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先;孙念峰;王国斌;王春友
目的在体外培养新生小鼠下丘核区NSCs的基础上,研究水杨酸钠对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收集新生昆明小鼠下丘核区脑组织,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水杨酸钠给药后分化为神经元的细胞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特定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除生长因子后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中的GABA和Glu蛋白表达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无水杨酸钠组两类递质阳性着色细胞数没有明显差异;水杨酸钠给药后Glu阳性着色细胞数较GABA阳性着色细胞数明显增加,吸光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小鼠下丘核区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②水杨酸钠具有促进NSCs分化为Glu阳性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尹时华;龚树生;鄢开胜;李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8%O2,3 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预适应后12 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TTC)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预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低氧预适应可减少大脑中动脉缺血3 h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增强Bcl-2及减少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高晓群;段东晓;邢莹;常成;茹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柴胡颗粒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效果.方法测定大柴胡颗粒在体外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感染小鼠,口服大柴胡颗粒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并计算其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大柴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口服一定剂量大柴胡颗粒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其对小鼠的ED50为9.60 g/(kg·d),95%置信区间为6.57~14.02 g/(kg·d).结论大柴胡颗粒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均明显,此实验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作者:蔡昌学;常燕子;姚海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家兔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分布和室颤阈值的作用.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阿霉素静脉注射8周造成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卡维地洛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8周进行干预.体内用非程序刺激方法测定室颤阈值,体外对3组家兔心脏进行病理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交感神经分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和卡维地洛组较正常对照组各心腔明显增大、室壁变薄、交感神经数量显著增多.扩张型心肌病组室颤阈值较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但卡维地洛组交感神经分布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卡维地洛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室颤阈值,对交感神经分布无明显影响.
作者:易桂斌;邱兰;张存泰;刘念;卜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环加氧酶-2(COX-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 ng/ml的LPS刺激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1×10-6,5×10-6,1×10-5,5×10-5 mol/L)孵育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酶联免疫法测定上清中TNF-α浓度,Griess法检测上清NO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COX-2的表达量.结果10 ng/ml的LPS明显诱导TNF-α、NO、COX-2的产生,这一效应可被肾上腺素抑制;而单独加入肾上腺素时,对上述3种炎症介质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肾上腺素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力;叶笃筠;吴萍;万敬员;张代娟;吴涛;周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多孔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和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复合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DNA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孔隙内生长,其DNA复制和蛋白合成功能不受β-磷酸三钙的影响.结论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张玉富;王常勇;廖文;李章华;赵强;郭希民;段翠密;夏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揭示MTX治疗RA的机制.方法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不同浓度MTX(0.2~2μmol/L)的实验组,RA患者滑膜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低于未加MTX的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加入不同浓度MTX后第5、8天,细胞停留在G1期的比例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S、G2期的细胞比例则明显减少(P<0.05);MTX能明显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TX治疗RA,主要作用于RA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及增殖相关的病理过程.
作者:刘巧红;王慧;滕云;沈凌汛;吴清敏;陈燕;杨真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活对单核细胞处于正常状态或脂质过氧化损伤时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单核细胞分为:①对照组;②联胺组;③不同浓度的Wy14643组;④不同浓度的Wy14643+联胺组;⑤不同作用时间Wy14643组;⑥不同作用时间Wy14643+联胺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暴露于联胺后,人单核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PPARα的激动剂在有或无脂质过氧化损伤时均能明显诱导人单核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P<0.01),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有下降.结论PPARα参与了MIP-1α蛋白在单核细胞中表达的调节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田丹;朱大和;冯艳;瞿智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清剥夺致PC12细胞死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含5%和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PC12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随着血清浓度的下降,PC12细胞死亡或凋亡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G2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在含2%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更加明显.结论①PC12细胞经血清剥夺培养后产生的损伤可能引发了细胞周期阻滞,当损伤未得以及时修复时,导致细胞凋亡.②在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作者:潘邓记;张旻;杨明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不同亚型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标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按Trizol-氯仿-异丙醇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Cyclin D不同亚型(D1、D2、D3)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两组标本中都没有表达,而Cyclin D2、Cyclin D3有表达,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yclin D的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骨髓衰竭的原因之一.
作者:白鸽;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人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并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ER、PR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方法取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对数生长期细胞提取总蛋白,分别用ERα单克隆抗体1D5和PR单克隆抗体PgR636以Western blot方法对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固定细胞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47d、MCF-7、ZR-75-1细胞ERα的Western blot检测可得到清晰且分子量正确的条带,T-47d、ZR-75-1细胞可见清晰且分子量正确的PR条带,同期固定细胞ER、PR阳性表达的FCM检测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Western blot检测ER、PR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陶德定;高纯;江敏;吴剑宏;冯永东;龚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线粒体DNA突变在女性生殖老化中的可能机制,并为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离70例临床行常规体外受精(IVF)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患者的颗粒细胞,抽提DNA,PCR检测颗粒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4977 bp缺失情况.结果所有颗粒细胞均未检测到mtDNA 4977 bp缺失.结论人颗粒细胞mtDNA并不发生4977 bp缺失,这可能与其不是有丝分裂后细胞,仍具有增殖能力,受到的氧化损伤较少有关.颗粒细胞参与生殖老化的机制可能与其mtDNA突变无关.
