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刁伟霞;徐茹兰

关键词:阴道镜检查, 诊断价值, 宫颈细胞学涂片, 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宫颈多点活检, 早期宫颈癌, 宫颈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 诊断方法, 连续发展, 颈管刮术, in situ, 癌发生, 患者, 碘染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主要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它反映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宫颈细胞学涂片+(碘染或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颈管刮术,是CIN和早期宫颈癌普遍采取的综合早期诊断方法。本文对277例阴道镜检查中75例CIN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83例年轻死髓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后疗效观察

    年轻恒牙的牙根通常在牙萌出后3-5年才完全形成。处于牙根形成期的牙齿,如果失去活力,牙根就停止发育。因此,如何使无髓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建立健全的恒牙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于1996年7月-2000年2月,采用根尖诱导形成术(Apexification)对283例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死髓恒牙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星星;程旺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引起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而降低病死率主要在于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年至1999年收治的39例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试图从中寻找出针对其临床特征的对策。

    作者:滕玲;刘涛;沈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胸腹联合伤的救治(附48例报告)

    胸腹联合伤临床上较多见,常合并有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发展迅速,休克发生率高。为了提高其诊治水平及救治成功率,现将我们1990年12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8例胸腹联合伤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高卉;龙浩成;阮明凤;郑朝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2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20例,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糖尿病研讨专题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小28岁,大的68岁,平均48岁。50-60岁发病率高,占78%。病程6个月-30年。Ⅰ型17例,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4例,有精神症状者6例,肺结核2例,泌尿系感染者4例。治疗时间长的12周,短的6周。

    作者:缪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以单个肿块为临床特征的腺样囊性癌1例

    患者男,31岁,2001年2月16日以左耳前无痛性包块一年半就诊。既往无耳病史。体检:神清,精神好,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血、尿常规、胸透及心电图正常。外耳及鼓膜均未见异常。左耳屏前可触及约3cm×3cm、边界清、质韧、无压痛、活动之包块。门诊细胞学检查:穿刺内容物为金黄色粘稠液,大量晶状物及中性粒细胞。

    作者:葛勇;丁海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报告

    我院从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立虎;孙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下鼻甲脓肿2例报告

    例1:男,25岁,因左侧渐进性鼻塞伴脓涕,头痛4年,诊断为鼻息肉,在门诊行鼻息肉摘除术。术中见息肉基底部位于左下鼻甲内侧面,剪开时溢出脓液约15ml,遂于1988年4月13日入院。入院时专科检查:左中鼻道见一隆起物,表面不光滑,且有一孔,基底位于下鼻甲中段内侧面,探针探入时有脓液溢出。入院诊断:左侧上颌窦炎、左下鼻甲脓肿。于4月16日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探查术,术中见窦内积满脓液,粘膜增厚,自然孔前下方骨质缺损,并与左下鼻甲脓腔相通。术后恢复良好,4月25日出院。

    作者:杜伟强;王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18例报告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200余例,其中18例并发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收敛药和调整免疫抑制剂及对症处理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仕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时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低血糖与临床的关系报道较多,而关于高血糖与临床的关系,则报道较少。我们对4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出生时及症状好转时血糖与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糖作比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周祖发;张莹兰;杨辉;樊满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食管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在食管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细胞CD34标记,计数200×视野下5个高密度区的微血管数,取其均数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VD平均值为31.8±10.3,它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MVD是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殷智榕;郝志芳;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性双侧胸腔积液33例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至1998年内科收治的老年性双侧胸腔积液(BPE)患者33例,对其病因、胸腔积液的性质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董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牙托义眼胎肌锥内充填术矫正眼窝下陷畸形探讨

    本科自1996-1999年间对先后收治的15例不能保留眼球的病人行球内容物剜除及牙托义眼胎肌锥内填充术,较好矫正了眼窝下陷畸形,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玉华;刘沉;张安;毛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后的Dawn现象

    糖尿病患者在正规胰岛素治疗下,清晨(4-5点钟)出现非低血糖引致的空腹血糖升高现象即为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IDDM),也可发生在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NIDDM)。因为它在临床上直接干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治疗效果,应引起内分泌科医师的足够重视。为此,我们统计了我院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109例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6例发生过黎明现象。

    作者:李伟民;梅武轩;徐魁;夏宗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左肾双动脉1例

    笔者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左肾有二支动脉供应,其中一支(主动脉)较粗,横行向外,另一支(副动脉)较细,向外下斜行。此类畸形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拥彬;吴红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血糖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的影响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可测出许多对临床极有意义的实验诊断数据,但有许多因素可直接影响仪器的测定,使测定的结果可靠性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参数,对贫血分类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某些非贫血情况可使所测定的RDW值出现假性结果,给临床诊治带来影响。本文着重讨论在高血糖时用CELL-DYN17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RDW引起假性增高的情况。

    作者:高丽萍;林智;杜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脂糖舒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脂糖舒对实验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CCL4肝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于建模后灌胃施药。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脂糖舒可以抑制CCl4导致的大鼠血清ALT升高,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结论脂糖舒对肝脏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红刚;李云;舒思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食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再植1例

    患儿女,4岁,于1997年11月15日乘自行车时,因车祸致使左手食指被自行车车轮绞断,当即送往上海市某医院就诊,因条件所限,未作特殊处理,转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急诊。查体: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心、肺、腹未发现异常,左手食指皮肤及伸指肌腱自常指关节处离断,屈指肌腱自肌腹交界处撕脱,远断段指体较完整,骨骼经检查及X光拍片示:食指自中节指骨骨骺板处离断,诊断为:左手食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

    作者:汪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比较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们对4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或心律平进行转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华;焦建玲;郑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洛索洛芬诱发癫痫发作1例

    患者女,55岁,因四肢关节疼痛半年加重1周,于2000年3月2日入院。既往有“脑外伤”病史,无癫痫病史,入院时查体:T37.5℃,P82次,R20次,BP14.66/10.66kPa,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四肢关节对称性红肿、压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体征阴性。

    作者:黄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肠缺血后大鼠回肠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缺血后回肠肌间神经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方法建立大白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用AchE对大白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肠缺血后,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AchE活性减弱。结论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元对肠缺血耐受性较差。

    作者:宋铁山;雷亚宁;胡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