疗+吉西他滨(商品名:健择)组;B组25例,行单纯放疗.每个病例在放疗前及放疗(10 Gy)后的24 h各取材1次.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TUNEL法检测癌组织凋亡标记指数(A-LI),计算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T0.5).结果①A组MVD表达降低的程度(16.00根/mm2)明显高于B组(2.00根/mm2),P<0.01;②A组诱导A-LI增加(0.57%)明显高于B组(0.24%),P<0.05;③A组T0.5(9.0 d)显著短于B组(15.0 d),P<0.05;④A组MVD表达降低程度与T0.5呈负相关(r=-0.628).结论吉西他滨增敏使宫颈癌放疗早期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增加,局部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加快.

    作者:胡健莉;于世英;熊慧华;袁响林;杨金香;张孟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抑癌基因p16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抑癌基因p16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将转染和未转染p16基因的肺腺癌细胞系H46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p16治疗B组和模型组),再将模型组裸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及p16基因治疗A组.瘤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脂质体以及脂质体-p16混合物,定期测量瘤体体积,连续观察6周,免疫组化检测荷瘤组织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基因治疗A、B组其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16基因治疗B组生长受抑作用更为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两治疗组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两对照组.结论脂质体介导的p16基因转染可抑制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但与瘤体内直接转染比较,先转染再致瘤的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张晓菊;金阳;陶晓南;白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子宫浆膜下间皮囊肿误诊附件包块的临床分析

    子宫浆膜下间皮囊肿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极低,文献报道不多[1,2].临床医生对之认识不足,且因其症状、体征及超声表现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本院近10年来仅诊治2例子宫浆膜下间皮囊肿患者,术前均误诊为附件包块,现结合病例复习如下.

    作者:闵洁;聂秀;赵虹;王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褪黑素、顺铂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顺铂(cisplatinumum,DDP)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顺铂及二者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酶解可见光底物DEVD-pNp测定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分析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①褪黑素、顺铂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MMC-7721生长,且低浓度联合应用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用高浓度顺铂的抑制效果.②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能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效应.③褪黑素与顺铂均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二者联用更明显.④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明显诱导p27Kip1的表达,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作用.结论褪黑素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p27Kip1表达协同增强顺铂抑制肝癌细胞作用.

    作者:王忠强;郑启昌;黄文广;段秋红;王西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水杨酸钠对新生小鼠下丘核区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在体外培养新生小鼠下丘核区NSCs的基础上,研究水杨酸钠对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收集新生昆明小鼠下丘核区脑组织,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水杨酸钠给药后分化为神经元的细胞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特定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除生长因子后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中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无水杨酸钠组两类递质阳性着色细胞数没有明显差异;水杨酸钠给药后Glu阳性着色细胞数较GABA阳性着色细胞数明显增加,吸光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小鼠下丘核区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②水杨酸钠具有促进NSCs分化为Glu阳性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尹时华;龚树生;鄢开胜;李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VLDL-R中配体结合重复序列的结合特性及结构分析

