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谭亚君

关键词: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 延续性护理, 临床效果, 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慢性酒精性肝病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延续性护理,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戒酒率、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经过6个月护理,观察组戒酒率高于对照组,SCL-90量表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治疗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治疗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观察留置双J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12例患者接受了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治疗后,肾绞痛症状均得到缓解,没有出现妊娠期并发症.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期肾绞痛患者,双J管置入术是可靠的首选外科干预手段,对于缓解肾绞痛症状,维持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喻翔翔;黄蕤;镇樱树;万陶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LF托槽非拔牙矫治Ⅰ度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使用LF托槽与传统MBT托槽非拔牙矫治Ⅰ度牙列拥挤时患者牙弓、颌骨及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方法 将32例牙列Ⅰ度拥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分别使用LF托槽和MBT托槽.矫治前后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及制取记存模型,定点、测量12项测量项目,比较分析测量结果及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软组织侧貌及牙弓宽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时,LF托槽组磨牙间宽度改变值明显大于MBT托槽组(P<0.01);MBT托槽组软组织侧貌和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值明显大于LF托槽组(P<0.01).LF托槽组治疗时间少于MBT托槽组(P<0.01).结论 对于Ⅰ度拥挤非拔牙矫治患者,MBT托槽组主要靠前牙唇倾和尖牙弓的扩宽来解除拥挤,而LF托槽组主要靠扩宽磨牙段牙弓宽度来获得排齐间隙,并且使用LF托槽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使用MBT托槽,有助于提高正畸医师临床工作效率.

    作者:韩玉嘉;宋应莉;赵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26例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发病年龄高13 ~18月15例(57.7%),发病季节10~12月份12 例 (46.2%),常见;所有病例均在腹泻发生72h内出现惊厥,发作1次20例,发作2次4例,发作3次2例,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惊止后神志清醒,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所有患儿行头颅CT、脑电图、血生化检查均正常;经对症治疗后26侧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随访3~20月,惊厥未再复发,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RV肠炎患儿病程早期可能出现惊厥,经支持对症处理后,惊厥易于控制,且不需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向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鼻神经鞘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因右侧鼻腔渐进性鼻塞半年,于2015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自觉右侧鼻腔通气逐渐变差直至完全鼻塞,无流血脓涕、无鼻胀痛感、无头晕头痛.入院时生命体征稳定,心肺腹未见异常.肉眼见右侧鼻腔有灰白色肿物突出前鼻孔,肿物表面光滑.对侧鼻腔结构受肿物挤压.患者在外院行CT检查,见右侧上颌窦、鼻腔和右侧筛窦密度影增高,鼻中隔被挤压向左侧鼻腔.入院后完善全麻术前检查,拍鼻窦MRI,夹取少量肿物送病检.病检回报: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考虑神经鞘瘤.免疫组化:S-100(+);Vim(+);β-catenin(+);SMA(-).患者于2015年12月4日在全麻下行鼻颅底肿物切除术.术后病检为鼻颅底部神经鞘瘤.2015年12月14日患者出院.9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

    作者:张博;胡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时机选择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调查和预后生活能力.方法 对常州市中医医院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徽创手术治疗,按照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h)、早期组(7~24h)、延迟组(>24h),在两周后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分(GOS评分),同时在6个月后随访时对其预后生活能力进行分级(ADL分级).结果 术后GOS评分和术后6个月进ADL分级评定结果显示,超早期组均优于早期组(P<0.05),早期组均优于延迟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尽早进行手术,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致残率,改善预后生活能力.

    作者:刘盛屹;许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宫腔压力检测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探究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宫腔压力检测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超声联合宫腔压力检测,后进行腹腔镜检查.以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三维超声联合宫腔压力检测对于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包括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检查相关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经边际同质性检验,标准MH统计量为1.238,两种检查方法下输卵管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未发现造影以及宫腔压力检测后严重并发症的情况.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宫腔压力检测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具有安全、快速的特点,其检查的准确性接近腹腔镜检查,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冼云开;林海龙;蒋双兰;林淑莲;卜秋强;余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靛玉红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抑制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然中药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靛玉红(Indirubin)对人类神经胶质瘤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株作为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0、5、10、20、50 μM的靛玉红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靛玉红作用后Bcl-2表达量的变化.同时构建U251细胞裸小鼠皮下异种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给予小鼠腹腔注射靛玉红药物干预及溶剂对照处理,观察靛玉红对皮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皮下肿瘤中Bcl-2表达水平.结果 20μM靛玉红明显抑制U251的细胞增殖并剂量依赖性地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量;体内动物实验给药剂量为20mg/(kg·d)的靛玉红能减少皮下肿瘤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上述结果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靛玉红对神经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分子机制而实现.

