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34例报告

陈焕均;王明明;刘勇

关键词:内窥镜下, 扁桃体炎, 体切除术, 鼻腔切割吸引器, 腺样体, 鼻内窥镜技术, 直视下, 增生, 应用, 患者
摘要:我科对34例扁桃体炎及腺样体增生患者,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和鼻腔切割吸引器行直视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语言、行为及感知障碍.为探讨C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我们对2002~2005年我科收治的91例CP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周玉香;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正畸托槽脱落的原因分析

    固定矫治近30年来发展迅速,由于托槽直接粘合技术的出现,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然而随着托槽直接粘合技术的临床应用,发现托槽频繁脱落,影响疗效,作者对此进行了观察,并对造成脱落的诸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伤性截瘫病人留置尿管问题的探讨

    外伤性截瘫病人大部分需留置尿管,但尿管长期在体内刺激,导致膀胱防御机制减退,感染率增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截瘫病人尿管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肖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附94例报告)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疾病.我们将94例SAP采用两种治疗方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熊建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联合清淋颗粒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0例疗效观察

    我科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使用清淋颗粒(四川绵阳一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正才;张杰;蒋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胡椒丙烯酸的合成研究

    目的 研究胡椒丙烯合成方法 .方法 采用胡椒醛与丙二酸二乙酯Knoevenagel缩合、催化氢化、水解和Mannich反应并脱羧得胡椒丙烯酸,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总收率81%.结论 采用该方法 制备胡椒丙烯酸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周和平;陈小勇;谭黎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低浓度碘酒治疗9例瘘管的疗效观察

    1994~2004年我们用2%碘酒治疗9例瘘管,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9例瘘管中,单纯瘘管8例,瘘管合并窦道1例.6例为腹部瘘管,其中4例为阑尾炎术后切口不愈合1月余形成的腹壁瘘管,2例为胆囊炎术后切口不愈合形成的腹壁瘘管;1例瘘管合并窦道为臀部肌肉注射感染所致;1例为铁钉刺伤足底形成的足底瘘管;1例是自行车钢丝绞伤足后跟引起的足跟瘘管.

    作者:黄银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护理体会

    我院2000年至今共收治白内障患者1635例,其中735例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病人预后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江东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34例报告

    我科对34例扁桃体炎及腺样体增生患者,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和鼻腔切割吸引器行直视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焕均;王明明;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

    患者,男,37岁.四肢多关节呈游走性肿胀酸疼4个月,时感双侧肾区痛,伴四肢麻木且阵发性苍白紫绀潮红,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明显.无晨僵,伴发热,自服退热片(含对乙酰氨基酚)无好转.病初用过地塞米松(量不祥),口服强的松片,每日4片,后减为2片,服半月.

    作者:周椿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FHIT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 FHIT基因是食管鳞癌候选肿瘤抑制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FHI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65例食管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FHIT蛋白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食管癌和癌旁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食管癌中FHIT癌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基因改变的变化并非一致.一部分食管癌FHIT基因表达降调则可能要归因于表遗传机制.

    作者:刘复兴;王明荣;徐昕;韩亚玲;蔡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5岁以下青年型胃癌的胃镜和临床特征分析(附13例报告)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消化道内镜的广泛应用,青年胃癌检出率逐渐增高.我院1998~2005年共行胃镜检查8560例,胃镜下活检病理证实胃癌201例(2.4%),其中35岁以下青年型胃癌13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6.5%.本文就35岁以下青年型胃癌临床特征与胃镜检查总结如下.

    作者:肖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东省某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探索大学生预防AIDS健康教育方法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广东省某大学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85.2%左右的学生知道AIDS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途径感染;81.7%的学生认为AIDS离我们很远;55.2%的学生认为预防AIDS与自己无关;仅有58.8%的学生认为AIDS患者应得到同情.结论 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正确认识AIDS的流行趋势,做好个体的自我保护和正确对待AIDS患者是大学生教育的重点.

    作者:刁慕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脊髓源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及展望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CI)后的截瘫常造成病人永久性的运动、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的缺失等.而治疗脊髓损伤基本上是药物性的,如大量类固醇激素及其它支持疗法等;外科治疗主要是恢复脊髓的稳定性,如减压手术等.近几年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也仅仅处于神经干细胞(NSC)移植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阶段,真正用于临床还有许多难题尚未解决.本文就脊髓源NSC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及展望综述如下.

    作者:丁继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92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剖宫产患者是一特殊人群,既要预防术后感染又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给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故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黄清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医师家访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家庭干预可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促进康复[1].本文就医师家访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曾德志;陈克全;樊学文;华曙光;孙全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L-精氨酸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2K1C)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对照组(2K1C组);L-精氨酸治疗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给予L-精氨酸200 mg·kg-1·d-1;L-NAME处理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同时给予L-NAME 10 mg·kg-1·d-1及L-精氨酸200 mg·kg-1·d-1.采用标准尾套法间接检测清醒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分离胸主动脉检测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原位耒端标记法).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2K1C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而血浆NO含量明显降低.应用L-精氨酸治疗则明显降低了肾动脉狭窄术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升高了血浆NO含量,同时也使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进一步增大.NOS抑制剂L-NAME明显抑制了L-精氨酸的上述作用.结论 长疗程L-精氨酸治疗可刺激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

    作者:余良主;化长林;黄碧兰;朱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注射性臀肌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1995~2004年,我们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236例,2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血肿7例、伤口感染5例、伤口裂开4例、伤口窦道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骨盆倾斜4例,多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2例巨大血肿,1例窦道形成和1例坐骨神经损伤均再次手术后治愈.现将注射性臀肌挛缩术后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总结如下.

    作者:李守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咽部大出血病人的麻醉处理

    患者,男,50岁,在全麻插管下行声带息肉和舌根部新生物摘除术,13天后突发吐血不止.急诊入院,以咽部出血收治.在耳鼻喉科经镇静、颈部冷敷、口食冰块、含服肾上腺素、静脉用药止血等处理,效果不佳.患者吐血不止,平均10~20s吐血1次,每次5~15ml,2h总出血量约1200ml,血压75/45mmHg(1mmHg=0.1333kPa),心率90次,神志清醒,极度紧张.术前上胃管,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人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人4%琥珀酰明胶500ml扩容.

    作者:何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误诊2例

    例1:男,34岁,发热10天,后觉右眼红、胀痛,视力下降明显并加重,门诊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1%匹罗卡品点眼,口服醋氮酰胺,2%甘露醇降眼压2天,病情无明显好转,收住院,询问既往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病史.专科检查:视力右0.01,左1.2,右眼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区深层混浊明显伴水肿,可见后弹力层皱褶,角膜上皮水肿呈水泡状,角膜后壁少见大小不一样的灰白色KP,角膜知觉减退,房水闪光(+),前房深浅正常,眼内及眼底窥不清,眼压5.62kPa,左眼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①右眼HSK;②右眼继发青光眼,予0.1%戊环鸟苷和0.5%噻吗心安点眼,1%阿托品眼膏局部涂沫,球下注射地塞米松,肌注干扰素,口服醋氮酰胺及维生素,患者右眼角膜逐渐清亮,红肿消退,眼压恢复正常.

    作者:刘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