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强;郑启昌;黄文广;段秋红;王西明
目的研究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4(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限制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TLR4 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所有的253例中国湖北人群样本中,没有检测到TLR4 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存在.结论TLR4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与白种人相比,中国湖北人群的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的基因多态性非常罕见.
作者:谢志强;吕斌;邹立君;尚学兰;周宜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顺铂(cisplatinumum,DDP)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顺铂及二者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酶解可见光底物DEVD-pNp测定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分析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①褪黑素、顺铂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MMC-7721生长,且低浓度联合应用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用高浓度顺铂的抑制效果.②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能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效应.③褪黑素与顺铂均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二者联用更明显.④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明显诱导p27Kip1的表达,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作用.结论褪黑素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p27Kip1表达协同增强顺铂抑制肝癌细胞作用.
作者:王忠强;郑启昌;黄文广;段秋红;王西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在体外培养新生小鼠下丘核区NSCs的基础上,研究水杨酸钠对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收集新生昆明小鼠下丘核区脑组织,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水杨酸钠给药后分化为神经元的细胞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特定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除生长因子后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中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无水杨酸钠组两类递质阳性着色细胞数没有明显差异;水杨酸钠给药后Glu阳性着色细胞数较GABA阳性着色细胞数明显增加,吸光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小鼠下丘核区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②水杨酸钠具有促进NSCs分化为Glu阳性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尹时华;龚树生;鄢开胜;李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离和纯化母婴血型不合母体的特异性高效价的IgG抗体.方法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IgG抗体,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然后用B型红细胞(RBC)吸收放散IgG,用聚乙二醇(PEG)沉淀,真空泵脱水回收IgG.结果200 ml血浆经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后得IgG粗制品2.26 g,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后得纯制品1.84 g,经B型RBC吸收放散后得特异性IgG 0.55 g,回收率达29.89%(0.55/1.84).结论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高效价IgG抗体,可以获得高纯度的IgG.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刘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人TNF-α(rhTNF-α)及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TNF-α的融合蛋白(GFP-TNF)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rhTNF及pET28a/GFP-TNF,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超声裂菌,包涵体中的rhTNF-α和GFP-TNF用镍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用MTT法检测rhTNF-α和GFP-TNF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表达的rhTNF-α及GFP-TNF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GFP-TNF还具有GFP的绿色荧光特性.结论rhT-NF-α和GFP-TNF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TNF-α和TNFR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义敏;尹丙姣;李卓娅;姜小丹;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例纵隔及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纵隔型14例,瘤体均深入锁骨或胸骨到达纵隔内,纵隔型5例,瘤体位于前上或后纵隔内.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证实.结果14例颈纵隔型中,2例系先行颈部病灶切除,术后发现纵隔病灶而再次经胸手术;1例先经胸行囊肿切除,术后再次行颈部囊肿切除;10例经颈胸联合切口手术;1例放弃手术.5例纵隔型均侧胸入路手术.完整切除3例,其他病例行囊肿揭顶引流,部分切除,残留囊壁石炭酸烧灼.术中发现左肺发育不良1例,术中损伤无名静脉1例,术后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颈纵隔部位的肿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遵循充分暴露、避免损伤的原则;术中不宜强求完整切除,残留囊腔敞向胸膜腔可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毛永忠;汤绍涛;王勇;刘春萍;李时望;郭筱兰;阮庆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VLDL-R中8个配体结合重复序列(ligand-binding repeats,LBR)在配体结合中的作用并探讨结合位点的结构.方法采用基因缺失诱变方法,构建不同LBR缺失的VLDL-R重组体.将其分别导入无LDL-R功能性表达的ldl-A7细胞.配体结合实验观察转染细胞与荧光标记的VLDL、β-VLDL的结合能力,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受体N-端328个氨基酸的配体结合域的空间结构.结果配体结合实验显示LBR1和LBR2对受体结合VLDL、β-VLDL为重要;LBR3对结合VLDL也有重要作用,但对结合β-VLDL无明显影响.模型显示受体N-端328个氨基酸的配体结合域呈现弧形口袋样结构,前3个LBR结构紧凑,呈棒状,负电荷相对集中,与功能特性吻合,LBR5与LBR6之间的连接区赋予口袋结构一定的伸缩性,适应配体大小的变化.结论受体N-端的前3个LBR含有与配体结合的位点.该区域特定的空间结构与理化特性是结合功能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志国;屈伸;宗义强;邓耀祖;冯宗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活对单核细胞处于正常状态或脂质过氧化损伤时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单核细胞分为:①对照组;②联胺组;③不同浓度的Wy14643组;④不同浓度的Wy14643+联胺组;⑤不同作用时间Wy14643组;⑥不同作用时间Wy14643+联胺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暴露于联胺后,人单核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PPARα的激动剂在有或无脂质过氧化损伤时均能明显诱导人单核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P<0.01),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有下降.结论PPARα参与了MIP-1α蛋白在单核细胞中表达的调节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田丹;朱大和;冯艳;瞿智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教师、铝作业和养路作业3组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表格对1 421名志愿者作答卷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总发生率为66.22%;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职业人群50~岁年龄组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教师、铝作业职业人群随工龄延长,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增高.电解工、一线养路工和毕业班教师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分别为81.03%、92.10%、79.12%,分别明显高于所属职业人群中的其他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3组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的激烈竞争,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处理欠妥,缺乏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差等,故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相应防治对策.