    作者:张涛;易昊天;王帮华;王泽夏;宁志丰;胡美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Hsp90α、 CEA和CA19-9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水平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大肠癌患者100例和大肠癌高危人群150例,同时选取健康查体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EA、CA19-9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Hsp90α水平.对比三组人群三种肿瘤标记物水平差异,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评价Hsp90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大肠癌患病组的血浆Hsp90α、血清CEA和CAl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大肠癌高危组;Hsp90α单独检测组的灵敏度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组,但特异性较高.结论 联合检测Hsp90α、CEA和CA19-9对大肠癌人群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勇明;冯广满;詹前柱;冼土生;黄少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腔隙性肛瘘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在治疗高位腔隙性肛瘘中应用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本院收治的40例高位腔隙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n=20,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与观察组(n=20,实行患者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切口愈合时间(28.54±3.21)d、住院时间(11.54±2.58)d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应用在高位腔隙性肛瘘临床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值得应用.

    作者:郑志杰;任伟涛;王小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胰岛素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通过比较、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我对胰岛素的看法”得分和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得出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疗效.结果 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BG、2hPBG、HbA1c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提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干预下,一方面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又控制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相关指标,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套健康、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德超;黄远芳;周瑞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近一年来我院落实对消毒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统计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落实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效果.结果 护理质量控制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率为0.15%,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未对消毒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一年内出现11例医院内感染情况,医院内感染率为5.12%,落实对消毒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后,院内发生感染的情况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 落实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控制,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明显减少,给入院就诊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盛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较优(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结石取净率及后结石残留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痛苦,有效控制并发症,在缩短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的基础之上,实现结石清除率的有效提升.具备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作者:利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应用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应用根治性切开引流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1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应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控制时间为(3.2±0.9)d、平均疗程为(19.2±1.3)d,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控制时间为(5.1±1.4)d、平均疗程为(28.5±3.7)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根治性切开引流术治疗后7例出现复发现象,其复发率为12.73%,对照组患者经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后15例出现复发现象,其复发率为27.2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术后使用抗生素感染控制时间与疗程,减低术后复发率,促进肛肠功能的恢复,利于机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及严重度指数评价分析

    目的 对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度指数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上报给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的317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根据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对其进行统计,计算ADR严重度指数(SIADR),并对不同类药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SIADR进行排序.结果 出生1个月~1岁的患儿ADR8发生率高,而新生儿的SIADR排首位;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和神经系统用药是各类致ADRs药物中SIADR排名前3位的药物;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是各种给药途径致ADRs中SIADR排名前3位的给药途径.结论 SIADR评价能够促进ADRs更为全面、细致且深入地分析突出严重的ADR患者,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而在儿童用药方面,应着重关注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应用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的患儿.

    作者:梁群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糖尿病(DM)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DM患者160例,将80例感染Hp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未感染Hp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炎性因子进行比较,并分析DM患者感染H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较对照组有所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FPG低于对照组,而SBP、DBP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IMT及炎性因子CRP、IL-6、IL-8均高于对照组,IL-10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DM患者Hp的持续感染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应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Hp.

    作者:徐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开展移动平台延续护理模式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开展移动平台延续护理模式对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100例,按照数字奇偶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出院后采取移动平台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LT-74)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GQLT-74各指标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导管堵塞、导管脱落、腹腔感染、周围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移动平台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携带PTCD管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提升预后.

    作者:欧庭用;余林欢;林艳霞;黄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对慢性肛裂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肛门括约肌侧位切除术对慢性肛裂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肛裂患者采取肛裂切除术(对照组,n=31)或肛门侧位切断术(观察组,n=33)治疗,观察不同手术对患者肛管、肛肠功能,疼痛评估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术后两组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管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估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门侧位切断术进行治疗,有效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改善肛肠动力学及肛管动力学,从而促进肛肠功能恢复,临床可进一步运用.

    作者:陈敬东;曾伊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手部毁损伤修复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对手部毁损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修复创面的护理.方法 对30例手部毁损患者进行手部清创后,按创面形状、大小,应用VSD引流护创材料,平均引流7~10d,观察创面材料负压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结果 30例患者使用VSD期间引流管均通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二期皮瓣移植手术,28例顺利存活,有2例皮瓣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加强引流管护理,能有效的控制感染,为植皮和皮瓣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丽;郑勇;石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煤焦油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制煤焦油乳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媒焦油的提取液与乳膏基质混合均匀后制成煤焦油乳膏,考察其特性,并进行临床疗效的研究.结果 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煤焦油乳膏性状稳定,经过离心实验后,其外观无油水分离现象,色泽、均匀性等都不存在变化;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显示,涂药部位未出现红肿、红斑、水泡,湿疹等现象;对解放军一九五医院住院部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其有效率为96.55%.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疗效明显,使用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虎平;蔡雪洲;郭敏;蔡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1例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1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均可见烫伤样红色皮疹,发热8例,腹泻5例,7例白细胞升高,6例创面分泌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100%耐药;所有患儿除抗炎补液支持对症处理外,经加强消毒隔离,注意饮食搭配,重视口腔、眼部、皮肤护理等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SSSS患儿病情重,易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早诊断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文秋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