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胆囊癌21例误诊分析

朱良如;侯晓华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 消化道肿瘤, 早期诊断, 误诊原因,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肝胆疾病, 恶性肿瘤, 胆道系统, 特异性, 发生率, 存活率, 统计, 手术, 陆军, 军区, 广州
摘要: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位.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肝胆疾病相似,早期诊断困难,5年存活率不到5%.本文统计我院及广州军区陆军总院2000-01~2004-04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42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非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仍然是常见且治疗困难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属晚期或已有转移,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效果有限,其毒副反应使很多患者难以耐受.

    作者:唐承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积血2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伴脑室积血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例aSAH首次头颅CT所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明显的脑室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表现头痛22例(88%),呕吐24例(96%),一过性意识障碍15例(60%),昏迷4例(16%),抽搐11例(44%).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2例(48%).脑膜刺激征阳性14例(56%).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尸检证实颅内动脉瘤.21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4例死于脑疝.结论aSAH伴发脑室积血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内科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易于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积水.脑室出血本身不具有动脉瘤定位意义.动态影像学观察一旦确诊脑积水,只要病情许可,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作者:牛平;张敏;姜振慧;王耀山;徐惠琴;陈欢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对鼠肝细胞癌形成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阿司匹林(ASA)的传统药理作用是抗炎和抗血小板凝集.但是近年来它的肿瘤化学预防功能正逐渐被人门所认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的人群,其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低于一般人群[1].动物实验证明阿司匹林对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肠腺癌、胃癌、膀胱癌的发生、生长有抑制作用[2,3].阿司匹林对肝癌的发生过程的影响报道较少.肝癌的发生是多阶段过程,即癌前结节的形成和癌形成二个阶段.我们已报道了阿司匹林对鼠肝癌前结节形成的抑制作用[4].本实验以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致癌剂建立肝癌的动物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在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即癌前结节转化为癌结节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汤晴;朱天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消化内科专业试题与题解

    1.消化性溃疡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有关,为何治疗时却只是抑酸治疗,而不是抑制胃蛋白酶治疗?

    作者:王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肠癌普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无症状人群普查是降低大肠癌患者病死率和发病率的重要方法.而影响大肠癌普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是普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下面仅就近年在大肠癌普查方法学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肠癌普查和癌前疾病的干预治疗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经济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是西方国家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1],美国大肠癌的病死率位居所有癌症死因的第3位[2];根据我国纳入肿瘤发生率监控的5个大城市近10年大肠癌的发生率变化,各地区大肠癌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上海和北京上升的快[3].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第5讲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前景

    第Ⅳ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已广泛应用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得到普遍肯定.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bronchitis,AECB)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对照临床试验中,莫西沙星显示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等优点.本文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病原谱和治疗发展趋势、莫西沙星抗菌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莫西沙星治疗HAP的前景和定位.

    作者:何礼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胆胰肿瘤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

    临床上以胆总管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癌等多见的胆胰系统肿瘤,是一类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人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且放疗、化疗等治疗效果亦令人失望.如何提高胆胰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师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兆申;汪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取2003-03~2003-12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28例DN、34例非DN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比较两组患者一次血液透析前后的变化.结果(1)DN组和非DN组的血浆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质量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但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性.(2)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浆PAI-1质量浓度均较透析前显著性降低;TAT和PAP质量浓度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均<0.001;但两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患者透析前血浆TM质量浓度均与透析年限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DN及非DN MHD患者均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凝血、纤溶系统损害,血液透析可以加重这种损害.

    作者:黄雯;郑洁;翟艳苓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4-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1例死亡病例及71例好转出院病例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MELD分值死亡者(17.93±8.22),出院者(11.18±6.54)(t=4.781,P=0.000).Child-Pugh分值死亡者(10.07±1.84),出院者(8.04±2.09)(t=5.179,P=0.000).MELD≤9分者占死亡患者的14.63%,占出院患者的42.25%(x2=9.09,P=0.003).20~29分者占死亡患者的26.83%,占出院患者的8.45%(x2=6.819,P=0.009).Child A级占死亡患者的21.95%,占出院患者的56.34%(x2=12.488,P=0.000).Child C级占死亡患者的29.27%,占出院患者的5.63%(x2=11.857,P=0.001).结论死亡与存活患者MELD与Child-Pugh评分显著不同.低MELD评分患者预后好于高MELD评分者.Child A级患者预后优于Child C级者.MELD评分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

    作者:马慧;孙焱;王豪;郭芳;房继莲;邵杰;饶慧瑛;王剑;魏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在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维持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9例Ⅳ型或V型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有感染合并症或并发症)在诱导治疗2~4个月后仍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予以ACEI(洛汀新或蒙诺10~20 mg/d)和ARB(代文80~160 mg/d或科素压50~100mg/d)联合治疗.结果经过诱导治疗,9例患者中无一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无效(NR)4例,24h尿蛋白仍>3.5 g(除1例外),但低补体血症纠正,2例ANA转阴、5例Ads-DNA阴性,感染治愈.经过ACEI和ARB联合治疗,6个月时CR者2例、PR者7例,有效率100%.泼尼松的用量从(32.5±4.6)mg/d减量为(15.0±2.5)mg/d,两者比较P<0.05.结论ACEI和ARB联合治疗是狼疮性肾炎维持性阶段治疗较为可行的方案,明显提高缓解率,减少激素用量.

