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余光;杨军;王丹茹;章一新;濮哲铭;汪希;杨群;钱云良
目的 用易获得的化学药物建立大鼠四肢畸形发生率稳定、畸形类型特异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抗肿瘤类致畸药物白消安作为受试物,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胎仔畸形率、畸形类型及特征.结果 在大鼠受孕第12天(GD12),一次经口给予白消安25 mg/kg时,胎仔畸形类型主要为肢体畸形.肢体畸形率以活胎计为37.9%(33/87),以窝计为61.5%(8/13).畸形类型常见于多指(趾)和缺指(趾),掌跖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发生率也较高.此外,还发生胫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在观察大体形态时所见的短肢是由胫腓骨缺失和发育不全所致.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着不对称性,后肢较前肢出现率高,缺指(趾)畸形较其他畸形出现率高.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肢体畸形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肢体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和潜在原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宋燕妮;关德宏;庞建华;王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阴蒂头及其血管神经蒂阴蒂成形术在治疗阴蒂肥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阴蒂头近端约0.5cm处,环绕阴蒂切开皮肤及浅筋膜,保留阴蒂头及其背侧血管神经蒂,切除肥大阴蒂体部,重塑阴蒂外形.结果 1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再造之阴蒂完全成活,触觉敏感,外阴形态满意.结论 保留阴蒂头及其血管神经蒂阴蒂成形术,可在改善阴蒂外观的同时,保留其感觉及勃起功能,形成符合美学和功能要求的新阴蒂.
作者:鲍世威;杨明勇;李养群;汪灏;赵穆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也称小梁癌(trabecular carcinoma)、原发性小细胞癌或皮肤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属于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系统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右面颊部MCC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中梅;胡刚;张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经乳晕切开皮肤、乳腺组织,切开水凝胶囊腔,先向切口方向挤压出部分水凝胶,由示指在囊腔内探查分开纤维间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抽吸;后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腔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0 d,术前症状均消失,切口愈合良好.10例患者随访6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 经乳晕切口可将大部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恢复快,瘢痕不明显,是治疗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症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苓山;孙建忠;吴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传统治疗腋臭的方法有切除腋毛区皮肤、汗腺剔除、激光及药物治疗等.但上述方法有复发率高、创伤重、出血多、瘢痕明显、功能障碍等缺点.自2002年至2005年,应用肿胀吸脂技术治疗腋臭106例,疗效满意.
作者:高松;杨澄宇;曲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齿槽裂修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查阅1950年至2006年有关齿槽裂修复的文献,归纳文献中报道的不同方法,并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齿槽裂修复的主要目的:关闭口鼻瘘;建立稳定、连续的上颌骨牙弓;为牙齿萌出提供基础;为上唇和鼻底提供稳定支架.主要治疗方法:植骨术;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骨和生长因子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是9~11岁时混合牙列期.结论 在9~11岁混合牙列期手术,以髂骨松质骨为移植材料被认为是修复齿槽裂的主要手段.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是齿槽裂修复的新方向.
