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辉;邢诗安;程平;曾甫清;鲁功成
目的研究VLDL-R中8个配体结合重复序列(ligand-binding repeats,LBR)在配体结合中的作用并探讨结合位点的结构.方法采用基因缺失诱变方法,构建不同LBR缺失的VLDL-R重组体.将其分别导入无LDL-R功能性表达的ldl-A7细胞.配体结合实验观察转染细胞与荧光标记的VLDL、β-VLDL的结合能力,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受体N-端328个氨基酸的配体结合域的空间结构.结果配体结合实验显示LBR1和LBR2对受体结合VLDL、β-VLDL为重要;LBR3对结合VLDL也有重要作用,但对结合β-VLDL无明显影响.模型显示受体N-端328个氨基酸的配体结合域呈现弧形口袋样结构,前3个LBR结构紧凑,呈棒状,负电荷相对集中,与功能特性吻合,LBR5与LBR6之间的连接区赋予口袋结构一定的伸缩性,适应配体大小的变化.结论受体N-端的前3个LBR含有与配体结合的位点.该区域特定的空间结构与理化特性是结合功能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志国;屈伸;宗义强;邓耀祖;冯宗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不同亚型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标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按Trizol-氯仿-异丙醇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Cyclin D不同亚型(D1、D2、D3)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两组标本中都没有表达,而Cyclin D2、Cyclin D3有表达,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yclin D的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骨髓衰竭的原因之一.
作者:白鸽;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角蛋白-19(CK-19)抗体在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的106个常规病检阴性的淋巴结进行检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术前血浆肿瘤标志物浓度,计算出微转移危险因子(MRF)计分.结果CK-19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11.3%(12/106),阳性病例的比例高达24%(12/5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解剖定位(左/右肺)、大小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子包括肿瘤解剖定位(左/右肺)、大小,OR值分别为1.75、2.31.当MRF≥3时,62.5%(5/8)发生微转移,而MRF<3时,仅8.3%(1/12)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CK-19抗体是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指标,当MRF≥3时应注意阴性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
作者:郑智;潘铁成;李军;陈涛;宋定伟;易军;周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顺铂(cisplatinumum,DDP)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顺铂及二者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酶解可见光底物DEVD-pNp测定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分析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①褪黑素、顺铂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MMC-7721生长,且低浓度联合应用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用高浓度顺铂的抑制效果.②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能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效应.③褪黑素与顺铂均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二者联用更明显.④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明显诱导p27Kip1的表达,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作用.结论褪黑素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p27Kip1表达协同增强顺铂抑制肝癌细胞作用.
作者:王忠强;郑启昌;黄文广;段秋红;王西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多孔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和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复合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DNA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孔隙内生长,其DNA复制和蛋白合成功能不受β-磷酸三钙的影响.结论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张玉富;王常勇;廖文;李章华;赵强;郭希民;段翠密;夏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p53突变和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SABC免疫组化检测62例膀胱癌标本Bcl-2、p5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AI).结果62例膀胱癌中,50例(80.6%)发生p53突变,其中G3级的突变率为91.3%,较G1级(72.7%)和G2级(78.5%)更多见,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期p53突变率(95.7%)较Ta-1期(71.8%)高(P<0.01).14例(22.5%)发现有Bcl-2表达,Bcl-2表达阳性率在G3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级(P<0.05),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0.05).Bcl-2表达与p53突变无关.PI为17.3%~41.8%(平均为22.4%),AI为1.9%~3.5%(平均为2.9%),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p5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p5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作者:朱朝辉;邢诗安;程平;曾甫清;鲁功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寻找胰腺癌基因治疗新途径.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MGB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tisense-HMGB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48 h后胰腺癌细胞HMGB1基因表达和体外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ntisense-HMGB1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所获反义表达载体pcDNA3.1/antisense-HMGB1转染可使PANC-1细胞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反义pcDNA3.1/antisense-HMGB1的导入能有效抑制PANC-1增殖活性(P<0.01).结论应用反义RNA技术阻断HMGB1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黄庆先;孙念峰;王国斌;王春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活对单核细胞处于正常状态或脂质过氧化损伤时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单核细胞分为:①对照组;②联胺组;③不同浓度的Wy14643组;④不同浓度的Wy14643+联胺组;⑤不同作用时间Wy14643组;⑥不同作用时间Wy14643+联胺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暴露于联胺后,人单核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PPARα的激动剂在有或无脂质过氧化损伤时均能明显诱导人单核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P<0.01),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有下降.结论PPARα参与了MIP-1α蛋白在单核细胞中表达的调节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田丹;朱大和;冯艳;瞿智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求白细胞介素6(IL-6)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1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实验组侧脑室注入马桑内酯(CL),2μl(0.05 mg/kg体重),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中对大鼠的行为及脑电图(EEG)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海马IL-6的免疫反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CL过程中即诱发癫痫,且测到痫性脑电图,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无癫痫症状及癫痫样脑电图出现;实验组大鼠海马CA1、CA2区IL-6免疫反应性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表现为海马CA1、CA2区阳性反应细胞数目增多,着色明显加深;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癫痫的发病过程中海马神经元内的IL-6含量有显著的变化,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向赟;许晓莉;董大翠;刘庆莹;朱长庚;雷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8%O2,3 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预适应后12 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TTC)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预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低氧预适应可减少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增强Bcl-2及减少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高晓群;段东晓;邢莹;常成;茹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原发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患者的受精及妊娠率,为今后同类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40例原发不孕患者分为输卵管性不孕组101例,原因不明不孕组39例,行IVF-ET,比较两组间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原因不明不孕组受精率明显低于输卵管性不孕组(P<0.01),而受精失败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二者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原发不孕输卵管性不孕患者IVF-ET可作为首选.受精率低是影响原因不明不孕的重要因素,施行常规体外受精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各一半的授精方式,是此类患者的首选.
