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芳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0月24日 ~2017年11月30日接收治疗的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以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均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治疗口腔黏膜反应,对照组(20例)均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口腔黏膜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d、5d、7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5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7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可有效治疗口腔黏膜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丽婵;卢柳岑;张叶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给予ICU脑出血患者优质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位曾经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某院ICU进行过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并按照入院的顺序将他们依次编号,从0~160号,试验组人员为单号,对照组人员为双号,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人员,采用优质干预护理的方式护理试验组人员,对比两组人员肺部感染几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3.75%)、住院时间(17.89±3.45)d以及死亡率(2.50%)都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抑制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的意义.
作者:赵绘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指细胞生理功能的衰减,包括增殖能力下降 、细胞周期停滞 、细胞凋亡 、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增加等现象.近期的研究显示,人们对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包括端粒缩短诱发凋亡 、线粒体损伤累积 、m T OR信号通路等,深入研究细胞衰老的机制可以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分析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以阐明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沈翌轩;田瑞娟;胡璐;肖家元;郑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与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儿科于2016年3月 ~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克洛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血清T NF-α 、PCT、IL-8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T NF-α 、PCT、IL-8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头孢克洛治疗,头孢克肟对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范莉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医宝库是现代养生取之不尽的源泉.以麦冬为例,通过中医古籍调研 、现代研究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整理出其作为药膳的常用处方.麦冬为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之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结合临床应用研究,正是肺燥咳嗽 、消渴 、热病伤津之药膳佳品.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优劣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例(104个结节),分别独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进行检查,记录肿块位置 、大小 、是否转移等信息,再将病理切片送检,并于术后对比实物肿块.结果:患者术后病理送检结果显示良性结节88例(84.62%),恶性结节16例(15.38%);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准确度 、灵敏度 、特异度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综上所述,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但存在分级重叠等不足,实际使用时应注意.
作者:曾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对应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将干预前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干预措施的18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前20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0%,术后长时间卧床 、多种合并症(≥2种)、肿瘤病理类型等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3),与年龄 、手术时间 、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等因素无关(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红玲;居红英;周雨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方法:研究病例选取自某院2012年1月 ~2018年5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胃穿孔患者共4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施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组(施行开腹修补术),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6.95±1.24)min、术中的出血量(12.59±1.26)mL、早期下床活动时间(15.96±1.25)h、排气时间(15.46±2.19)h、平均住院天数(4.71±1.69)d等与开腹组对比,结果显示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开腹组的21.4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忠荣;谢健;李转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急诊惊厥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急诊惊厥患儿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随访半年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S-100β 、NSE、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急诊惊厥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惊厥对其造成脑损害,降低预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永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5年7月 ~2017年7月某院收治的98例贫血患者,分成研究 Ⅰ 组 、研究 Ⅱ 组和对照组,对3组行血液检验,分析和比较检验结果 .结果:经过血液检验结果显示,研究 Ⅰ 组中RBC、RBC/MCV明显高于研究 Ⅱ 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 Ⅱ 组的RBC、Hb明显低于研究 Ⅰ 组和对照组,但其RDW明显高于研究 Ⅰ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 Ⅰ 组和研究 Ⅱ 组的MCH以及M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来说,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对临床诊断有利,同时可以对不同贫血类型进行鉴别.
作者:王志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 ~2016年12月手术室61名护生作为研究组,在带教中应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并选取2014年 ~2017年手术室轮转的61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 、带教效果及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生平均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带教后研究组护生在专业能力 、手术配合熟练度及对各手术医生习惯的熟悉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4% 、78.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应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可有效提高带教效果及护士的专业技能,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婧;汪孝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评估,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4月 ~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TCD检查,出院后进行90d的随访,根据TCD检查结果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正常,对照组34例异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90d后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4.12%(32/34),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23.53%(8/34),实验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通过TCD进行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岑坚兴;何苑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循证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循证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发生率为16%(8/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缓解负性情绪,而且可预防并发症.
作者:吴伟华;杨秋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工作中分层护理管理的应用意义.方法:观察组以2016年2月21日 ~2017年2月18日某院8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取2015年1月9日 ~2016年1月13日84名护理人员.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分层护理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 、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患者满意度及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基础护理 、文件书写 、健康教育 、操作技能分别为(96.71±1.09)分 、(95.44±0.78)分 、(97.93±0.88)分 、(98.71±0.37)分,患者满意度概率为97.00%,差错事件发生概率为3.00%,投诉概率为1.00%,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护理管理工作中予以分层护理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彭淑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4月 ~2017年2月10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作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B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症状缓解时间短于B组患者,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及复发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外周型乳腺炎患者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低于中央型乳腺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外周型乳腺炎患者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低于中央型乳腺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临床分型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及复发率,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刘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2月12515例经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观察血清总IgE以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结果: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 、小麦 、蛋白 、鱼虾 、腰果花生 、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 、蟑螂 、猫狗毛 、柳絮杨絮 、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结论: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中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牛奶 、小麦 、蛋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 、蟑螂 、猫狗毛为主,通过过敏原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为避免食入或接触过敏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天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 ~2017年9月在某院出生的296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507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红斑,对该50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其发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在此次研究中共507例新生儿患有新生儿红斑,其中男性新生儿261例,发生率为51.4%,女性新生儿246例,发生率为48.5%;(2)通过对新生儿红斑组与非新生儿红斑组的新生儿进行比较后发现,自然分娩 、胎龄 、出生时体重及夏季与冬季出生与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P<0.05);胎儿性别 、胎次 、产妇年龄 、羊水污染情况及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与自然分娩 、胎龄 、出生时体重及夏季与冬季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林淑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AGB)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分析对细胞因子 、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 ~2018年2月在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静脉输注rt-PA溶栓联合AGB抗凝和单用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Barthel指数(ADL-BI)评分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 、细胞因子T NF-α 、IL-6、N末端脑钠肽(N T-pro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烟酒嗜好 、基础疾病 、ACI起病时间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d时,NIHSS评分 、mRS评分及ADL-BI评分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动脉峰流速 、峰流速差 、平均流速及平均流速差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 、T NF-α 、IL-6、N T-proBNP及hCY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联合AGB抗凝治疗ACI能提高疗效,促进脑血流动力,降低血液粘性,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改善预后.
作者:杨洪清;罗飏;马俊;吴俊超;杨静清;唐荣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应用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发的感染患者100例,均为某院2015年10月 ~2017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n=50)与应用替考拉宁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患者病原菌总清除率经统计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重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例,应用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治疗,均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替考拉宁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有较高的病原菌清除率,在安全性上也居更高水平,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芳芳;朱坚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 ~2017年9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分层随机设计分为3组,A组地塞米松组(n=40)、B组托烷司琼组(n=40)和C组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n=40),观察并记录3组术后拔管至术后0~48h内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等情况.结果:术后0~48h,C组呕吐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术后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
作者:陈锡华;何丽萍;陆爱娇;黄献玲;韦春华;罗玉兰;施小彤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