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体毛囊单位移植修复阴毛缺失

郭晓波;沈海燕;唐亮;韩蕾;傅丽;张菊芳

关键词:阴毛缺失, 单体毛囊单位, 移植术
摘要:目的 探讨单体毛囊单位移植修复阴毛缺失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取枕后部头皮条,在高倍立体显微镜下将头皮条分离成单体毛囊单位,按设计,并以需要移植的形状、方向和密度植入缺损区域.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12例患者行阴毛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了其中的9例患者6~38个月,阴毛基本覆盖阴阜部位皮肤者7例,且外形自然,效果满意;阴毛未能完全覆盖皮肤者1例,经Ⅱ期修补后效果满意;因术后未制动也未局部压迫者1例,其效果较差.结论 单体毛囊单位移植治疗阴毛稀缺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可靠、毛发覆盖率高、形态自然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单体毛囊单位移植修复阴毛缺失

    目的 探讨单体毛囊单位移植修复阴毛缺失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取枕后部头皮条,在高倍立体显微镜下将头皮条分离成单体毛囊单位,按设计,并以需要移植的形状、方向和密度植入缺损区域.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12例患者行阴毛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了其中的9例患者6~38个月,阴毛基本覆盖阴阜部位皮肤者7例,且外形自然,效果满意;阴毛未能完全覆盖皮肤者1例,经Ⅱ期修补后效果满意;因术后未制动也未局部压迫者1例,其效果较差.结论 单体毛囊单位移植治疗阴毛稀缺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可靠、毛发覆盖率高、形态自然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波;沈海燕;唐亮;韩蕾;傅丽;张菊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修复中的疗效及其特点.方法 首先根据脱发区的面积及毛发的移植密度计算出移植毛囊的单位数;然后以患者的枕后部为供区,切取优势的头皮条,采用显微分割的方法将其制成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毛囊单位后植入脱发区.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76例瘢痕性脱发患者行高密度毛发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76例患者6~18个月,其中脱发区被完全覆盖者36例,为优;基本覆盖者24例,为良;毛发的密度较低,仍有部分脱发区外露者13例,为可;头皮瘢痕明显外露者3例,为差.移植后的毛发外形自然,患者满意.有2例患者发生表皮样囊肿,经局部处理后愈合.结论 高密度毛发移植治疗瘢痕性脱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移植密度和成活率高、毛发生长形态自然等特点,术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菊芳;沈海燕;韩蕾;付丽;郭晓波;祝飞;李金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是乳房美容和重建手术中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乳房变硬、变形、皮肤坏死及假体外露,导致乳房严重畸形,不仅影响了手术效果,而且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1-3].

    作者:李晓平;罗盛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脂肪抽吸术并发症防治的相关进展

    1978年,自UK Kesselring等首次报道了干性脂肪抽吸术(dry liposuction)至今,该技术经历了5个阶段的衍变,即干性脂肪抽吸术、YG Illouz报道(1983年)的湿性脂肪抽吸术(wet liposuction technique)、JA Klein报道(1987年)的肿胀法脂肪抽吸术(tumescent technique)、SA Trott报道(1998年)的超湿法脂肪抽吸术(super-wet liposuction)和M Topaz报道(1999年)的超湿法脂肪抽吸术(super-wet liposuction).其中JA Klein(1987年)报道的肿胀法脂肪抽吸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目前脂肪抽吸术的标准方法.

    作者:汤永喆;亓发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填充术后取出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及超声扩展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及乳房聚丙稀酰胺水凝胶注射填充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CDFI超声及超声扩展成像技术对15例颌面部及乳房注射填充术后患者行抽吸前检查,观察填充物的不同超声表现,根据超声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抽吸术后定期随访.9例隆乳者中,注射位置正常但要求取出者4例,注射位置异常(填充物出现于乳房皮下层、腺体层、胸肌层)者5例;6例颌面部填充者中,填充物异位(填充物出现于预注射部位以外)形成硬结者5例,感染者1例.结果 术后经6~18个月的跟踪随访,超声显示,9例隆乳者中,有4例患者无注射材料残留,切口瘢痕细小,乳房无明显变形;5例患者乳房不同程度的萎缩变形,超声显示有凝胶残留.6例颌面部填充者中,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凝胶残留.结论 高频CDFI超声检查及超声扩展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填充物的层次、位置及不同表现,为注射填充术后并发症抽吸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并可无创、动态、跟踪监测抽吸术后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铭钦;苏畅;刘金超;蒋殿宇;郭乃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微创搔刮法腋臭根治术的病理学观察及术式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腋臭患者腋部顶泌汗腺分布的范围和层次,探讨改良锐性腋臭搔刮术的疗效.方法 切取患者腋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行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顶泌汗腺分布的范围和层次.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改良微创锐性腋臭搔刮术对156例(312侧)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出现血肿者5例(6侧,占2.0%),积液者5例(5侧,占1.6%),局部表皮坏死者14例(16侧,占5.0%),均于术后1周内发生,给予对症处理后,于术后2周内愈合;余者均Ⅰ期愈合(占91.3%).无感染、全层皮肤坏死以及因术区瘢痕或挛缩致上肢活动受限者出现,术后随访142例患者6个月以上,未见复发者.结论 改良微创锐性腋臭搔刮术可有效地去除顶泌汗腺,且未破坏真皮层,减轻了对皮肤血供的影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作者:刘玉磊;房晶;陈振雨;张维娜;冷向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应用额部皮瓣三期法修复外伤后鼻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额部皮瓣三期法修复外伤后鼻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6例外伤后鼻缺损患者分三期进行修复.Ⅰ期急诊清创,设计切取额部旁正中皮瓣,远端带毛发部分折叠后修复鼻衬里,近端修复外面的皮肤缺损,蒂部裸露创面及额部供区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Ⅱ期将皮瓣近端掀起,切除皮瓣下额肌及部分皮下脂肪行皮瓣削薄,再取耳甲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失,后将皮瓣缝回至原位;Ⅲ期行皮瓣断蒂,蒂部回纳至额部及皮瓣近端削薄修整.结果 6例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鼻部瘢痕不明显,其中鼻外形功能良好者4例,皮瓣与鼻残余皮肤色差较明显者1例,再造鼻翼缘有稀疏毛发生长者1例.结论 额部皮瓣三期法简单易行,用于修复外伤后鼻缺损可取得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小容;刘玉生;陈可琼;高雁;黄伟龙;黎德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可用于临床的脂肪组织基础知识概述

