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松治疗液氨中毒性肺水肿8例报告

李小平

关键词:大剂量, 山莨菪碱, 地塞米松, 治疗, 液氨泄漏, 中毒性肺水肿, 现报告如下, 临床效果, 应用, 基础, 病人
摘要:我院于1998年1月~12月收治因液氨泄漏所致中毒性肺水肿病人8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654-2)及地塞米松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附12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4月,共采用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12例,经随访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勇;李传满;陈炼;刘艳西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血压幅度与转归呈直线相关,血压越高,将来发生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性越大.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致今还不清楚,目前主要是对症降压治疗,常需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

    作者:鲁应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我院外科1993年~1997年共收治结肠癌致肠梗阻26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治疗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王太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浅谈文明接诊

    文明接诊是医护人员在诊断病情、接触病人及其家属时,始终保持文明行为,是面部表情、语言声调、举止动态等方面的综合反应.它是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性诊断,保证及时、顺利、准确诊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文明接诊是社会主义高尚医德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进一步培养崇高的医德,形成良好的医风,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战胜疾病,早日恢复健康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胡娟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早期内镜诊断和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病因复杂,病死率较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笔者对11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行紧急内镜检查和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和疗效.

    作者:周应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妇复春与己烯雌酚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妇复春与己烯雌酚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方法:46例PMO患者随机分为妇复春组和己烯雌酚组.前者服用妇复春胶囊,每天1次,每次1粒;后者服用己烯雌酚,每天1次,每次1mg.连续6个月.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尿Ca/Cr,提高骨密度水平,临床有效率分别达83.6%和87.2%(P>0.05),但妇复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己烯雌酚组,分别为27.1%和48.7%(P<0.01).结论:两组药物治疗PMO的疗效相似,但妇复春的副作用小于己烯雌酚.

    作者:刁伟霞;余俊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保留幽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8例临床观察

    我院1987年6月~1997年7月应用保留幽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溃疡共18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定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14例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我院近5年来,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直肠癌1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彦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非脱垂性子宫改良式经阴道切除术60例分析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是通过阴道途径进行的子宫或附件切除的一种手术.它具有对机体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许多优点.国内大多数医院只对脱垂子宫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的子宫一般采用开腹手术.我院妇科自1996年11月起采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研制的专用系列器械,对60例非脱垂性子宫经阴道切除进行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局部注射治疗的配合

    翼状胬肉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后经采用板层角膜移植术,复发率有所降低.我科自1991~1994年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初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乙肝血清标志物抗HBe的临床意义探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乙肝免疫标志物中,HBeAg阳性就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而e抗体阳性则表明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肝病程度减轻.然而,随着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已观察到乙肝病毒c/c区基因突变与e系统及慢性肝病病情恶化有一定关系.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这种关系.现将我院32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乙肝免疫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e抗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燕;艾淦泽;朱俊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脾原发恶性淋巴瘤1例

    患者,女,36岁,因左上腹隐痛2月余于1998年4月30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脾肋下触及2cm,质硬,压痛,边界清楚,肝右肋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辅助检查:术前彩色B超示脾肿大,脾内见7.2×4.4cm2实质性低回声光团,脾包膜完整,提示脾实质性病变伴脾肿大.腹部CT示脾占位性病变,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胸部CT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术前诊断:脾脏肿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7cm×4cm质硬包块,突出脾表面,与周围脏器无粘连,也未见脾门、肠系膜、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行脾切除.术后肿块切片报告为:脾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T母细胞型).术后行4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CTX、ADM、VCR、Prednisone),因经费困难放弃继续化疗,而服中药治疗,至今一般情况尚好,全面复查未见异常.

    作者:方修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eytic syndrome,H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良性疾病,其发病多与感染及免疫缺陷有关,特点为骨髓涂片可见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明显增多伴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引起一系列临床变化,有时易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为加深对本征的认识,本文对我院1987年10月~1998年10月的3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衍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35例角膜异物的处理体会

    角膜异物伤为常见的眼外伤.角膜异物伤虽然检查和治疗比较简易,但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延长治疗时间,重则可致感染,影响视力,严重的则可毁坏眼球.我科自1996年10月~1998年10月共治疗角膜异物伤3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浅层角膜异物33例,深层异物2例.经下述方法处理及护理后5~10天均愈.

    作者:王艳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大剂量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松治疗液氨中毒性肺水肿8例报告

    我院于1998年1月~12月收治因液氨泄漏所致中毒性肺水肿病人8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654-2)及地塞米松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超声评价冬眠心肌再灌注的心功能变化

    目的:观察冬眠心肌再灌注前后局部心肌功能与整体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建立犬短期心肌缺血状态的冬眠心肌模型,利用超声心动图在缺血后5、15、30、60、120、180min 及再灌后5、10、15、30、60、120min 分别测量局部心肌功能指标─局部面积变化率(ΔA%)、局部轴长变化率(ΔH%)、局部心肌增厚率(ΔT%)以及整体心功能指标─每分搏出量(CO)、每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结果:冠脉狭窄后局部心肌与整体心脏功能明显降低(P<0.001),狭窄期间相对稳定在低水平范围.再灌注后心肌功能随之改善.结论:冬眠心肌收缩功能及整体心脏功能与冠脉血流量直接相关,冬眠心肌具有收缩储备能力,血运恢复后心脏功能可迅即恢复.

    作者:张广智;万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大鼠室旁核微量注射GABA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及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生理盐水对照组、蝇蕈醇组及氯苯氨丁酸组,经室旁核微量注射药物,在大鼠甩尾测痛模型上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室旁核微量注射蝇蕈醇和氯苯氨丁酸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的痛阈(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0.001),大提高痛阈分别为111.43±31.07%和124.24±29.44%,蝇蕈醇氯和苯氨丁酸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ABA受体激动剂在室旁核能降低动物的痛感受,但与GABA受体功能状态无关.

    作者:胡宗礼;黄晓萍;但汉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浅谈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改革

    终身教育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概念提出,很快就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已从理论探讨进入实践阶段,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总目标.终身教育的实践表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实践终身教育理想活跃的领域之一.终身教育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以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创建新型的学习组织,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作者:罗新茂;杨万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膀胱破裂20例诊治体会

    我院1988~1998年共收治各类膀胱破裂20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邹伟;邹慧芳;刘启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小剂量肝素和维甲酸在抢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中的作用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出血和微循环障碍发生率达72%~94%,几乎均为DIC所致.APL合并DIC死亡率极高,是内科危急重症.本文报道20例APL合并DIC应用小剂量肝素和维甲酸的治疗体会.

    作者:徐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