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飞;胡允胜;郭军号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染铅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RK)的保护作用。方法神经元培养7 d后,用0.6μg/L的bFGF以及不同浓度铅处理细胞,然后测定ERK活力。结果铅处理神经元30 min后,在铅浓度0.1~2.0μmol/L时ERK活性明显升高,其中2.0μmol/L时高。经过bFGF处理以后的细胞,在铅浓度1.0~4.0μmol/L时ER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染铅浓度不同对ERK活性影响也不同,bFGF可以保护神经元中ERK活性。
作者:吴攀峰;焦铭;孙慧荣;吴基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和致病菌消除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消除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具有杀菌广谱、穿透力强、药效时间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将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设护理干预,主要以低血压、低血糖、肌肉抽搐并发症为重点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有11例(36.7%)出现不良症状,较之对照组的73.3%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早期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张黎美;刘爱民;赵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将护理后患者血压控制与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50例中,10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0例血压偏高,10例持续性高血压。观察组50例中,35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5例血压偏高,无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完全依从性显著提高到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较好地控制患者高血压,对提高患者的完全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翠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的效果及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和血清铁蛋白( S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清铁、sTfR和S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1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06%。血常规指标和血清铁水平(S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sTfR含量降低,SF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sTfR含量,提高SF含量,而改善血液学指标。
作者:魏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复方碳酸氢钠联合别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清尿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 TSN)对糖尿病( DM)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给予TSN8W后,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 TAC)、丙二醛( MDA)、巯基( SH)、一氧化氮( NO)的含量,血清中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含量变化。结果TSN能减低DM大鼠血清CK、LDH和cTnI的含量,明显降低DM大鼠血清和心肌MDA(P<0.01),提高TAC、SH、NO含量(P<0.05,P<0.01)。结论TS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彩蓉;甘受益;黄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宫颈癌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进行改良,尽量在不影响患者治愈率的前提下,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和生活功能,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现就国内外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大限度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退药处方,将退药比例、退药原因、药品种类进行统计。结果我院近3年退药处方1902张,退药率分别为0.39%、0.59%、0.64%,退药总品种达318种,退药原因有医生、药师、药品、患者等多方面原因。结论正视退药问题,规范医院退药管理服务可降低退药风险。
作者:骆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门诊的应用结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8883张,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数量、用药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3.73%,头孢菌素类使用率高,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略偏高,选用药物品种、用法用量及用药途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张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解放军第一九五医院就诊的68例门诊面部泛发性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予以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疣易消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疗效好,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作者:吴纯梅;姜功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预引导管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经鼻气管插管的病人,在直接喉镜显露C-L分级中C-L2~3级时,随机使用预引导管( A组)和插管钳( B组)辅助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且A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预引导管辅助插管损伤小,速度快,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作者:肖德琴;黎逢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门诊中使用京万红软膏对轻中度烧烫伤进行换药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3例轻中度烧烫伤患者用京万红软膏的换药护理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63例烧烫伤创面经全身抗炎,支持治疗及局部换药护理全部愈合。结论在门诊对轻中度烧烫伤使用京万红进行换药护理治疗效果好,愈合局部不结痂,患者易接受。
作者:吴淑芳;黄招兰;刘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肉瘤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25岁年龄段骨肉瘤患者多,占35.6%(49/70);骨肉瘤的预后与化疗及手术方式有关,进行规范化疗和截肢手术的病人肺部转移少(P﹤0.05),5年存活率高(P﹤0.01),同时发生肺部转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低(P﹤0.01)。结论规范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有助骨肉瘤患者5年存活。肺转移和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薰勤;邱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一种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制作的改良方案。方法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的方式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2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将空腹血糖值≥11.1 mmol/L的大鼠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大鼠血糖值明显增高,实验组的大鼠体重值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联合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简单、且模型稳定。
作者:袁鑫;蔡雪洲;谢航;丁未尧;蔡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作为卫生服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门,始终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相连。许多患有重大传染病的患者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到综合医院接受治疗[1],再者,综合性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综合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4%)[2],可以说,综合医院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控制急性传染病扩散、干预慢性疾病等各个环节、层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内外环境进行考量后,发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与现阶段人们健康卫生需求以及医疗事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我们着重对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改进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所裨益。
作者:罗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①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②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③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 BMSCs;④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脏临时起搏器对高危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4例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行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支架置入术前先由左侧或者右侧股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随后行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两组共置入颈动脉支架24枚,24例患者均行预扩张,10例患者行预扩张和后扩张,其中对照组4例,治疗组6例,术中、术后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起搏器工作情况。结果对照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前均行静脉推注阿托品,其中8例患者术中或者/和术后行多巴胺治疗,1例患者心脏骤停;治疗组治疗前后均不行阿托品和多巴胺治疗,12例患者临时起搏器均工作,5例患者术后临时起搏器间断工作,12例患者均全部安全拔除,未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危颈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患者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是有效、安全和必要的。
作者:柯伟;陈瑜;李文澜;邓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临床效果和免疫调节的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以西药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疏肝健脾补肾方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检测血清HBV-DNA及T细胞亚群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的平均值为(5.3±1.3)IU/ml,与治疗前(6.2±1.8)IU/ml相比显著改善(P<0.05),并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D3+和CD4+的百分比均明显增大,而观察组患者增加CD4+和减少CD8+更显著。结论在阿德福韦酯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能够显著性改善患者紊乱的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明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并发症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即对常见并发症进行先兆症状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汪细平;黄亚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