作者:陈国元;邓菁;程建安;李华文;杨涛;郭立海;鲁翠荣;王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系列在前列腺癌(PCa)筛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9例PCa和25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PSA、游离PSA/总PSA(fPSA/t PSA)、PSA速度(PSAV)、PSA密度(PSAD)和前列腺移行带PSA密度(PSAT)值.结果PCa组血清PSAV、PSAD和PSAT的检测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而PSA和fPSA/tPSA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SA切变值越高,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越大,其中以PSA>10μg/L时准确性高.在PCa和BPH鉴别诊断意义上,表现为PSAT>PSAD>PSAV>fPSA/tPSA>PSA.结论检测PSA系列,特别是检测PSAT和PSAD,较单纯检测PSA在PCa筛选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杨国胜;陈昭典;刘卫平;彭弋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家兔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分布和室颤阈值的作用.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阿霉素静脉注射8周造成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卡维地洛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8周进行干预.体内用非程序刺激方法测定室颤阈值,体外对3组家兔心脏进行病理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交感神经分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和卡维地洛组较正常对照组各心腔明显增大、室壁变薄、交感神经数量显著增多.扩张型心肌病组室颤阈值较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但卡维地洛组交感神经分布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卡维地洛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室颤阈值,对交感神经分布无明显影响.
作者:易桂斌;邱兰;张存泰;刘念;卜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多孔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和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复合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DNA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孔隙内生长,其DNA复制和蛋白合成功能不受β-磷酸三钙的影响.结论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张玉富;王常勇;廖文;李章华;赵强;郭希民;段翠密;夏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老年患者共施行了123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83次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次行Lichtenstein手术,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 min,73 min.术后并发症仅1例小的皮下血肿,无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股沟疝患者均于术后3~9 d痊愈出院.75%(79/105)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0个月,无术后复发,仅1例有腹股沟区疼痛.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患者可同期进行手术,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屈新才;刘端盛;郑启昌;张寿熙;陈道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揭示MTX治疗RA的机制.方法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不同浓度MTX(0.2~2μmol/L)的实验组,RA患者滑膜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低于未加MTX的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加入不同浓度MTX后第5、8天,细胞停留在G1期的比例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S、G2期的细胞比例则明显减少(P<0.05);MTX能明显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TX治疗RA,主要作用于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及增殖相关的病理过程.
作者:刘巧红;王慧;滕云;沈凌汛;吴清敏;陈燕;杨真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8%O2,3 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预适应后12 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TTC)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预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低氧预适应可减少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增强Bcl-2及减少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高晓群;段东晓;邢莹;常成;茹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柴胡颗粒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效果.方法测定大柴胡颗粒在体外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感染小鼠,口服大柴胡颗粒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并计算其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大柴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口服一定剂量大柴胡颗粒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其对小鼠的ED50为9.60 g/(kg·d),95%置信区间为6.57~14.02 g/(kg·d).结论大柴胡颗粒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均明显,此实验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作者:蔡昌学;常燕子;姚海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1)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L-Lysine耦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血管抑素.原代培养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ERK-1水平的影响.结果血管抑素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ED50约为160 μg/ml.VEGF刺激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ERK-1被迅速激活,而血管抑素能使其表达量降低35.6%.结论血管抑素有望成为极有临床价值的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新药.
作者:孙旭芳;曾水清;王宇哲;李晓青;胡燕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肠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武汉市8所医院及周边地区6所医院临床分离的不重复的肠球菌,菌种鉴定用微生物检测常规方法或API、ATB系统,药敏试验用K-B法,资料用WHONET-5软件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汉市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分别占70.1%、20.8%,周边地区为80.8%、13.9%;武汉市标本来源构成前5位的为尿液37.8%、分泌物15.0%、引流液8.2%、痰液7.3%、伤口分泌物6.8%,周边地区为尿液32.8%、生殖道分泌物19.8%、分泌物19.4%、痰液11.8%、伤口分泌物4.6%;武汉市和周边地区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7.2%、22.6%、41.4%和1.8%、6.9%、23.2%、40.3%;武汉市和周边地区屎肠球菌对以上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18.2%、76.3%、73.0%和1.9%、21.3%、64.6%、62.0%.结论武汉市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耐药率比周边地区高,各地区应动态监测并及时公示肠球菌感染和耐药性资料,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洪波;王洪源;张碧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p53突变和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SABC免疫组化检测62例膀胱癌标本Bcl-2、p5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AI).结果62例膀胱癌中,50例(80.6%)发生p53突变,其中G3级的突变率为91.3%,较G1级(72.7%)和G2级(78.5%)更多见,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期p53突变率(95.7%)较Ta-1期(71.8%)高(P<0.01).14例(22.5%)发现有Bcl-2表达,Bcl-2表达阳性率在G3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级(P<0.05),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0.05).Bcl-2表达与p53突变无关.PI为17.3%~41.8%(平均为22.4%),AI为1.9%~3.5%(平均为2.9%),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p5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p5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作者:朱朝辉;邢诗安;程平;曾甫清;鲁功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胃粘膜保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胃粘膜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进行4项指标的检测,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即对照组、L-arg组、L-NAME组、L-NAME+L-arg组,各组经不同药物处理后,检测:①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糜烂面积和深度;②通过Grees-reaction方法检测胃粘膜一氧化氮含量;③中性红分泌法及胃粘膜池模型方法检测胃粘膜血流;④血气分析检测胃粘膜中HCO3-分泌.结果L-arg组大鼠给予无水乙醇灌胃后,其胃粘膜溃疡面积和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L-NAME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NAME+L-arg组胃粘膜溃疡面积和深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arg可显著增加胃粘膜一氧化氮浓度、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HCO3-分泌,给予L-NAME后该促进作用消失,而单独给予L-NAME可显著减低胃粘膜一氧化氮浓度、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HCO3-分泌.结论一氧化氮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胃粘膜血流和促进HCO3-分泌有关.
作者:刘劲松;侯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