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君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全球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新增病例不断增多。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全世界35个国家已经排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是世界上烟民多的国家,近年来,部分城市雾霾天气不断增多,肺癌逐渐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陈春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的饮食干预得到了充分的重视[1],但是也造成了大量的妊娠期增重过度孕妇。妊娠期增重过度可导致巨大胎儿与剖宫产率增加,妊娠期并发症与产时出血发生的几率也在增加,直接影响到母儿健康[2]。有研究显示[3],孕期超重可能对未出世新生儿的食欲控制及能量代谢产生永久性的影响,从而使新生儿在今后的生活中面临心脏疾患的风险更大。我们探讨了妊娠期增重过度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丹;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出现血糖增高、尿糖,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我院对2011年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饮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瑜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雄激素性秃发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警信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62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60例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体重指数( BMI)、血压( B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 (Lp(a))、载脂蛋白E(ApoE)、空腹血糖( FPG)、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反应血管弹性的超声前臂反应性充血试验( FMD)、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大动脉顺应性/小动脉顺应性(C 1/C2)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指标。结果雄激素性秃发患者 BMI、BP、TC、LDL-C、TC/HDL-C、LDL-CH/DL -C、ApoB、ApoB/ApoA1及BaPWV较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均明显增高,而FMD明显降低。结论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雄激素性秃发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早期预警信号之一。
作者:罗丽芳;王霞;杨阁;李凌;叶倩如;卢肖霞;熊春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短暂性脑缺血( TIA )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病变所致局限性、短暂性脑功能缺失或者视网膜障碍,由于症状发生以及持续时间均较短,通常不会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遗留,故经影像学检查(如MRI以及CT检查等)多不会发现责任病灶。由于TIA与脑梗死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早期诊断TIA并及时予以治疗对于改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弥散成像( DWI)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可发现各类早期病灶,被临床认为是一种准确、快速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DWI与常规核磁共振( MRI)检查对TIA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旨在分析该技术在TIA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陶永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医疗体制也在不断改革,患者的安全问题也为社会相关人士所关注。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就必须要分析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并采取合理对策进行改进。
作者:李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通过控制高磷血症的方法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中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10年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EMbase、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控制高磷血症在终末期治疗肾脏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RCTs),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RCTs共1528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控制高磷血症)765例,对照组(未控制高磷血症)76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预防肾性骨病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控制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传统治疗方案,控制高磷血症可显著提升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预后,可作为该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少华;陈婷;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两年未受孕者称不孕症,婚后未避孕而从未怀孕者称原发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二年未孕者为继发不孕。我们选择在我院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的80例不孕症患者,现予以回顾分析。
作者:徐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骨科临床上严重的骨折损伤疾病,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常伴有四肢多发骨折及严重脏器损伤合并症。患者早期多由于严重失血及严重脏器损伤导致休克而死亡,其死亡率高达10%~15%[1]。目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主张骨科损伤控制( DCO ),通过分阶段治疗控制全身病情恶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我们探讨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2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比较,并对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有11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3%,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为(25.5±3.4)cm/s,对照组患者为(19.1±2.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龙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重型颅脑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疾病,病情凶险,多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导致患者死亡率高[1],因此,早期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和正确治疗是救治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笔者对我院近4年来救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较多,目前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H2抑制剂等药物联用治疗方式,以达到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的目的,但不同药物联用的疗效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对奥美拉唑与不同抗生素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李炎坤;张小梅;夏松柏;刘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校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治疗脊髓损伤25例患者,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规范康复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菊英;赵正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子宫肌瘤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我院从2009年10月起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1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三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中医脾虚证的辨证要点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有统血之功,前贤医家认为:“脾气得安,五脏受荫,脾气虚弱,则百病由生。”“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黄元御在执中治本论中说“……脾胃气血精神之化源,赖以升降的轴心,中气旺则阳化有源,阴生有本,气血因之充旺,精神因之而交泰,一旦中气升降窒塞,脾土因之而下陷,胃土因之而上逆,阳化匮源,阴生乏本。”黄强调,调理宜执中以培本,升脾阳而降胃逆,巧拨转运之机,前任有治脾胃以安五脏之说,并有“上下俱病,求之于脾。”
作者:王业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并心梗、心脏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病需要终身治疗,社会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绝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生活在社区中,如果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将有利于血压的控制,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鉴此,我们对80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了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佘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前体区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特异性皮炎(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AD患儿400例,年龄频率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400例;使用标准化的调查表获得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ABI7900 HT的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sa-mir-149 rs2292832、hsa-mir-146a rs2910164、has-mir-499 rs374644和hsa-mir-196a2 rs11614913基因多态性。结果 hsa-mir-146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910164与AD发病风险有关联,与CC、GG+CG相比,纯合型CC可显著增加儿童AD的发病风险(OR=1.46,95%CI:1.18-1.81,P<0.005;OR=1.49,95%CI:1.21-1.85,P<0.001);分层分析显示,CC基因型增加AD发病风险性在男性(OR=1.60,95%CI:1.24-2.02,P<0.001)、有家庭环境香烟暴露史(OR=2.00,95%CI:1.75-2.34,P<0.001)和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OR=1.45,95%CI:1.11-1.85,P=0.011)的儿童中更加显著。未发现多态性位点hsa-mir-196a2 rs11614913、hsa-mir-149 rs2292832和has-mir-499 rs374644与儿童AD易感性有关。结论hsa-mir-146 a rs2910164 CC基因型可能增加儿童AD的发病风险。
作者:苏洁慧;李群山;刘丽芬;包永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的5类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评价。在以上5项措施中,护士所从事的工作几乎全部涉及,因此,如何发挥护士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应研究的课题。我院近几年来,非常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工作职责,把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二级医院评审专家的好评。现将如何发挥护士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谈几点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金永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等诸方面均发生了巨大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人出现了诸如易疲劳、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心情郁闷、食欲不振等多种症状,却又查不出任何原因,人体这种介于非健康和非疾病之间的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被认为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就湖北省江汉油田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熊首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房颤( AF)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阵发性AF患者,33例持续性AF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MGB1、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持续性AF组HMGB1和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阵发性AF组(均P<0.05)。阵发性AF组HMGB1和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阵发性AF组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水平与血清HMGB1水平正相关(N=86,R=0.524,P<0.05),而SOD 水平与HMGB1水平负相关(N=86,R=-0.481,P<0.05)。 MDA、SOD、血清 hs-CRP 和HMGB1水平分别为AF的独立预测因素[MDA:OR=1.705,95%CI(1.308-2.545);SOD:OR=0.578,95%CI (0.263-0.996);血清hs-CRP:OR=1.530,95%CI(1.287-1.951); HMGB1:OR=1.832,95%CI(1.487-2.454)]。结论氧化应激的增加可能促进AF患者HMGB1水平升高。
作者:吴超武;江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