    目的研究VLDL-R中8个配体结合重复序列(ligand-binding repeats,LBR)在配体结合中的作用并探讨结合位点的结构.方法采用基因缺失诱变方法,构建不同LBR缺失的VLDL-R重组体.将其分别导入无LDL-R功能性表达的ldl-A7细胞.配体结合实验观察转染细胞与荧光标记的VLDL、β-VLDL的结合能力,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受体N-端328个氨基酸的配体结合域的空间结构.结果配体结合实验显示LBR1和LBR2对受体结合VLDL、β-VLDL为重要;LBR3对结合VLDL也有重要作用,但对结合β-VLDL无明显影响.模型显示受体N-端328个氨基酸的配体结合域呈现弧形口袋样结构,前3个LBR结构紧凑,呈棒状,负电荷相对集中,与功能特性吻合,LBR5与LBR6之间的连接区赋予口袋结构一定的伸缩性,适应配体大小的变化.结论受体N-端的前3个LBR含有与配体结合的位点.该区域特定的空间结构与理化特性是结合功能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志国;屈伸;宗义强;邓耀祖;冯宗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例纵隔及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纵隔型14例,瘤体均深入锁骨或胸骨到达纵隔内,纵隔型5例,瘤体位于前上或后纵隔内.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证实.结果14例颈纵隔型中,2例系先行颈部病灶切除,术后发现纵隔病灶而再次经胸手术;1例先经胸行囊肿切除,术后再次行颈部囊肿切除;10例经颈胸联合切口手术;1例放弃手术.5例纵隔型均侧胸入路手术.完整切除3例,其他病例行囊肿揭顶引流,部分切除,残留囊壁石炭酸烧灼.术中发现左肺发育不良1例,术中损伤无名静脉1例,术后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颈纵隔部位的肿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遵循充分暴露、避免损伤的原则;术中不宜强求完整切除,残留囊腔敞向胸膜腔可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毛永忠;汤绍涛;王勇;刘春萍;李时望;郭筱兰;阮庆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氟对人胎肝细胞细胞周期、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对人胎肝细胞(L-02细胞)细胞周期、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接触40、80、160 μg/ml氟化钠24 h后,MTT法检测L-0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构成比,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氟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染氟组S期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P<0.01),中、高剂量氟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可使L-02细胞S期细胞数增多,诱导人胎肝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李晓燕;褚启龙;夏涛;刘俊玲;陈学敏;杨克敌;王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清剥夺致PC12细胞死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清剥夺致PC12细胞死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含5%和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PC12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随着血清浓度的下降,PC12细胞死亡或凋亡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G2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在含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更加明显.结论①PC12细胞经血清剥夺培养后产生的损伤可能引发了细胞周期阻滞,当损伤未得以及时修复时,导致细胞凋亡.②在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作者:潘邓记;张旻;杨明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系列在前列腺癌筛选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系列在前列腺癌(PCa)筛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9例PCa和25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PSA、游离PSA/总PSA(fPSA/t PSA)、PSA速度(PSAV)、PSA密度(PSAD)和前列腺移行带PSA密度(PSAT)值.结果PCa组血清PSAV、PSAD和PSAT的检测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而PSA和fPSA/tPSA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SA切变值越高,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越大,其中以PSA>10μg/L时准确性高.在PCa和BPH鉴别诊断意义上,表现为PSAT>PSAD>PSAV>fPSA/tPSA>PSA.结论检测PSA系列,特别是检测PSAT和PSAD,较单纯检测PSA在PCa筛选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杨国胜;陈昭典;刘卫平;彭弋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授精方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原发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患者的受精及妊娠率,为今后同类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40例原发不孕患者分为输卵管性不孕组101例,原因不明不孕组39例,行IVF-ET,比较两组间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原因不明不孕组受精率明显低于输卵管性不孕组(P<0.01),而受精失败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二者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原发不孕输卵管性不孕患者IVF-ET可作为首选.受精率低是影响原因不明不孕的重要因素,施行常规体外受精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各一半的授精方式,是此类患者的首选.

    作者:魏玉兰;胡娟;朱桂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老年患者共施行了123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83次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次行Lichtenstein手术,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 min,73 min.术后并发症仅1例小的皮下血肿,无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股沟疝患者均于术后3~9 d痊愈出院.75%(79/105)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0个月,无术后复发,仅1例有腹股沟区疼痛.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患者可同期进行手术,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屈新才;刘端盛;郑启昌;张寿熙;陈道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KCNQ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在原核表达载体pSP64-KCNQ1的基础上,构建KCNQ1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先将pSP64-KC-NQ1通过限制性酶切得到KCNQ1 cDNA,将后者克隆人pEGFP-N1中,构建中间过渡载体pEGFP-KCNQ1;将pEGFP-KCNQ1和pIRES-EGFP分别用NheⅠ和EcoRⅠ双酶切,把KCNQ1 cDNA克隆到pIRES-EGFP,即构建了pIRES-EGFP-KCNQ1.然后利用Effectene转染试剂介导将pIRES-EGFP-KCNQ1转染HEK293细胞.结果在原核表达载体pSP64-KCNQ1的基础上,获得了KCNQ1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KCNQ1,并使其在HEK 293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该法可成功构建、表达KCNQ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伟;杨钧国;任法鑫;杜戎;袁国会;桂乐;王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