    脂肪组织中含有干细胞,这一认识驱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在更广泛的临床状况下利用脂肪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可能性.关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获取、分离、和分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化特性的新知识已带来新的研究,这些新研究的研究方向是新的组织工程构建,以及脂肪来源干细胞转化为诱发的多能干细胞.临床上,脂肪移植物和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美国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急剧增加,同时,以脂肪来源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当前,FDA还未批准分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用于任何临床领域.

    作者:Spencer A. Brown;Benjamin Levi;Charlotte Lequex;Victor W. Wong;Ali Mojallal;Michael T. Longaker;魏峰;高景恒;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在眼球严重萎缩应用中的术式探讨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义眼台因其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生理排斥反应较小、置入后较逼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眼部整形和眼窝成形术中,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5].但由于HA义眼台植入方法和技巧的不同,会导致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6-7].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笔者对眼球严重萎缩的26例患者采用自体巩膜双层帽状遮盖HA义眼台植入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瑞君;赵宁;孙一洲;冯浩;任红;傅永艳;刘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上睑皮肤松弛的分型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上睑皮肤松弛的分型及其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眉的位置、上睑臃肿情况以及上睑皮肤宽度将上睑皮肤的松弛类型分为3型.Ⅰ型:上睑皮肤轻度松弛,重睑变窄;Ⅱ型:眉部外侧1/3下垂,眉与上睑缘间的距离略有变窄;Ⅲ型:上睑肥厚、臃肿且松弛明显,外1/3遮挡视线,眉与上睑缘间的距离明显变窄.依次采用重睑切口、眉下缘切口、眉上缘切口3种术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去除眉上缘或眉下缘的松弛皮肤,固定眉脂肪垫,悬吊眼轮匝肌.自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治疗了50例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10d恢复较自然,未出现血肿、感染及视物模糊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0例患者1个月至2年,上睑皮肤松弛均明显改善,切口瘢痕不明显,睑部外形均较满意.结论对上睑皮肤松弛者,应依据松弛的特点进行分型,并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本寿;杨志刚;闫磊;丁锐;徐志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人类脂肪来源干细胞经长期深低温保藏后保留的增殖能力和多能性

    背景 人类脂肪来源干(间质)细胞作为间叶细胞谱系(包括脂肪,骨骼肌和心肌,骨,软骨,血管)组织缺损的再生疗法的工具,是很有应用前景的.同其他领域所发生的一样(包括造血干细胞和脐带血细胞在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中的应用),在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中,脂肪来源干细胞深低温保藏也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方法 作者从18位患者的抽吸获得脂肪中分离出脂肪来源干细胞,并在干细胞深低温保藏6个月前后分别检测它们的增殖能力和多功能性,深低温保藏过程遵循他们已确定的方案.通过检测培养细胞的倍增时间对细胞增殖能力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分析脂肪来源干细胞向成软骨、成骨、和成脂谱系细胞的分化确定细胞的多功能性.另外,通过流式细胞术确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谱,并对新鲜的和经深低温保藏的脂肪来源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谱进行对比.结果 经深低温保藏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完全保存分化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的能力及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深低温保藏前后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谱保持不变.结论 在现有的方案下,脂肪来源干细胞至少可深低温保藏6个月,且不损失任何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这些结果保证了自体库存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的可用性.

