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附46例报告)

潘雪梅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引流技术, 创伤外科, 应用, 创伤患者, 现报告如下, 治疗效果, 术治疗
摘要:我院为提高外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6例严重创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VS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3例临床疗效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多发于拇趾关节,临床表现常为急性单侧关节剧痛,并伴发肿胀、发热、发红、压痛,可导致间质性肾炎、肾结石、肾小管堵塞、急性肾衰、关节破坏及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西药对该病治疗效果尚欠理想。近年来,针对该病急性发作期病例,笔者采用点刺放血、针刺疗法联合中药治疗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含量

    目的:建立阿霉素聚乳酸微球中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结果阿霉素溶液在7.5~15.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0.04007 A+0.00867,相关系数r=0.9997(n=6),阿霉素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5.93%,包封率为38.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阿霉素微球的含量。

    作者:罗斌华;丁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患者并发情感障碍的护理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抑郁和(或)焦虑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延缓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9%。由于脑卒中后患者情感障碍的表现较躯体不适症状轻,所以容易被忽视。我院2011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经临床医师通过改善情绪药物治疗,并结合整体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晓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人工冬眠疗法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中的观察与护理

    人工冬眠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改善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肿水肿的发生和发展,配合镇静催眠作用,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目前多采用传统冬眠I 号治疗,由于度冷丁具有呼吸抑制、药物依赖等诸多副作用,对患者可造成不良影响。我院于2012年1~12月采用新冬眠疗法即用冬眠合剂通用型(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治疗重症颅脑损伤14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英;赵正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输尿管短镜配合肾盂切开取石6例体会

    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肾盂切开取石术逐渐被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所取代,部分患者由于先天性输尿管扭曲、畸形、肾旋转不良等原因,不能选择经皮肾手术。对于多发性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成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对残石的处理,给患者后续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此类手术,术中应用输尿管短镜配合碎石取石,极大程度降低了术后结石的残留率。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药疹128例临床分析

    药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是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日益增多的新药上市,药疹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本文对我院过去6年来收治的128例药疹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是基于人本理念建立的一种全面化、个性化的新型护理模式,它能让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社会方面得到佳的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愉快的心理感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我院率先在儿科中引入了优质护理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恩替卡韦,每组43例,治疗疗程为48周,记录不同时间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 DNA定量的变化、CTP评分和MELD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在治疗第24周、48周时ALT复常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HBeAg阴转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T与ADV初始联合更适用于临床,且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150例临床效果观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的儿童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婴幼儿的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格检查日益重视,因而对预防接种实行适当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5]。因此,本文对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临床接种护理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兴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后检测脑组织中的丙二醛( MDA)值、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ATP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结果缺血组MDA明显升高(P<0.01),SOD、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开塞通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ATP 酶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损伤。

    作者:吴平路;孟继民;彭少华;欧阳昌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考核( performance examine )也称绩效测评,是医院为了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定量的方法,对承担医疗护理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和实施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护理质量是指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2]。产科的住院人群是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主,是一组特殊的人群,大部分的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但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是产科患者优质服务的保证。我院于2012年1月开始应用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

    血吸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六大重点热带病之一,我国将其列入乙类传染病。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虫(S.mekongi)和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1]。在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女尸和湖北江陵的西汉男尸(公元前163年)体内发现典型的日本血吸虫虫卵,由此推算,远在2160多年前我国已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记载“蛊毒和蛊胀”,从流行地区、季节、感染方式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似为血吸虫病。1904年日本学者桂田氏首先在猫体内发现血吸虫成虫。我国于1905年在湖南常德经虫卵检查确诊第一例病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阻碍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当前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张丽君;沈定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 OCT 检查及 FFA 检查的联合应用及探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黄斑水肿为特征,多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目前我院眼科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眼底定位、眼底激光治疗及愈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芳;周妍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1病例介绍2例均为剖宫产术后患者,均为左下肢。1例为G2 P1 G40 W+3并发妊娠高血压,发病时间为产后第6d,年龄38岁。1例为G2 P0 G38W+1并发前置胎盘,发病时间为产后第7d,年龄为35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有明显压痛,皮温高于健侧,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均通过彩色B超、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两侧均为腘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处理后,2例均痊愈出院。

    作者:雷霞;吴明珍;张宝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前尿路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0例疗效观察

    我院2011~2012年对20例前尿路结石患者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浅谈临床医护人员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师通常认为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变异及误差都源于实验室本身的分析和操作。实际上,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随着各种类型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各种高品质检验试剂广泛应用,检验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及质量控制意识的增强,标本在分析过程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完善,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却无法保证。文献报道,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5%~70%[1],这是由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如患者的情绪、状态、饮食、药物、采集标本的时间等;②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较明显的溶血、乳糜血、采错标本等;③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可以控制。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需要各临床医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密切配合。

    作者:程瑞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 intense pulsed light , IPL)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3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强脉冲光治疗后使用胶原贴敷料2周;对照组75例,单纯使用强脉冲光治疗。两组患者强脉冲光3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3、6周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和6周时有效率分别为61.54%和87.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33%和70.67%),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超;张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嘉鱼县疾控工作县、镇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是整个疾控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区域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预防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党和政府对疾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疾控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疾病谱的变化,新传染病的不断产生,困难也越来越多,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加强县级疾控中心管理显得尤为急迫[1~3]。在2004年,嘉鱼县率先在湖北省内实行县、镇疾控工作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并且实施8年多来,县、镇疾控工作一体化管理的运作已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此对该县县、镇疾控工作一体化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疾控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范杉;蒋汝刚;詹季红;阮芳;刘富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附46例报告)

    我院为提高外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6例严重创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VS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血清尿酸水平不仅是反映痛风等关节病变及肾脏损伤的指标,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发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近来发现高尿酸血症常常发生在心力衰竭患者,证实血清尿酸水平是心力衰竭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1]。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本文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血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光瑞;王江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