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
羊水栓塞( AFE)于1926年由Meyer[1]首次提出,是极其凶险的产科并发症之一,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料、病死率高[2]为临床特点,多数病例没有先兆症状,诊断或是治疗上的任何延误都会导致产妇或胎儿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常常引起医疗纠纷。 AFE典型表现以突发的低氧血症、一过性肺动脉高压、全身性低血压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主,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大量出血、难以纠正的休克、心肺功能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我国AFE导致的孕产妇病死率有上升趋势[3],迄今为止,还没有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可用于明确诊断或排除羊水栓塞,也没有一些常规的诊断准则用于羊水栓塞的诊断。因此确认可行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早期诊断羊水栓塞,降低产妇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以及为法医学鉴定诊断提供一个较准确的依据,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杨建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山楂叶总黄酮( HL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血糖≥16.7mmol/L,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分别给予山楂叶总黄酮低剂量组(50mg/kg)、中剂量组(100mg/kg)、高剂量组(200mg/kg),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糖、血脂成分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提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给药6周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山楂叶总黄酮50mg/kg 、100mg/kg 、200mg/kg 组,血糖明显降低( P<0.05),大鼠体重明显改善(P<0.05);给予山楂叶总黄酮200mg/kg组,TG、TC明显减低(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作者:朱柳莹;吴忠祥;李苗苗;涂星;鲁强;万梦思;舒朝辉;张倦;张敏丽;闵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等。结果37例颈椎骨折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稳定出院,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颈椎骨折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预防了并发症发生,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罗菊英;王娅丽;赵梦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在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针对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统计QCC活动实施前后缺陷率及参与活动人员各项能力变化情况,评估活动结果。结果运用QCC后,有效降低外来器械缺陷事件发生,缺陷率由每年的2.8%降低到0.7%;科室年轻护理人员在参与科室管理主动性、QC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协调沟通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段于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显著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完善了外来器械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外来器械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住院的40例肿瘤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进行穿刺,分析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40例置管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破裂1例、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出2例、渗血1例。除导管脱出2例外,其余7例并发症经采取措施后继续保留使用。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可有效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PICC留置时间延长,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毛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大限度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退药处方,将退药比例、退药原因、药品种类进行统计。结果我院近3年退药处方1902张,退药率分别为0.39%、0.59%、0.64%,退药总品种达318种,退药原因有医生、药师、药品、患者等多方面原因。结论正视退药问题,规范医院退药管理服务可降低退药风险。
作者:骆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和致病菌消除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消除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具有杀菌广谱、穿透力强、药效时间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因“面部、胸腹红斑伴瘙痒10d,加重泛发全身9d”于2014年4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面部、胸腹部出现粟粒大小红斑,瘙痒剧烈,于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诊断为“皮肤过敏”,未予治疗。入院前9d,患者发热,体温高升至39℃(胎心190次/min ),红斑泛发全身,出现会阴红肿、疼痛,至县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5d后体温、胎心恢复正常,皮损处瘙痒减轻,全身红斑无消退,部分红斑融合成片,会阴糜烂、臀部出现水疱,疱液清澈。患者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过敏性皮体格检查:T36.7℃, P116次/min, BP116/72 mmHg,腹部宫高如孕期,未扪及明显宫缩,胎心140次/min。专科查体:面部弥漫性暗红斑,双唇破溃结痂,左下睑外翻,双眼睑闭合不全;躯干、四肢分布蚕豆至鸽蛋大小暗红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皮损尼氏征(+);颈部、腋下、臀部红斑基础上可见蚕豆大小水疱,部分疱壁松弛,部分疱壁紧张,疱液略浑浊;小阴唇肿胀明显,小阴唇及肛周数块2~4 mm糜烂面,上见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口腔黏膜未受累。
作者:唐凤姣;牛拾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的效果及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和血清铁蛋白( S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清铁、sTfR和S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1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06%。血常规指标和血清铁水平(S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sTfR含量降低,SF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sTfR含量,提高SF含量,而改善血液学指标。
作者:魏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一种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制作的改良方案。方法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的方式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2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将空腹血糖值≥11.1 mmol/L的大鼠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大鼠血糖值明显增高,实验组的大鼠体重值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联合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简单、且模型稳定。
作者:袁鑫;蔡雪洲;谢航;丁未尧;蔡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1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母乳喂养知晓率及喂养依从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晓率和母乳喂养依从率分别为97.2%和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和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健康教育路径不但可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而且还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将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设护理干预,主要以低血压、低血糖、肌肉抽搐并发症为重点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有11例(36.7%)出现不良症状,较之对照组的73.3%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早期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张黎美;刘爱民;赵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醋制在中药加工炮制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中药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从化学、药理和临床等方面对中药醋制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使人们对中药醋制机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作者:王业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并发症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即对常见并发症进行先兆症状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汪细平;黄亚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 TSN)对糖尿病( DM)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给予TSN8W后,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 TAC)、丙二醛( MDA)、巯基( SH)、一氧化氮( NO)的含量,血清中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含量变化。结果TSN能减低DM大鼠血清CK、LDH和cTnI的含量,明显降低DM大鼠血清和心肌MDA(P<0.01),提高TAC、SH、NO含量(P<0.05,P<0.01)。结论TS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彩蓉;甘受益;黄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①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②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③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 BMSCs;④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连翘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温度(302K、310K)时连翘苷对BSA的猝灭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302K、310K时连翘苷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 ,并计算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结果302K、310K时连翘苷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 分别为1.26541×1012 L/(mol· s),1.24196×1012 L/(mol· s),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410、1.0395。结论连翘苷对BSA荧光的猝灭属静态猝灭,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结合位点。
作者:张玉霖;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作为卫生服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门,始终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相连。许多患有重大传染病的患者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到综合医院接受治疗[1],再者,综合性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综合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4%)[2],可以说,综合医院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控制急性传染病扩散、干预慢性疾病等各个环节、层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内外环境进行考量后,发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与现阶段人们健康卫生需求以及医疗事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我们着重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改进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所裨益。
作者:罗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的患儿进行爬行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性运动治疗,并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采用爬行训练的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恢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智力发育。
作者:白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中的硬脑膜剪裁及缝合方法。方法对行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的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硬脑膜裁剪及缝合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M”型裁剪的134例中,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2例(1.5%)、脑积液漏3例(2.2%)、脑膨出3例(2.2%);采用传统“十”型裁剪的134例中,术后出现颅内感染5例(3.7%)、脑积液漏7例(5.2%)、脑膨出2例(1.5%)。结论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术中的硬脑膜采用“M”型裁剪及蓬松缝合法,操作规范、简单,减压合理、充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友明;舒南北;李品儒;查文超;叶应湖;陈谦学;李明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