    作者:Koichi Gonda;Tomokuni Shigeura;Takahiro Sato;Daisuke Matsumoto;Hirotaka Suga;Keita Inoue;Noriyuki Aoi;Harunosuke Kato;Katsujiro Sato;Syoko Murase;Isao Koshima;Kotaro Yoshimura;魏峰;高景恒;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骨刀截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目的 应用超声骨刀和微型电动锯对猪肋骨进行截骨实验,观察超声骨刀产生的能量对骨皮质及骨松质的影响,探讨将其用于面部轮廓截骨改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根猪肋骨随机分为超声骨刀实验组和微型电动锯对照组,每根肋骨截成5段(每段约2cm)后,对骨段行大体的解剖观察和光镜观察.结果 超声骨刀对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具有良好的切割能力,并具有机械振动较轻微、操作便利及热创伤小的优势,对骨组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不良影响均优于微型电动锯(P <0.01).但较微型电动锯的切割效率略低.结论 将超声骨刀截骨技术应用于面部轮廓改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昕;陈小平;林金德;杜懿铭;郑翔宇;石春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β-catenin和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半定量检测β-catenin在30例增生性瘢痕(H组)、30例瘢痕疙瘩(K组)与30例正常皮肤(N组)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catenin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β-catenin的过度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凌峰;郭澍;李海英;孙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脂肪来源干细胞:整形外科科研与临床的新视野

    有关应用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所进行的美容外科应用研究较多,如脂肪移植隆乳和脂肪移植面部填充.尽管这些美容手术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大有前途,但要建立正规的修复重建规程,仍须做出更多改进.人脂肪来源(间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 ADSCs)可作为再生医学手段,用于修复如骨、脂肪、软骨及血管等由间叶细胞构成组织的缺损.ADSCs在整形外科领域有大量、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期PRS专栏,我们将集中探讨ADSCs在整形、再造外科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Rod J. Rohrich;魏峰;高景恒;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应用姜黄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姜黄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为2.5~3.0kg,手术制作兔耳创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5组,每组24个创面.B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第5天:注射生理盐水为T0组;分别于创面周围的皮下注射浓度为0.5mM (T1组)、1.0mM(T2组)、2.0mM(T3组)的姜黄素,每个创面注射0.1ml,1次/d,注射至术后第4周.首先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然后在瘢痕处取材,行HE、Masson染色,测量各组的HI指数,计算胶原纤维面密度,检测各组羟脯氨酸(HPr)含量及采用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①HI指数:T1组较B、T0组无明显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T3组较B、T0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胶原纤维面积密度:T1、T2、T3组低于B、T0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以T2、T3组较低,但T2、T3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Hpr含量:T1、T3组较B、T0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以T3组为低.④蛋白水平:VEGF含量T1、T2、T3组较B、T0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以T2、T3组较低,但T2、T3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早期阶段应用姜黄素能减少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合成,减少瘢痕局部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减轻瘢痕的增生,可为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程丽英;魏晓慧;唐梦遥;金蓉;张艳;孙宝珊;施耀明;徐宇虹;张余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治疗雄激素源性秃发67例报道

    目的 总结应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治疗雄激素源性秃发的经验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以枕后部为供区,对67例男性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应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进行治疗,并应用含单个毛囊单位进行发际线再造.按照OT Norwood(1975年)的分类方式,其中Ⅲ型者27例,Ⅳ型者21例,Ⅴ型者19例.结果 术后随访67例患者12个月至8年,大部分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患者满意度评分(满分为3分)的平均值:27例Ⅲ型患者为1.8分,21例Ⅳ型患者为2.1分,19例Ⅴ型患者为2.3分.结论 应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治疗雄激素源性秃发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改进了发际线的设计方案,其术后效果更加自然美观.

    作者:张勇;冯自豪;杨燕文;杨震;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对人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增生性瘢痕增生期组织5例,体外培养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取培养后的第3、4代成纤维细胞,添加5-氨基酮戊酸培养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代谢产物原卟啉IX在细胞内的积聚,并在5-氨基酮戊酸作用5h后给予635nm波长的红光照射,照射功率密度10mW/cm2,能量密度0.5~8.0J/cm2.24h后,应用CCK-8试剂盒分析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对成纤维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5-氨基酮戊酸作用4h后,成纤维细胞中有原卟啉IX的积聚;作用5h后,原卟啉IX的积聚达到高峰,此时给予激光照射,成纤维细胞的成活率降低,并与照射强度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 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能够杀伤增生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方法.

    作者:李昕;周兆平;张文杰;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面部肥厚型鲜红斑痣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头面部肥厚型鲜红斑痣的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26例头面部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采用单一术式或联合多种术式进行个性化治疗.其中,行选择性切除者31例;完整切除+分区植皮者59例;选择性切除+局部皮瓣+分区植皮者13例;完整切除+局部皮瓣+分区植皮者23例.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者3例,切口裂开者1例,皮片部分坏死者9例,局部复发者14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满意.局部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所有患者3个月至2年,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使面部肥厚型鲜红斑痣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超;邢新;李军辉;张敬德;陈江萍;张明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