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张新享
笔者在解剖尸体标本时发现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吻合支一例,现报道如下:成年尸体,男性,55岁左右,身长165cm,身材瘦小,肠系膜上动脉起至腹主动脉前壁,距离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约13cm,肠系膜下动脉起至腹主动脉前壁,距离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约4cm,左结肠动脉起始处距离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约2.1cm,异常吻合支在距离左结肠动脉起始处约5.5cm处发出,斜向右上,越过中线注入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如图1所示.
作者:宁志丰;朱波;周红;丁继固;陈拥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配合残联做好防盲治盲工作,了解致盲眼病在农村的患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我县于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进行农村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通山县1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中年龄小2岁,大83岁.调查内容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外伤、眼底病、沙眼等.本次调查挑选业务素质强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眼科专业人员逐步进行眼病检查及视力筛选.眼病诊断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及有关标准,将所有调查资料分类,汇总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丁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痔上直肠粘膜环切术(PPH术)治疗Ⅲ、Ⅳ期内痔,具有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特点,已被多数患者及医生所接受.现对我院2004年至2011年行PPH手术的132例Ⅲ、Ⅳ期内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2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48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50岁;Ⅲ期内痔90例,Ⅳ期内痔42例;含有不同程度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心肺功能不全10例,肝肾功能不全15例,所有病例均有便血史.
作者:王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2011年3月中旬因末端回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好.2011年4月在协和医院行CHOP方案化疗,化疗前行PICC置管术.5月底来我科行PICC维护,发现贴膜接触处皮肤有少许的红色疹子,伴轻度瘙痒,未做特殊处理.6月4日来我院行化疗,询问患者无过敏史,再次行PICC维护时发现皮肤疹子增多、皮肤潮红、肿胀,出现剧烈的瘙痒症状,当时仍考虑为天气炎热、汗多导致贴膜过敏,酒精碘伏消毒待干后覆盖康惠尔透明贴,仍无好转.后发现患者静脉穿刺处、抽血处、皮下注射处,凡经碘伏消毒后的局部皮肤均出现皮疹,再次询问,患者告知在省肿瘤医院出现过同样症状,但症状较轻,考虑为皮肤过敏.
作者:毛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创伤后脑肿胀可分为急性大脑半球肿胀(acute cerebral hemispheric swelling,ACHS)与急性全大脑肿胀(acute generalized brain swelling,AGBS),两者均为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前者多见于脑外血肿及同侧大脑半球严重脑外伤的病人,后者则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两半球均肿大而中线移位不明显的病人,或称弥漫性脑肿胀[1].创伤性脑肿胀的治疗是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目前国内外仍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以往采用脱水、利尿、过度换气、镇静、冬眠、手术开窗减压等治疗,疗效欠佳.有研究发现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治疗脑肿胀取得较好疗效,该药通过降低脑代谢,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来保护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疗效[2,3].
作者:黄大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院自2009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患者,通过制订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宣教、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等四个阶段,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收到明显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熊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剖宫产手术国内多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其起效快、镇痛完全、肌肉松弛.但因产妇特殊的生理变化,在选择局麻药及其剂量和浓度时应特别谨慎,以防循环波动过大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伤害.本文就不同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探讨其合适的局麻药剂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斌;雷晚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肝转移瘤的患者因有原发肿瘤的存在,不适宜手术治疗,临床一般选择全身化疗或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但副作用大.海扶刀(HIFU)作为一种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手段,为不能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我院2009 ~ 2010年来经TACE联合HIFU治疗5例肝转移瘤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四豪;黄瑛;王华锋;何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对65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科进行65例静脉尿路造影,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7岁,根据病人的情况及医生的需要选择不同造影剂用量(单剂量、双剂量或大剂量)、不同给予方式(静脉慢速滴注及快速注射)以及不同的摄片间隔(常规摄片及延迟摄片).
作者:孔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是指妊娠物着床于子宫的疤痕位置,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1].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入下子宫动脉插管后MTX化疗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法,能够有效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避免手术创伤,也减少了保守治疗的失败率.现将18例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行DSA介入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甘红霞;张新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妊娠剧吐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表现为孕早期频繁恶心、呕吐,使机体正常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寻找诱因,及早对症治疗,一般无不良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并发严重的并发症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龄初产妇的比例越来越高,研究高龄初产妇与妊娠剧吐的关系,做好高龄初产妇的产前工作,可避免不必要的母婴危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3年年龄>35岁的初产妇妊娠剧吐病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年龄< 35岁的初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妊娠37周后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0%,妊娠不足37周胎膜早破发生率2.0% ~3.5%.胎膜早破一旦发生,不可逆转,且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及母儿感染.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而胎膜早破的治疗往往受孕周、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宫颈成熟度、剩余羊水量及有无感染等诸多因素影响,即使终止妊娠,母儿并发症也难以避免,因而胎膜早破病人再次妊娠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制剂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治疗价值.方法 用40%冰醋酸制作大鼠(ROU)模型,观察双歧杆菌制剂对溃疡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炎症减轻.结论 双歧杆菌制剂对大鼠实验性复发性(ROU)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作者:黄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6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龄18 ~ 90岁,其中19~50岁26例,50~70岁31例,70岁以上9例;发病时间1月至10年;伴出血60例,伴幽门梗阻6例,伴冠心病10例,伴高血压7例,伴高血脂2例;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35例,复合性溃疡6例,溃疡面积小于1cm.
作者:任小华;李晓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及护理,可引起窒息、休克,重者危及生命.我们收治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60例,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祖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院于2006年至2010年采用保留齿线和皮桥治疗环状混合痔223例,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2例,女91例,年龄30~70岁,病程5~30年,均为静脉曲张型混合痔,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
作者:肖志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LKB1基因是—具有普遍作用的抑癌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998年芬兰学者Hemminki和德国学者Jenne及他们的同事同时克隆出LKB1基因,并且发现其胚系突变是皮杰氏综合征(Peutz Jeghers syndrome,PJ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1,2].在高达90%的PJS病人中可检测到LKB1基因的胚系突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KB1基因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极性及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还与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3].
作者:秦灵芝;王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食管鳞癌(ESCC)3号染色体短臂(3p)经常发生DAN拷贝数的丢失,分析ESCC的3p上微小重叠缺失区以为筛选与ESCC发病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微卫星分析方法观察食管鳞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以评估其杂合性丢失( LOH)情况.结果 和正常食管组织比较,食管癌中7个分布在3p21.1-p13区域的微卫星标记中出现高频改变,存在一个微小重叠缺失区,该区分布在3p14.2-p14.1,介于D3S3571,D3S4542和D3S3644之间,大小约373kb.结论 在3p14.2-p14.1区域可能存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提示可进一步在此区域作ESCC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刘复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滋养细胞疾病是由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疾病.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其中在滋养细胞疾病诊疗方面,已进行了较多、较深入的探讨.本文回顾性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诊治滋养细胞疾病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黑色丘疹性皮病(DPN)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非洲-加勒比海成年人特别是黑人中的常见皮肤疾患,亚洲人少见,为多发性的黑色小丘疹.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至2009年间组织病理明确诊断的DPN患者24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新亮;王明;孙兰;王翠彦;夏颖;陈思远;朱里;王椿森;黄长征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