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起搏器在高危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中的效果临床观察

柯伟;陈瑜;李文澜;邓小容

关键词:起搏器, 颈内动脉,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动脉狭窄
摘要:目的:观察心脏临时起搏器对高危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4例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行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支架置入术前先由左侧或者右侧股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随后行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两组共置入颈动脉支架24枚,24例患者均行预扩张,10例患者行预扩张和后扩张,其中对照组4例,治疗组6例,术中、术后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起搏器工作情况。结果对照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前均行静脉推注阿托品,其中8例患者术中或者/和术后行多巴胺治疗,1例患者心脏骤停;治疗组治疗前后均不行阿托品和多巴胺治疗,12例患者临时起搏器均工作,5例患者术后临时起搏器间断工作,12例患者均全部安全拔除,未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危颈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患者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是有效、安全和必要的。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健康SD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中获取BMSCs。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①对照组:1周2次,连续6周注射蓖麻油(0.2 ml/100g);②CCl4组:1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CCl40.2 ml/100g;③CCl4/BMSCs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 BMSCs;④CCl4/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CCl46周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BMSCs注射4周后,化学方法检测羟脯氨酸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ALT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肝脏功能。结果与CCl4组大鼠相比,CCl4/BMSCs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并未有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CCl4/BMSCs组肝纤维程度显著降低。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能力。结论BMSCs分化为肝细胞后,可明显的降低肝脏纤维化过程,降低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肝脏组织损伤。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56例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性静脉泵注异丙酚,且间断性推注芬太尼以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清醒时间、恢复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拔管后15min心率,两组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一种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制作的改良方案。方法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的方式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2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将空腹血糖值≥11.1 mmol/L的大鼠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大鼠血糖值明显增高,实验组的大鼠体重值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联合诱导饲料与维持饲料交互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简单、且模型稳定。

    作者:袁鑫;蔡雪洲;谢航;丁未尧;蔡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

    羊水栓塞( AFE)于1926年由Meyer[1]首次提出,是极其凶险的产科并发症之一,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料、病死率高[2]为临床特点,多数病例没有先兆症状,诊断或是治疗上的任何延误都会导致产妇或胎儿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常常引起医疗纠纷。 AFE典型表现以突发的低氧血症、一过性肺动脉高压、全身性低血压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主,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大量出血、难以纠正的休克、心肺功能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我国AFE导致的孕产妇病死率有上升趋势[3],迄今为止,还没有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可用于明确诊断或排除羊水栓塞,也没有一些常规的诊断准则用于羊水栓塞的诊断。因此确认可行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早期诊断羊水栓塞,降低产妇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以及为法医学鉴定诊断提供一个较准确的依据,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杨建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1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母乳喂养知晓率及喂养依从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晓率和母乳喂养依从率分别为97.2%和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和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健康教育路径不但可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而且还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将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设护理干预,主要以低血压、低血糖、肌肉抽搐并发症为重点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有11例(36.7%)出现不良症状,较之对照组的73.3%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早期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张黎美;刘爱民;赵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肉瘤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25岁年龄段骨肉瘤患者多,占35.6%(49/70);骨肉瘤的预后与化疗及手术方式有关,进行规范化疗和截肢手术的病人肺部转移少(P﹤0.05),5年存活率高(P﹤0.01),同时发生肺部转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低(P﹤0.01)。结论规范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有助骨肉瘤患者5年存活。肺转移和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薰勤;邱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在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针对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统计QCC活动实施前后缺陷率及参与活动人员各项能力变化情况,评估活动结果。结果运用QCC后,有效降低外来器械缺陷事件发生,缺陷率由每年的2.8%降低到0.7%;科室年轻护理人员在参与科室管理主动性、QC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协调沟通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段于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显著降低外来器械缺陷率,完善了外来器械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外来器械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 TSN)对糖尿病( DM)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给予TSN8W后,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 TAC)、丙二醛( MDA)、巯基( SH)、一氧化氮( NO)的含量,血清中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含量变化。结果TSN能减低DM大鼠血清CK、LDH和cTnI的含量,明显降低DM大鼠血清和心肌MDA(P<0.01),提高TAC、SH、NO含量(P<0.05,P<0.01)。结论TS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彩蓉;甘受益;黄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围生期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妊娠期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为同龄非孕妇女的5倍,其贯穿于整个孕期,但约50%的病例发生在前20周[1]。产褥期是其发病的另一个高峰,其风险大约为20倍,且80%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2]。基于该病的高致残性和高致死性,静脉血栓性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拟就围生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基层医院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警惕,便于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赵培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资料,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后,80例小儿重症肺炎无1例死亡,69例(86.2%)痊愈出院,11例(13.8%)症状明显改善出院,患儿家属均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治愈率,是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并发症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即对常见并发症进行先兆症状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识别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汪细平;黄亚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引导管联合直接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目的:观察预引导管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经鼻气管插管的病人,在直接喉镜显露C-L分级中C-L2~3级时,随机使用预引导管( A组)和插管钳( B组)辅助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且A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预引导管辅助插管损伤小,速度快,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作者:肖德琴;黎逢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爬行训练对34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的患儿进行爬行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性运动治疗,并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采用爬行训练的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恢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智力发育。

    作者:白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解放军第一九五医院就诊的68例门诊面部泛发性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予以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疣易消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疗效好,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作者:吴纯梅;姜功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2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临床效果和免疫调节的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以西药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疏肝健脾补肾方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检测血清HBV-DNA及T细胞亚群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的平均值为(5.3±1.3)IU/ml,与治疗前(6.2±1.8)IU/ml相比显著改善(P<0.05),并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D3+和CD4+的百分比均明显增大,而观察组患者增加CD4+和减少CD8+更显著。结论在阿德福韦酯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能够显著性改善患者紊乱的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明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附108例报告)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方法108例患者入院治疗后及时提供常规护理,并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108例的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住院时间为3~9d,平均(5.4±0.6) d;护理的满意度为,91例非常满意,16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9.07%。结论护理人员运用沟通性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李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和致病菌消除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消除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具有杀菌广谱、穿透力强、药效时间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中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误差的1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产生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中,送检不当37例(37%),患者自身原因24例(24%),标本采集原因22例(22%),检测原因17例(17%)。结论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送检及患者自身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详细对患者宣教,将标本误差控制在低限度,提高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度,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廖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等。结果37例颈椎骨折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稳定出院,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颈椎骨折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预防了并发症发生,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罗菊英;王娅丽;赵梦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