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张舵;林泉;金洪娟;荣莉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N33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发展中基因分布特点与变化趋势,以及在增生性瘢痕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增生性瘢痕患者24例、非增生性瘢痕患者24例不同时期的标本,按伤后3、6、9、12个月分组编号.另设12例患者的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利用原癌基因N33的基因特异片段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和成纤维细胞爬片原位杂交,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早期增生性瘢痕中,N33基因的探针在组织细胞中有较强的阳性反应,而非增生瘢痕则阳性反应较低,正常皮肤组的阳性反应更少.经对所有标本的观察,增生性瘢痕3~6个月的N33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反应的着色程度,均明显强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将增生性瘢痕组与非增生性瘢痕组比较,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成纤维细胞爬片杂交结果与组织切片存在相同的结果.结论 瘢痕增生与细胞原癌基因及抑癌相关基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原癌基因N33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调节该基因的表达,有望减轻瘢痕的增生.
作者:王珍祥;李世荣;吴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齿槽裂修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查阅1950年至2006年有关齿槽裂修复的文献,归纳文献中报道的不同方法,并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齿槽裂修复的主要目的:关闭口鼻瘘;建立稳定、连续的上颌骨牙弓;为牙齿萌出提供基础;为上唇和鼻底提供稳定支架.主要治疗方法:植骨术;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骨和生长因子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佳的手术治疗时机是9~11岁时混合牙列期.结论 在9~11岁混合牙列期手术,以髂骨松质骨为移植材料被认为是修复齿槽裂的主要手段.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是齿槽裂修复的新方向.
作者:马晓荣;祁佐良;曹谊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月,笔者采用眉下缘切口对85例眉下垂患者行眉提升术,矫正上睑松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武;肖曦;严志;卓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根据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好,上睑呈轻度下垂者.单纯采用提上睑肌徙前术矫正.B组为提上睑肌有一定的肌力,上睑呈中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C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差,上睑呈重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缩短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反折悬吊术矫正.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 mm,眼睑弧度自然,两眼对称,眼睑闭合自如,无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脱垂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提上睑肌徙前、缩短、反折悬吊三阶梯手术,可广泛适用于矫正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
作者:涂惠芳;徐晓辉;雷海珠;杜薇;喻长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经乳晕切开皮肤、乳腺组织,切开水凝胶囊腔,先向切口方向挤压出部分水凝胶,由示指在囊腔内探查分开纤维间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抽吸;后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腔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0 d,术前症状均消失,切口愈合良好.10例患者随访6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 经乳晕切口可将大部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恢复快,瘢痕不明显,是治疗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症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苓山;孙建忠;吴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法律的逐渐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患者已越来越注重维护自身所应享有的权利.
作者:魏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在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的发生病因学、诊断、菌种鉴别和防治原则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经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83年至2006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对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发生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评述.结果 在国内外的美容整形外科领域,如假体隆乳术、乳房缩小术、乳房提升术、脂肪抽吸术、面部提升术、重睑成形术、药物注射等,因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引起的局部感染有增加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结论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在临床中,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就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作者:岳丽爽;白伶珉;李孟倩;高景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阴蒂头及其血管神经蒂阴蒂成形术在治疗阴蒂肥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阴蒂头近端约0.5cm处,环绕阴蒂切开皮肤及浅筋膜,保留阴蒂头及其背侧血管神经蒂,切除肥大阴蒂体部,重塑阴蒂外形.结果 1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再造之阴蒂完全成活,触觉敏感,外阴形态满意.结论 保留阴蒂头及其血管神经蒂阴蒂成形术,可在改善阴蒂外观的同时,保留其感觉及勃起功能,形成符合美学和功能要求的新阴蒂.
作者:鲍世威;杨明勇;李养群;汪灏;赵穆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 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邵英;张舵;林泉;金洪娟;荣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5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本组隆乳并发水凝胶移位的38例患者中,25例经穿刺抽吸处理后治愈;13例经切开取出水凝胶的同时,置入硅胶假体治愈,疗效满意.面部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者9例.臀部、下肢等部位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者3例.其多数者采用切开取出或经破溃处冲洗取出水凝胶后治愈,或在行其他手术的同时,取出水凝胶后治愈.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并发水凝胶移位的原因主要是操作方法、术后处理不正确和受术者保护不当的结果,及时正确地处理,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会省;鲁开化;韦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置入的手术时机与整形手术结合的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86例患者以HA义眼座置入为主要步骤的眼部整形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按置入时机分为Ⅰ期置入和Ⅱ期置入,置入方法可分为Ⅰ~Ⅳ型,对这几种方式的例数、手术过程、特点予以统计及描述.重点讨论HA义眼座的优点、手术的注意点及并发症的特点.结果 86例HA义眼座置入患者,同期行结膜囊整形术20例,眼睑整形修复术8例,眶骨修复术2例.78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均较满意.6例术后结膜囊裂开,2例发生义眼座暴露脱出,4例术后出现眶内感染.结论 HA材料制作义眼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置入后义眼活动度好.对改良HA义眼座的置入方法结合整形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晓民;王家平;庄国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神经纤维瘤是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柔软肿瘤,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肌肉、肠黏膜、肾上腺等组织器官.如位于头面部,常随着瘤体的增大而出现局部器官的移位变形,并影响受损器官的功能,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方法.由于其可侵入相邻的组织和器官,血供丰富,并富含大小不等的血窦,这些血窦壁无收缩功能,术中极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因此,手术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1993年以来,采用缝线环扎法行头面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26例,取得了术中出血少,肿瘤切除彻底,并同期修复神经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疗效.