作者:马晓荣;祁佐良;曹谊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 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邵英;张舵;林泉;金洪娟;荣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睑袋整形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常规行睑袋整形术的同时,解剖出位于眼轮匝肌外1/3和眶下缘外1/4骨膜之间的眶肌筋膜韧带,将其上提并固定于外眦韧带处.结果 28例患者术中,去除下睑皮肤量较常规的睑袋整形手术平均多5 mm,术后下睑皱纹改善明显,且眶颧组织明显上移,术后效果接近于经眶缘骨膜下睑袋提紧的效果.结论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睑袋整形术,方法简便,术后效果明显,是治疗下睑松垂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联合自体骨移植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口腔的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GTR技术联合自体游离髂骨,按缺损区设计切取一定长度和形状的自体游离髂骨,经剪磨削成颗粒,植入下颌骨缺损区,上以胶原膜覆盖,用细丝线缝合固定膜后,加压包扎.并观察切口愈合、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 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生长情况良好,缺损处覆盖完全,达到骨整合的效果.结论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显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继龙;柳大烈;吴景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时,将一侧皮瓣向乳头内翻转270°,以填充隆起乳头,然后将另一侧皮瓣翻转180°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基底直径.结果 2001年至2006年8月,采用改良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16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感觉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的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术后乳头血运、感觉良好,效果持久,不易复发,是矫正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肃生;梁刚;张志华;冀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置入的手术时机与整形手术结合的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86例患者以HA义眼座置入为主要步骤的眼部整形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按置入时机分为Ⅰ期置入和Ⅱ期置入,置入方法可分为Ⅰ~Ⅳ型,对这几种方式的例数、手术过程、特点予以统计及描述.重点讨论HA义眼座的优点、手术的注意点及并发症的特点.结果 86例HA义眼座置入患者,同期行结膜囊整形术20例,眼睑整形修复术8例,眶骨修复术2例.78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均较满意.6例术后结膜囊裂开,2例发生义眼座暴露脱出,4例术后出现眶内感染.结论 HA材料制作义眼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置入后义眼活动度好.对改良HA义眼座的置入方法结合整形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晓民;王家平;庄国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面部除皱术[1]发展至今,其技术已经日趋完善,术后远期效果确实可靠,已毋庸质疑.但此术式需要全身麻醉,费用较高;一旦损伤重要神经或血管,后果严重,且术后恢复时间长,切口痕迹明显,甚至遗留较重的瘢痕.埋线悬吊法面颊部提紧术,操作简单,无须剪发,创伤轻微,术后无明显的疼痛及切口痕迹等,并且损伤面部神经、血管的可能性极小.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笔者对256例患者采用埋线悬吊法面颊部提紧或眶外侧部提紧术,效果满意.
作者:郭永学;胡刚;王娜;吴坤南;陈翌农;刘强;王志军;张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法律的逐渐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患者已越来越注重维护自身所应享有的权利.
作者:魏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下睑袋整形术是较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传统的睑袋整形术注重切除眶隔脂肪及多余的皮肤,未特殊处理松弛薄弱的下睑支持结构,术后易出现下睑外翻等并发症,效果也欠持久[1].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提拉紧缩瓦合眼轮匝肌法治疗下睑松弛患者35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海越;国冬军;潘博;庄洪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根据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好,上睑呈轻度下垂者.单纯采用提上睑肌徙前术矫正.B组为提上睑肌有一定的肌力,上睑呈中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C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差,上睑呈重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缩短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反折悬吊术矫正.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 mm,眼睑弧度自然,两眼对称,眼睑闭合自如,无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脱垂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提上睑肌徙前、缩短、反折悬吊三阶梯手术,可广泛适用于矫正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
作者:涂惠芳;徐晓辉;雷海珠;杜薇;喻长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面部蜗轴的相关解剖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网络上的相关文献,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结果 共检索到包括电子文献在内的英文文章210余篇,中文文章36篇,将符合标准的21篇文献纳入本文的参考文献.结论 面部蜗轴是口周肌肉的止点,与鼻唇沟的形成、SMAS、面部表情的表达、发音和语言等关系密切,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洁晴;秦宏智;马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在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的发生病因学、诊断、菌种鉴别和防治原则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经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83年至2006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对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发生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评述.结果 在国内外的美容整形外科领域,如假体隆乳术、乳房缩小术、乳房提升术、脂肪抽吸术、面部提升术、重睑成形术、药物注射等,因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引起的局部感染有增加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结论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在临床中,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就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作者:岳丽爽;白伶珉;李孟倩;高景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小颏畸形的颏部形态特征及其在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手术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12例小颏畸形患者的颏部形态,按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截骨段移动范围,手术采用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手术方法.结果 12例患者均按照术前预测值移动截骨段,术后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术前预测值相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通过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小颏畸形的特点,精确计算截骨段的移动范围和方向,是保证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术达到良好美容效果的基础.
作者:李慧超;吕长胜;张智勇;刘育凤;张继;归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月,笔者采用眉下缘切口对85例眉下垂患者行眉提升术,矫正上睑松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武;肖曦;严志;卓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为深入了解颅盖畸形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的进展情况,探讨颅缝早闭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检索英文相关文章,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中文文章,并查阅相关书籍.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文献后的引文.纳入与颅盖畸形形成机制有关的内容,排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章.结果 经对收集文章的整理,共纳入23篇文献.对纳入的颅盖畸形形成机制的文献,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结论 进一步研究颅缝过早闭合及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颅盖畸形形成机制,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新刚;赵振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