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何小飞
我院自1998~2003年共收治甲亢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22~58岁,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甲亢手术前后的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谢英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葡萄科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x)植物约有25种,多数具有药用价值.自1970年以来,麻城地区骨髓炎专科医院以蛇葡萄根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经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肯定的疗效.近年来,有关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现就这些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胡斌;汪新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的功能性疾病,为门诊常见病,我们采用江中健胃消食片佐治FD,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庆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寻找不同类型宫颈糜烂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24例宫颈糜烂患者(单纯型64例,颗粒型103例,乳突型157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奥平栓加CO2激光、奥平栓联合CO2激光进行治疗,分析各组中不同类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平栓加CO2激光组对单纯型宫颈糜烂的疗效显著优于颗粒型(P<0.05)及乳突型(P<0.01);CO2激光对单纯型宫颈糜烂的疗效显著优于颗粒型(P<0.05)及乳突型(P<0.01);奥平栓加CO2激光组对乳突型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在3种疗法中高(P<0.05).不良反应以奥平栓少. 结论单纯性及乳突型宫颈糜烂以奥平栓加CO2激光治疗效果好.
作者:甘望农;陈晓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99~2004年,我院共收治85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其中32例发生呼吸暂停,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徐秀定;陈春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服枸橼酸铁铵(FAC)在低场磁共振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可疑胰胆管病变者行常规MRI及口服FAC前后MRCP,由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2组MRCP图像质量作出评价,并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口服FAC前后MRCP的诊断准确率作自身的对照研究.结果口服对比剂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结合常规MRI,口服对比剂后MRCP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应用计数资料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组定位、定性χ2值分别为5.31(P<0.05)、4.03(P<0.05),差异均具显著意义.结论口服FAC后能有效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突出胰胆管的显像效果,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盛练;余开湖;朱华浩;肖红慧;潘盛信;何家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口腔颌面部炎症是口腔科常见病,它是面部肿痛常见原因之一.我科从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颌面部早期炎症患者560例,分别采用中药膏与鱼石脂膏外敷治疗,发现用中药膏外敷治疗颌面部早期炎症引起的肿痛效果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王宇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次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性直肠癌33例.结果 21例行根治术,12例行姑息性手术.根治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2个月(8~82个月)、13.0个月(2~23个月),再手术5年生存率为33.8%.结论对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应积极手术,有助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揭育畴;吴彩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指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分开其中层形成夹层血肿,也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我科自2000年至今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艳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多西他赛(TXT)是近年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疗效较好的紫杉类抗癌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水钠潴留、皮肤毒性反应、腹泻、心脏毒性等.顺铂(DDP)是临床应用已久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我科2001~2005年采用DP方案(TXT+DDP)治疗病人43例,现将所观察的主要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梅国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放、化疗后并发口腔感染的患者39例,通过适当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一般认为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治疗.我科自1999年以来应用YL-1型碎吸针开展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晖;韩立虎;黄蕤;王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儿童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与成人相比营养要求高,故膳食质量的好坏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为了解我市城区幼儿园儿童整体的膳食营养状况,我们于2002年3月至6月对我市城区幼儿园进行了一次膳食营养调查评价.
作者:郭建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又称驱逐性出血,是内眼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手术中眼压骤降伴随脉络膜较大血管破裂而引起.我院自1996~2003年共出现6例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均为白内障和术前高眼压未能控制的青光眼手术术中发生,影响了患者视力的恢复.现将这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江东枝;唐迎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输血是临床医疗和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采血、供血及输血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预防及控制输血相关疾病的措施.
作者:程完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自2001年开始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98例,术后经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涛;张文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粘膜在修复过程中,食管贲门交界处齿状线2cm以上的上皮细胞被胃内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是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作为癌前病变引起高度关注,其腺癌发生率较正常成人高30~50倍.本文回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患者33例,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王萍;何小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遗传、理化及感染因素)、多步骤的贯穿一系列分子事件(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基因的缺陷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8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Thaddeus Dryia和哈佛大学的Robert Weinbergd等成功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并由WH Lee等完成全序列测定.自此肿瘤相关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开始进入高潮期并延续至今,一百多种癌基因和二十多种抑癌基因被相继发现.目前有关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有:①以研究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为主攻方向,主效应基因与环境易感基因研究并重;②遗传机制与表遗传结合研究;③功能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等.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新方法不断出现.
作者:刘复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在中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在其早期虽很少形成梗死,但反复发作,终可能形成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因此尽快终止或减少VBI发作,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和丁咯地尔联合治疗VBI 78例,与川芎嗪治疗VBI 67例比较,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库洪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结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应切除.2001年8月至2005年7月我院在电子结肠镜下对138例患者施行大肠息肉摘除术,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