    作者:庄永泽;邱晓剑;王丽萍;张明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消化系统肿瘤化疗现状

    近10余年来,消化道肿瘤的化疗进展显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拟就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化疗分述如下.

    作者:许立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抢救黄蜂螫伤致多器官衰竭(MOF)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07~2005-03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例黄蜂螫伤致MOF的患者,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行PE及静脉血液透析(CVVHDF)治疗,治疗前、PE后、CVVHDF结束时,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学、TNF-α、IL-6、PT水平,并进行ICU监护,观察少尿期、多尿期时间及平均住院日.与50例黄蜂螫伤致肾功能不全患者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浆置换后ALT、CPK-MB、Tbi、TNF-α、IL-6、PT明显下降(P<0.05),而BUN、Cr下降不明显;CVVHDF治疗后BUN、Cr、TNF-α、IL-6、PT呈进行性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Tbi变化不明显;APACHEⅡ评分从(24.76±2.3)下降至(8.73±1.24)(P<0.05),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平均少尿期(13.5±1.5)d,多尿期(10.5±2.5)d,平均住院日(28.5±5.5)d;50例黄蜂螫伤致ARF患者少尿期均值(15.5±1.37)d,多尿期均值(12.5±2.77)d,平均住院日(30.5±3.57)d,两者比较P>0.05.结论PE联合CVVHDF治疗能有效清除黄蜂螫伤致MOF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改善肝、肾、心肌、凝血功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罗昌霞;李涛;张庆红;张建鄂;王顺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及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观察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联合甲泼尼龙、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出1999-01~2004-0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达到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霉酚酸酯1.0~1.5g/d联合甲泼尼龙0.4 mg/(kg·d)及拉米夫定0.1g/d治疗6个月,每2周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结果治疗后9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未发现病毒复制增加.结论MMF联合甲泼尼龙、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效.

    作者:成彩联;娄探奇;郑振达;石成钢;刘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NPPV(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2-12~2004-0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1例(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PPV治疗组21例(标准治疗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PaO2、PaCO2变化,比较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2 h后,NPPV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PaO2、PaCO2、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NPPV治疗组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5).NPPV治疗组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标准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PaCO2,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作者:吴泰华;杨冬;季颖群;张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核因子及其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检测核因子(NF-κB)亚基P 65及抑制因子(ⅠκB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肾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NF-κB、ⅠκB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3-09~2004-1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链脲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4周、12周组;检测血肌酐和尿蛋白和用ABC法检测NF-κBP65、ⅠκBα在肾小球的表达.结果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ⅠκBα胞浆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弱;NF-κBP65核内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ⅠκBα胞浆表达与糖尿病肾损害呈负相关;NF-κBP65核内表达与肾损害呈正相关;ⅠκBα胞浆表达与NF-κBP65核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NF-κB与ⅠκB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肾小球的相反表达方式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ⅠκBα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张全;范秋灵;姚丽;王力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胆囊癌21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位.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肝胆疾病相似,早期诊断困难,5年存活率不到5%.本文统计我院及广州军区陆军总院2000-01~2004-04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42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作者:朱良如;侯晓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重症诊治第12讲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经验及进展

    上消化道(UGI)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部位的出血,也包括胃空肠吻口后空肠侧病变以及肝脏、胆管和胰管的出血.当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达到1 000 mL或全身血容量的20%时称大出血.临床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可伴有休克症状.

    作者:孙鲁梅;姜若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神经精神狼疮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发生率高达14%~75%[1],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在40%~50%,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3].因此,及时的诊断NPSLE,并给予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3例临床病例并结合近期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沈思钰;赵智明;修春英;商玮;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疆地区汉族2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结合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004-02~2004-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门诊体检220例新疆地区汉族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并与2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NAFLD组血清ALT和AST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ALT异常率的增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NAFLD易伴发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高脂饮食、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与NAFLD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高密度脂蛋白(HDL)与NAFLD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BMI、DBP、高脂饮食、TG和ApoB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为其保护因素.定期体检、控制血脂水平、改善原有的不良饮食结构、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为预防NAFLD及其伴发疾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玉华;姚华;增斌芳;赵献平;赵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