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引导管联合直接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肖德琴;黎逢球

关键词:预引导管, 经鼻气管插管, 声门暴露不佳
摘要:目的:观察预引导管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经鼻气管插管的病人,在直接喉镜显露C-L分级中C-L2~3级时,随机使用预引导管( A组)和插管钳( B组)辅助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且A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预引导管辅助插管损伤小,速度快,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大限度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退药处方,将退药比例、退药原因、药品种类进行统计。结果我院近3年退药处方1902张,退药率分别为0.39%、0.59%、0.64%,退药总品种达318种,退药原因有医生、药师、药品、患者等多方面原因。结论正视退药问题,规范医院退药管理服务可降低退药风险。

    作者:骆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采取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治愈21例(77.8%),死亡6例(22.2%)。结论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

    作者:王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和致病菌消除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消除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具有杀菌广谱、穿透力强、药效时间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混合痔 PPH 手术围手术期66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给予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明显,术后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无不良反应,术前症状消失。结论做好术后针对性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解除患者病痛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4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并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8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5例)与观察组(常规治疗+BAL+局部注药,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100.0%)、血气指标改善和细菌清除率(95.0%)明显优于常规对照治疗组(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注药可以作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庞进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等。结果37例颈椎骨折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稳定出院,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颈椎骨折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预防了并发症发生,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罗菊英;王娅丽;赵梦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后期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因“面部、胸腹红斑伴瘙痒10d,加重泛发全身9d”于2014年4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面部、胸腹部出现粟粒大小红斑,瘙痒剧烈,于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诊断为“皮肤过敏”,未予治疗。入院前9d,患者发热,体温高升至39℃(胎心190次/min ),红斑泛发全身,出现会阴红肿、疼痛,至县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5d后体温、胎心恢复正常,皮损处瘙痒减轻,全身红斑无消退,部分红斑融合成片,会阴糜烂、臀部出现水疱,疱液清澈。患者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过敏性皮体格检查:T36.7℃, P116次/min, BP116/72 mmHg,腹部宫高如孕期,未扪及明显宫缩,胎心140次/min。专科查体:面部弥漫性暗红斑,双唇破溃结痂,左下睑外翻,双眼睑闭合不全;躯干、四肢分布蚕豆至鸽蛋大小暗红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皮损尼氏征(+);颈部、腋下、臀部红斑基础上可见蚕豆大小水疱,部分疱壁松弛,部分疱壁紧张,疱液略浑浊;小阴唇肿胀明显,小阴唇及肛周数块2~4 mm糜烂面,上见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口腔黏膜未受累。

    作者:唐凤姣;牛拾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新进展

    随着宫颈癌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进行改良,尽量在不影响患者治愈率的前提下,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和生活功能,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现就国内外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附108例报告)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方法108例患者入院治疗后及时提供常规护理,并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108例的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住院时间为3~9d,平均(5.4±0.6) d;护理的满意度为,91例非常满意,16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9.07%。结论护理人员运用沟通性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李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56例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性静脉泵注异丙酚,且间断性推注芬太尼以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清醒时间、恢复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拔管后15min心率,两组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①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②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③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 BMSCs;④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疗效中的评价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于冠心病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患冠心病并需进行降脂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只接受氟伐他汀治疗,另3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整体效果更佳,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治疗中疗效突出,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饶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中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误差的1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产生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中,送检不当37例(37%),患者自身原因24例(24%),标本采集原因22例(22%),检测原因17例(17%)。结论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送检及患者自身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详细对患者宣教,将标本误差控制在低限度,提高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度,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廖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中的硬脑膜“M”型裁剪及减张蓬松缝合法探讨(附268例报告)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中的硬脑膜剪裁及缝合方法。方法对行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的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硬脑膜裁剪及缝合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M”型裁剪的134例中,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2例(1.5%)、脑积液漏3例(2.2%)、脑膨出3例(2.2%);采用传统“十”型裁剪的134例中,术后出现颅内感染5例(3.7%)、脑积液漏7例(5.2%)、脑膨出2例(1.5%)。结论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术中的硬脑膜采用“M”型裁剪及蓬松缝合法,操作规范、简单,减压合理、充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友明;舒南北;李品儒;查文超;叶应湖;陈谦学;李明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复方碳酸氢钠联合别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肉瘤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25岁年龄段骨肉瘤患者多,占35.6%(49/70);骨肉瘤的预后与化疗及手术方式有关,进行规范化疗和截肢手术的病人肺部转移少(P﹤0.05),5年存活率高(P﹤0.01),同时发生肺部转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低(P﹤0.01)。结论规范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有助骨肉瘤患者5年存活。肺转移和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薰勤;邱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住院的40例肿瘤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进行穿刺,分析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40例置管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破裂1例、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出2例、渗血1例。除导管脱出2例外,其余7例并发症经采取措施后继续保留使用。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可有效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PICC留置时间延长,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毛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围生期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妊娠期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为同龄非孕妇女的5倍,其贯穿于整个孕期,但约50%的病例发生在前20周[1]。产褥期是其发病的另一个高峰,其风险大约为20倍,且80%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2]。基于该病的高致残性和高致死性,静脉血栓性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拟就围生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基层医院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警惕,便于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赵培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一种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制作的改良方案。方法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的方式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2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将空腹血糖值≥11.1 mmol/L的大鼠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大鼠血糖值明显增高,实验组的大鼠体重值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联合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简单、且模型稳定。

    作者:袁鑫;蔡雪洲;谢航;丁未尧;蔡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现况及思考

    医院作为卫生服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门,始终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相连。许多患有重大传染病的患者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到综合医院接受治疗[1],再者,综合性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综合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4%)[2],可以说,综合医院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控制急性传染病扩散、干预慢性疾病等各个环节、层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内外环境进行考量后,发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与现阶段人们健康卫生需求以及医疗事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我们着重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改进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所裨益。

    作者:罗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