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书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黄斑水肿为特征,多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目前我院眼科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眼底定位、眼底激光治疗及愈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芳;周妍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麻疹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是已知传染病中传染性强的疾病之一,易感儿童暴露后几乎百分之百感染发病,曾为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自1965年起开始推广接种麻疹疫苗,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疫苗基本普及,该病的发病率在1996~2000年间也降至低,年发病率从使用疫苗前的200~1500/10万降至2~10/10万。但2001年后,我国麻疹的发病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2009年,麻疹持续流行,其流行特点是小于1岁的婴幼儿明显增多。为进一步明确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麻疹的防控和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50例麻疹患者中婴幼儿和18岁以上成人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黎志良;蔡天晶;甘云波;揭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纵隔各类肿瘤的CT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影像特征性表现。结果29例前纵隔肿瘤中,其中有胸腺肿瘤18例,包括侵袭性胸腺瘤7例,非侵袭性胸腺瘤11例;生殖细胞肿瘤9例,包括良性畸胎瘤8例,精原细胞瘤1例;淋巴瘤2例。不同前纵隔肿瘤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3.1%(27/29)。结论CT检查对前纵隔肿瘤类型及良恶性的判断有很高的准确性,熟悉其影像特征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阿霉素聚乳酸微球中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结果阿霉素溶液在7.5~15.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0.04007 A+0.00867,相关系数r=0.9997(n=6),阿霉素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5.93%,包封率为38.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阿霉素微球的含量。
作者:罗斌华;丁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师通常认为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变异及误差都源于实验室本身的分析和操作。实际上,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随着各种类型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各种高品质检验试剂广泛应用,检验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及质量控制意识的增强,标本在分析过程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完善,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却无法保证。文献报道,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5%~70%[1],这是由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如患者的情绪、状态、饮食、药物、采集标本的时间等;②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较明显的溶血、乳糜血、采错标本等;③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可以控制。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需要各临床医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密切配合。
作者:程瑞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人工冬眠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改善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肿水肿的发生和发展,配合镇静催眠作用,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目前多采用传统冬眠I 号治疗,由于度冷丁具有呼吸抑制、药物依赖等诸多副作用,对患者可造成不良影响。我院于2012年1~12月采用新冬眠疗法即用冬眠合剂通用型(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治疗重症颅脑损伤14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英;赵正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绩效考核( performance examine )也称绩效测评,是医院为了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定量的方法,对承担医疗护理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和实施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护理质量是指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2]。产科的住院人群是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主,是一组特殊的人群,大部分的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但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是产科患者优质服务的保证。我院于2012年1月开始应用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醋酸地塞米松搽剂中醋酸地塞米松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醋酸地塞米松搽剂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选用C18(200mm ×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0∶
作者:骆维;刘永飞;吴长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高者达13.3%[1]。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有效的保护方法[2],尤其是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医师应当熟练掌握显露喉返神经这一技术,为预防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提供安全的可靠保障。
作者:唐宗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 intense pulsed light , IPL)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3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强脉冲光治疗后使用胶原贴敷料2周;对照组75例,单纯使用强脉冲光治疗。两组患者强脉冲光3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3、6周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和6周时有效率分别为61.54%和87.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33%和70.67%),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超;张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制度之上,否则,人力开发的投入将是低效或无效的,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框架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总体目标是改变目前的人力资源供应、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彻底改变目前社区卫生人力素质、能力不高的局面。社区卫生人力建设制度的关键是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进行人员能力的开发,承担卫生服务“守门人”的作用。本文拟从建立积极有效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策略框架。
作者:熊昌娥;袁艳;涂小丰;周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抑郁和(或)焦虑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延缓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9%。由于脑卒中后患者情感障碍的表现较躯体不适症状轻,所以容易被忽视。我院2011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经临床医师通过改善情绪药物治疗,并结合整体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晓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创理念在妇科领域的引入,70%~80%妇科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粘连少、腹壁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我院近几年已逐渐开展此类手术,已完成5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近些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种复杂的肠梗阻,而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院自2005年起收治11例,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云;沙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所摄取的肢体因生理性、病理性或外伤所致的难以伸展而达到正常解剖体位的患者,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常见无法伸展肢体X线投照技术,该项投照技术不但可以获取理想的图像,而且对从事放射技术的工作者,尤其是初学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殷书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骨科患者尤其是下肢骨折、脊柱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等原因,常发生便秘。为了避免术中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发生粪便污染以及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对于术前有便秘的择期手术患者,较简便的肠道准备方法是采用酚酞片口服,开塞露塞肛通便治疗,效果不佳者则采用肥皂水灌肠。鉴此,笔者对骨科手术前便秘患者给予中药制剂清肠饮口服作肠道准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春;张爱英;吕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后检测脑组织中的丙二醛( MDA)值、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ATP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结果缺血组MDA明显升高(P<0.01),SOD、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开塞通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ATP 酶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损伤。
作者:吴平路;孟继民;彭少华;欧阳昌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我院2011~2012年对20例前尿路结石患者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于2013年7月2日因“左小腿红肿疼痛2月余”就诊。患者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红肿疼痛在当地私人诊所予以抗生素静滴治疗后略好转,后病情反复发作,特于今日来我院求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0.82%,血糖血脂均正常,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正常,足部真菌检查(+),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及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专科情况:皮损分布于左小腿,为略高出皮面的鲜红色水肿性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压痛明显,皮温高,足底可见多处皮屑,足趾间可见水泡伴瘙痒。诊断:丹毒合并足癣。治疗:给予青霉素960万 U 静滴7 d,外用炉甘石,长效抗菌材料(洁优神),夫西地酸外搽小腿皮损,复方羊蹄酊和克霉唑软膏搽足癣部位,1周后痊愈。
作者:余璐;姜功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截瘫患者多因脊髓损伤而导致控制膀胱功能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属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目前公认科学有效的尿路管理办法是间歇性导尿[1,2]。理想的间歇性导尿应该以容量为基础,即在患者膀胱的安全容量范围内,尽可能使尿液达到大膀胱容量[3]。便携式B超可以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膀胱内尿量,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性和效率均较高。笔者在11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便携式B超对截瘫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找到佳导尿时机,降低了患者的不适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自主膀胱功能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绍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