作者:黄睿;方丛;李涛;庄广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氟对人胎肝细胞(L-02细胞)细胞周期、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接触40、80、160 μg/ml氟化钠24 h后,MTT法检测L-0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构成比,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氟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染氟组S期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P<0.01),中、高剂量氟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可使L-02细胞S期细胞数增多,诱导人胎肝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李晓燕;褚启龙;夏涛;刘俊玲;陈学敏;杨克敌;王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寻找胰腺癌基因治疗新途径.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MGB1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tisense-HMGB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48 h后胰腺癌细胞HMGB1基因表达和体外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ntisense-HMGB1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所获反义表达载体pcDNA3.1/antisense-HMGB1转染可使PANC-1细胞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反义pcDNA3.1/antisense-HMGB1的导入能有效抑制PANC-1增殖活性(P<0.01).结论应用反义RNA技术阻断HMGB1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黄庆先;孙念峰;王国斌;王春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顺铂(cisplatinumum,DDP)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顺铂及二者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酶解可见光底物DEVD-pNp测定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分析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①褪黑素、顺铂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MMC-7721生长,且低浓度联合应用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用高浓度顺铂的抑制效果.②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能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效应.③褪黑素与顺铂均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二者联用更明显.④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明显诱导p27Kip1的表达,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作用.结论褪黑素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p27Kip1表达协同增强顺铂抑制肝癌细胞作用.
作者:王忠强;郑启昌;黄文广;段秋红;王西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离和纯化母婴血型不合母体的特异性高效价的IgG抗体.方法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IgG抗体,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然后用B型红细胞(RBC)吸收放散IgG,用聚乙二醇(PEG)沉淀,真空泵脱水回收IgG.结果200 ml血浆经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后得IgG粗制品2.26 g,Sephedex A50层析柱纯化后得纯制品1.84 g,经B型RBC吸收放散后得特异性IgG 0.55 g,回收率达29.89%(0.55/1.84).结论采用半饱和硫酸铵低温沉淀法分离高效价IgG抗体,可以获得高纯度的IgG.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刘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人TNF-α(rhTNF-α)及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TNF-α的融合蛋白(GFP-TNF)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rhTNF及pET28a/GFP-TNF,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超声裂菌,包涵体中的rhTNF-α和GFP-TNF用镍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用MTT法检测rhTNF-α和GFP-TNF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表达的rhTNF-α及GFP-TNF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GFP-TNF还具有GFP的绿色荧光特性.结论rhT-NF-α和GFP-TNF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TNF-α和TNFR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义敏;尹丙姣;李卓娅;姜小丹;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一种新型原核表达载体,使之表达带有His和GST标签的融合蛋白.方法以质粒pGEX为模板,将PCR扩增出的GST基因插入到载体pQE-30中构建pQE-30-GST,经IPTG诱导GST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 blot鉴定.分别将huNSEl88-354、huPrP23-91和huDoppel24-152基因插入pQE-30-GST,转化E. coli M15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采用Ni Sepharose 4B和(或)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融合蛋白,并用羟胺裂解.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QE-30-GST可有效地表达各种His-GST融合蛋白,并可用两种方法纯化不同大小的融合蛋白;利用羟胺可将目的蛋白肽段与His-GST蛋白有效裂解.结论新型原核表达载体pQE-30-GST可进行多种蛋白质的表达,表达的蛋白质可经两种方法纯化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融合蛋白可经羟胺裂解获得目的蛋白质单体.
作者:姚海兰;聂凯;韩俊;肖新莉;陈岚;王小凡;周伟;姜慧英;蔡昌学;董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对骨水泥微粒诱导的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制作的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微粒和骨水泥微粒分别加入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中,经10-8mol/L 1α,25(OH)2D3和10-7 mol/L地塞米松诱导培养,于培养9、12 d时观察多核、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样细胞和形成的骨吸收陷窝数量.结果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微粒后,形成的破骨样细胞以及骨吸收陷窝数量明显少于不加或仅加入骨水泥微粒组(P<0.01).结论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能够释放出阿仑膦酸钠,抑制骨水泥微粒诱导的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作用.
作者:廖晖;李锋;陈安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原发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患者的受精及妊娠率,为今后同类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40例原发不孕患者分为输卵管性不孕组101例,原因不明不孕组39例,行IVF-ET,比较两组间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原因不明不孕组受精率明显低于输卵管性不孕组(P<0.01),而受精失败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二者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原发不孕输卵管性不孕患者IVF-ET可作为首选.受精率低是影响原因不明不孕的重要因素,施行常规体外受精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各一半的授精方式,是此类患者的首选.
作者:魏玉兰;胡娟;朱桂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