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继发大出血的治疗(附8例报告)

宋新成;曾祥辉

关键词:骨盆骨折, 后尿道断裂, 尿道会师, 术后, 继发, 大出血, 外科治疗, 现报告如下
摘要: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2月收治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79例,经外科治疗后,继发大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以脑外伤为首发症状的联合伤的治疗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损伤,在全身各部损伤中约占15%,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2位.在发生颅脑损伤的同时,伴发其它部位的联合伤的情况也不少见,这给诊断和治疗都增加了许多难度.我院从1995-2000年共收此类患者4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熊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流行性出血热并心律失常62例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征,并发心律失常很多见.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EHF138例,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62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艳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18例治疗体会

    妊娠期由于解剖和生理的改变,一旦合并外科急腹症时,往往症状隐匿,体征不典型,不容易早期识别诊断,容易延误治疗,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我院1995年2月至2003年5月收治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18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林;周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晚期妊娠疤痕子宫隐性破裂4例临床分析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疤痕子宫妊娠也随之增多.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尽管也安全、可行,但子宫破裂,尤其是妊娠晚期的隐性子宫破裂,因不易被发现仍然是威胁母婴安全的严重并发症.1998年至2002年,我院收治4例妊娠晚期疤痕子宫隐性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输尿管结石穴位注射止痛37例报告

    自2000-2003年,笔者用黄体酮及VitK3混合液经承筋穴注射治疗输尿管结石3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派瑞松霜治疗湿疹皮炎65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5~11月使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派瑞松霜治疗湿疹皮炎6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袁翠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机磷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报告

    农村基层卫生院每年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较多,有机磷中毒并急性胰腺炎少见.我院自1989年至1996年间共收治有机磷中毒288例,其中有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颅脑CT表现

    迟发性维生维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20-90天)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在临床上易误诊,发病急,病情重,合并有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30%~50%,且可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早期颅脑CT检查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0月资料齐全的14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颅脑CT检查结果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潘盛信;何家湖;杨德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杏仁核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对杏仁核复合体的形态结构、纤维联系、新的功能,尤其在情绪调控、癫痫、精神病发病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发展,对杏仁核复合体的形态结构需要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继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空肠多发憩室穿孔1例

    患者男,59岁,因持续性上腹痛阵发性加剧2天伴呕吐入院.近5年有上腹隐痛反复发作史,饱餐后上腹满胀感、腹痛,口服制酸剂无效,无黑便史.查体:神清,痛苦貌,T38.6℃,R21次,P105次,BP17/10kPa,头颈心肺无异常,肺肝界存在,腹平坦,全腹压痛以脐上为主,硬如板状,有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右下腹穿刺抽出0.2ml脓汁,肝胆脾胰B超未见异常,胸腹部透视未见异常,无液平,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血常规WBC7.8×109/L、N0.95、L0.05.

    作者:周和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法分析1986-2001年收治的SAP103例的临床资料,按各个阶段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1986-1994年以手术治疗为主51例,B组1995-2001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52例.结果 A组死亡率为31.3%(16/51),休克、肾衰、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7.9%(27/51),B组则分别为7.8%(4/52)及13.6%(7/52).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优于手术治疗.

    作者:龙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硝苯吡啶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胆道蛔虫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我们根据钙拮抗剂的作用原理,用硝苯吡啶治疗胆道蛔虫症34例,并与同期阿托品治疗29例对比观察,显示出硝苯吡啶止痛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艳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奥平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中、重度糜烂临床疗效观察

    对于宫颈中、重度糜烂,采用激光、微波等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发生出血及复发.鉴于宫颈糜烂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密切有关[1],我们采用奥平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中、重度糜烂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姣;甘望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21例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危重型哮喘,发作后随时可因为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报告如下.

    作者:钟敏华;彭清臻;余小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继发大出血的治疗(附8例报告)

    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2月收治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79例,经外科治疗后,继发大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新成;曾祥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乳腺癌皮瓣厚度与术后皮瓣坏死、局部复发的关系

    乳腺癌手术皮瓣过薄是导致病人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皮瓣坏死病人增加了住院时间,加重了精神负担,推迟了术后放、化疗时间,对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均不利.而皮瓣过厚又有局部复发之嫌,可能导致首次治疗的失败,也不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是乳腺外科值得研究的问题.我院自1992年4月-1999年12月对105例乳腺癌皮瓣进行了合理厚度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细俭;熊添田;蔡耀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及常见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很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普遍、突出的表现,忽视早期及随后连续的功能训练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如能在急诊入院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早预见、早计划、早训练、早指导等护理工作,并适时移交社区护理,保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就会使患者不仅保存生命,而且减少后遗症.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43例偏瘫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秋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对缺血再灌注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视网膜电图(ERG)的影响.方法应用前房灌注液体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RIR模型,并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防治组大鼠地塞米松用药从缺血前6天开始,剂量为1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给药持续8天,对照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两组缺血60分钟后分别再灌注30分钟、24小时、72小时,进行视网膜电图.结果防治组ERG标化b波振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对RIR有一定防治作用.

    作者:李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树突状细胞用于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70年代Steinman和Cohn首先报道DC以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认为DC是体内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特别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核心地位.由于DC必须在激活或成熟后才能发挥作用,且DC的数量、功能及状态的激活都影响其抗肿瘤免疫的效果.因此,寻找合适的DC前体细胞来源,在体内外通过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刺激扩增和激活DC,制备更具特异性和显效的DC疫苗,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以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等一系列以DC为手段的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就此方面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映红;屈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PV16嵌合型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应初探

    目的构建以碳末端锌指结构突变的E7基因为基础,融合HSP70的嵌合型DNA疫苗,检测其诱导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初步评价此疫苗对HPV相关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PCR法定点突变E7基因碳末端的锌指结构,以其为基础融合热休克蛋白70,克隆入pcDNA3.1-质粒构建嵌合型DNA疫苗.DNA测序,确认E7基因突变位点及DNA疫苗阅读框架.用脂质体法将pcd-E7-HSP转染A549细胞,经G418筛选后,提取RNA,RT-PCR检测E7基因表达.DNA疫苗免疫C57BL/6小鼠,取其脾细胞与E7蛋白在体外共同培育,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E7基因突变位点及阅读框架均正确,E7基因可检测到表达.疫苗免疫后C57BL/6小鼠脾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E7基因锌指结构的突变及融合HSP70能够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刘娟;熊金虎;伍欣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