作者:仇树林;闫焱;褚国华;冯敏;李兵;韩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面部除皱术[1]发展至今,其技术已经日趋完善,术后远期效果确实可靠,已毋庸质疑.但此术式需要全身麻醉,费用较高;一旦损伤重要神经或血管,后果严重,且术后恢复时间长,切口痕迹明显,甚至遗留较重的瘢痕.埋线悬吊法面颊部提紧术,操作简单,无须剪发,创伤轻微,术后无明显的疼痛及切口痕迹等,并且损伤面部神经、血管的可能性极小.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笔者对256例患者采用埋线悬吊法面颊部提紧或眶外侧部提紧术,效果满意.
作者:郭永学;胡刚;王娜;吴坤南;陈翌农;刘强;王志军;张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女性下颌角轮廓特点,量化下颌骨截骨范围,寻找适合手术方法的途径.方法 术前X线测量正常女性面部下颌角的间距比值,得到下颌角与下面部和颧部协调的比例关系;针对下颌角肥大特点,分别采用耳后切口、口内切口、口内外联合切口和咬肌注射肉毒毒素的方法,矫正下颌角肥大.结果 测得正常女性下颌角度为(120.0±5.9)°、升支髁突垂线夹角为(10±2)°、乳突下颌角高度与下面高度比值为1:(2.00±0.30).硬组织正位片测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比值为1:(1.30±0.14);软组织侧位测量,耳垂下颌角高度与下面高度比值为1:(2.00±0.20);软组织正位片测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比值为1:(1.20±0.12).32例患者中,7例行耳后切口,5例行口内外联合切口,10例行口内切口,3例行耳后切口附加口内切口,7例行咬肌注射肉毒毒素.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 术前量化截骨范围,不仅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而且可以使下颌角与下面部和颧部的比例更协调.
作者:张余光;杨军;王丹茹;章一新;濮哲铭;汪希;杨群;钱云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头皮撕脱伤患者多尿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34例头皮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4患者中,7例出现多尿等临床表现,平均尿量约6100ml.而其中1例出现尿崩症的临床表现,经及时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以有效地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曹德君;祁佐良;张如鸿;董佳生;程开祥;穆雄铮;王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也称小梁癌(trabecular carcinoma)、原发性小细胞癌或皮肤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属于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系统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右面颊部MCC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中梅;胡刚;张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为深入了解颅盖畸形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的进展情况,探讨颅缝早闭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检索英文相关文章,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中文文章,并查阅相关书籍.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文献后的引文.纳入与颅盖畸形形成机制有关的内容,排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章.结果 经对收集文章的整理,共纳入23篇文献.对纳入的颅盖畸形形成机制的文献,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结论 进一步研究颅缝过早闭合及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颅盖畸形形成机制,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新刚;赵振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时,将一侧皮瓣向乳头内翻转270°,以填充隆起乳头,然后将另一侧皮瓣翻转180°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基底直径.结果 2001年至2006年8月,采用改良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16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感觉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的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术后乳头血运、感觉良好,效果持久,不易复发,是矫正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肃生;梁刚;张志华;冀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较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阴茎短小,并伴有不同程度地阴茎弯曲,尿道口移位等[1],该病对患儿的生活及成年后的心理均会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其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3,4].失败原因主要由并发尿瘘、尿道狭窄、感染等所致.2001年至2005年,我们共收治尿道下裂患者25例,术后并发尿瘘5例,尿道狭窄2例及切口裂开1例,现从护理角度分析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程红;王莉波;吴丽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面部蜗轴的相关解剖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网络上的相关文献,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结果 共检索到包括电子文献在内的英文文章210余篇,中文文章36篇,将符合标准的21篇文献纳入本文的参考文献.结论 面部蜗轴是口周肌肉的止点,与鼻唇沟的形成、SMAS、面部表情的表达、发音和语言等关系密切,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洁晴;秦宏智;马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