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IiA)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三种肿瘤标志物进行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肠镜、B超、CT、MRI、PET-CT等措施后确诊是否复发.结果 联合检测CEA、CA199、CA242对结直肠癌早期复发的诊断阳性率远远高于单独检测某一种标志物.结论 定期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监测及配合其它检查诊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修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猪背增生性瘢痕模型,验证瘢痕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方法 在2头幼猪背部两侧制作非全厚皮损共24块,观察愈合过程并在术后30d取组织标本,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d-SMA染色并分析.结果 创伤4周内完成再上皮化,HE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瘢痕组织中α-SM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α-SMA的持续表达可引起瘢痕挛缩,产生增生性瘢痕.
作者:高楚石;农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改变及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体检健康人员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入院时和治疗1周、2周、3周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25.76±6.3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6) mg/L(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降至(17.79±7.5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继续下降至(11.34±5.6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进一步下降至(5.78±2.0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期升高,随着病程的恢复C-反应蛋白会逐步回到正常水平.
作者:郑奇斌;陈克俭;徐翔;汪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咸宁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状况,为改善并满足咸宁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抽取咸宁市社区476位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手机需求为41.8%,家庭环境改造达到31.7%,户外环境改造达到30.4%,法律维权为24%,老年食堂达到18.9%,托老服务需求达到15.8%,陪同外出需求达到15.5%,代为购物14.3%,卫生照料为11.5%,家政服务需求达到10.3%.结论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老年手机、家庭环境改造、户外环境改造等需求迫切,但在生活照料服务数量和质量上仍有待提高,应根据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朱晩香;胡贞慧;孔令磷;马香香;涂丽娟;曾瑜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的107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均为我社区在2013年1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断,将其按照给药时间的不同分为晨服组54例和夜服组53例,晨服组患者在早晨8点钟口服替米沙坦治疗,夜服组患者在夜晚8点钟服用替米沙坦.统计两组患者血压的昼夜动态监测结果,同时计算其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结果 晨服组与夜服组的dSBP、dDBP组间比较基本相同(P>0.05),夜服组的nSBP、nDBP明显低于晨服组(P<0.05);同时,夜服组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为56.6%,明显高于晨服组的22.2% (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但相较于早晨给药,夜晚服用的效果更佳,且由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更高.
作者:张小平;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设为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100mg/(k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2、IL-4及IFN-Y水平.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治疗组经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IL,-2、IFN-y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与治疗前比较,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引起Th1/Th2平衡向Th2偏移,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作者:王波;黄艳;顾坚;卢玉琳;谈美琳;史杰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个采集过程的护理干预,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机采血小板采集前、中、后对献血者护理干预的有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该方法保证了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有效地降低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机采血小板成品的质量.结论 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作者:蔡光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96例急诊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儿均行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经护理后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纠纷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纠纷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能有效降低纠纷投诉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康复干预对小脑出血术后并发小脑性共济失调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采用MSCT联合康复评定的评估方法,将小脑出血术后发生共济失调患者8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A组,n=40)与对照组(B组,n =40),B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早期行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在入组时、入组3月后及6月后行MSCT扫描并按照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康复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入组时MSCT表现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月后A组MSCT扫描90.0% (36/40)小脑出血灶阴影全部吸收,B组62.5% (25/40)吸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入组3月后及6月后ICARS与FIM评定均显著好予B组(P均<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促进小脑出血灶吸收,对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协调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汪淳;何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镇痛镇静在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2013-2015年42例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痛镇静药物芬太尼和(或)右美托咪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降压药乌拉地尔控制相同的目标血压所用剂量更少,躁动控制效果更理想,心率波动更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案中使用镇痛镇静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朝阳;雷晚红;丁治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3-2014年我院收治COPD患者150例,根据病案编号单双区别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75例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对照组75例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情况.结果 通过针对性干预,患者症状缓解率、复发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短,认知度有所提高,依从性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COPD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卢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侧例给予观察组延续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指导和随访,对两组患者的ESCA(自我护理能力)与HPLP(健康行为)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出院前1d两组的ESCA与HPLP评分相近;出院3个月与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的ES-CA与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于提高其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熊华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d、第7d血清PCT、CRP、WBC、N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 PCT值重度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非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RP、WBC、N等炎症指标(P<0.01);重度细菌感染组抗生素治疗后,血清中PCT阳性率第3d即有明显下降(P<0.01),CRP、WBC、N阳性率第7d才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 PCT是一个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既可了解细菌感染的程度,同时还可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缩短疗程、评价疗效及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
作者:周青霞;焦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无痛护理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我院骨科在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97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无痛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无痛护理.结果 97例患者的骨科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住院时间为3~12d,平均(5.6±0.4)d.结论 无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骨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齐慧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患儿以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实施全麻,对照组患儿以氯胺酮实施全麻,对两组患儿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麻醉后,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中,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陈红霞;戴冀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非淋球菌性阴道炎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2013-2014年疑为非淋球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药敏结果按2012年NCCLS的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86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558份有病原菌生长,共分离到653株细菌,分离率达64.88%,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17%,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9.8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离率高达66.00%左右,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育龄妇女非淋球菌性阴道炎的感染菌分布较广,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其耐药率不断升高,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医院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便及时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
作者:袁秀兰;徐水清;王先利;涂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开设了一个全天候的普通诊室和一个半天(上午)的专家诊室,患者就诊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日门诊量80~ 100人,因护理人员紧张一直没有安排导诊.现在绝大多数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而小儿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家长心里紧张,心态偏激,嘈杂、拥挤的环境,更易激起家长之间因就诊先后顺序而发生争执.医生工作稍不到位就会遭到投诉,患者满意度低,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2014年1月经过院科双方努力,选派两名高年资、责任心强的儿科护士开展儿科门诊导诊工作,运行一年来,加强了健康宣教和护患沟通,保证了就医秩序,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投诉,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医院形象,增加了就诊人数.
作者:熊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幕上小骨窗开颅手术后并发远隔性小脑出血(remote cerebellar hemorrhage,RCH)早期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198例小骨窗开颅手术后并发RCH患者11例,在术后出现意识障碍即刻、3~6h内、术后第1、2、3d等时间点均行CT平扫、MSCT/CTA、光子双源CT,对比分析RCH早期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结果 光子双源CT敏感度和准确度均为100.0%,MSCT/CTA敏感度和准确度为81.8%、100.0%,CT平扫敏感度和准确度为54.5%、83.8%,光子双源CT、MSCT/CTA敏感度显著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方法间准确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CTA可作RCH早期首选方法,光子双源CT能进一步提高RCH早期诊断率,有利于判断预后,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章凯敏;何立;余开湖;杜希剑;于加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以及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内镜组27例与同期行传统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美容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镜组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率96.29%,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 内镜甲状腺手术通过腔镜放大手术视野,可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精确辨别,具有效果好、切口小及损伤小、患者满意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非;华清泉;江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32例食道癌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的32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实施支架植入术前、后护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狭窄情况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明显改,术后无出血、支架移位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效果满意.结论 精细的护理干预可以使食道癌支架植入术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乐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