作者:魏玉兰;胡娟;朱桂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在体外培养新生小鼠下丘核区NSCs的基础上,研究水杨酸钠对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收集新生昆明小鼠下丘核区脑组织,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水杨酸钠给药后分化为神经元的细胞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特定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除生长因子后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中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无水杨酸钠组两类递质阳性着色细胞数没有明显差异;水杨酸钠给药后Glu阳性着色细胞数较GABA阳性着色细胞数明显增加,吸光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小鼠下丘核区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②水杨酸钠具有促进NSCs分化为Glu阳性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尹时华;龚树生;鄢开胜;李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PTEN)蛋白的表达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肝组织中PTEN蛋白和hTERT的表达.结果①HCC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38.2%)和阳性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96.1%)(P<0.01),且阳性信号强度与HCC分化程度相关(P<0.01),即HCC分化愈差,PTEN蛋白表达愈弱.②HCC中hTERT的阳性率(89.5%)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7.9%)(P<0.01),且阳性信号强度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1).③相关性分析表明,HCC及癌旁肝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和hTERT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提示在HCC发生中,可能由于PTEN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不能有效地抑制由致癌因子异常激活的hTERT,从而使肝细胞异常增殖和发生恶性转化.
作者:刘恩宇;王德楚;易继林;李兴睿;周旭;杨志芳;陈晚平;蒋进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离和纯化母婴血型不合母体的特异性高效价的IgG抗体.方法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IgG抗体,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然后用B型红细胞(RBC)吸收放散IgG,用聚乙二醇(PEG)沉淀,真空泵脱水回收IgG.结果200 ml血浆经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后得IgG粗制品2.26 g,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后得纯制品1.84 g,经B型RBC吸收放散后得特异性IgG 0.55 g,回收率达29.89%(0.55/1.84).结论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高效价IgG抗体,可以获得高纯度的IgG.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刘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老年患者共施行了123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83次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次行Lichtenstein手术,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 min,73 min.术后并发症仅1例小的皮下血肿,无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股沟疝患者均于术后3~9 d痊愈出院.75%(79/105)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0个月,无术后复发,仅1例有腹股沟区疼痛.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患者可同期进行手术,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屈新才;刘端盛;郑启昌;张寿熙;陈道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子宫浆膜下间皮囊肿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极低,文献报道不多[1,2].临床医生对之认识不足,且因其症状、体征及超声表现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本院近10年来仅诊治2例子宫浆膜下间皮囊肿患者,术前均误诊为附件包块,现结合病例复习如下.
作者:闵洁;聂秀;赵虹;王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教师、铝作业和养路作业3组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表格对1 421名志愿者作答卷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总发生率为66.22%;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职业人群50~岁年龄组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教师、铝作业职业人群随工龄延长,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增高.电解工、一线养路工和毕业班教师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分别为81.03%、92.10%、79.12%,分别明显高于所属职业人群中的其他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3组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的激烈竞争,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处理欠妥,缺乏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差等,故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相应防治对策.
作者:陈国元;邓菁;程建安;李华文;杨涛;郭立海;鲁翠荣;王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湖北人群Toll样受体4(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限制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TLR4 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所有的253例中国湖北人群样本中,没有检测到TLR4 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存在.结论TLR4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与白种人相比,中国湖北人群的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的基因多态性非常罕见.
作者:谢志强;吕斌;邹立君;尚学兰;周宜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清剥夺致PC12细胞死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含5%和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PC12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随着血清浓度的下降,PC12细胞死亡或凋亡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G2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在含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更加明显.结论①PC12细胞经血清剥夺培养后产生的损伤可能引发了细胞周期阻滞,当损伤未得以及时修复时,导致细胞凋亡.②在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作者:潘邓记;张旻;杨明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对骨水泥微粒诱导的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制作的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微粒和骨水泥微粒分别加入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中,经10-8mol/L 1α,25(OH)2D3和10-7 mol/L地塞米松诱导培养,于培养9、12 d时观察多核、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样细胞和形成的骨吸收陷窝数量.结果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微粒后,形成的破骨样细胞以及骨吸收陷窝数量明显少于不加或仅加入骨水泥微粒组(P<0.01).结论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能够释放出阿仑膦酸钠,抑制骨水泥微粒诱导的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作用.
作者:廖晖;李锋;陈安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