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华;杨秋平
目的:比较不同大便隐血常规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自2016年5月 ~2017年1月收治的31例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粪便 、3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以及同期在院在50例正常医护人员的粪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匹拉米洞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所有患者的大便进行常规测定,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对大便隐血的检出率.结果:单克隆抗体法对正常人体大便隐血的检出率(10.0%)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12.0%)、单克隆抗体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3.5%)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0.3%)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克隆抗体法对下消化道肿瘤患者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0.3%)明显高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7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匹拉米洞法和单克隆抗体法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大便隐血常规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的特异性高于匹拉米洞法.
作者:马红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 ~2016年12月手术室61名护生作为研究组,在带教中应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并选取2014年 ~2017年手术室轮转的61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 、带教效果及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生平均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带教后研究组护生在专业能力 、手术配合熟练度及对各手术医生习惯的熟悉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4% 、78.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应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可有效提高带教效果及护士的专业技能,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婧;汪孝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 ~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降低了心率失常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 ~2017年11月,医院采用心肺复苏机治疗的对象30例纳入机控组,选择同期采用人工操作的心脏骤停的对象30例纳入人工组,对比复苏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复苏成功者相关指标以及复苏时间.结果:机控组复苏成功率 、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与人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复苏成功者术后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收缩压低于机控组,人工组二氧化碳分压 、复苏时间高于机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复苏以及复苏机复苏治疗在复苏成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人工复苏在指标改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吴仁杰;卢钊红;严建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某院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患者58例(2015年4月 ~2016年3月)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轻比重麻醉,观察组给予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 、心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毕的血压与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寒颤 、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的概率比较,P>0.05.结论: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效果可观.
作者:洪浩;贾婷;杨育英;何绮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肠梗阻手术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0例肠梗阻患者,通过抓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对照组为11.6%(7/6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58/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5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手术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艳瑾;杨秋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不同部位脑微出血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伴有CMBs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提供新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SWI扫描CMBs分为无 、有CMBs两组;进一步按CMBs解剖位置分为大脑皮层 、皮质下 、基底节及混合组,比较有无CMBs及其不同位置CMBs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测定血压血糖血尿酸与脑微出血CMBs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336例患者后纳入研究,其中182例患者有CMBs,154例患者无CMBs,CMBs检出率为54.2%;182例CMBs患者中大脑皮层组37例(20.3%),皮质下45例(24.7%),深部基底节组61例(33.5%),混合组39例(21.4%),4组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CMBs组相比,有CMBs的患者血压血尿酸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高尿酸水平和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s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湛彦强;邢变枝;张海栋;姚涛;段申汉;濮捷;曾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将2015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的为参照组(39例),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为试验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的胸痛缓解率 、冠状动脉再通率 、生存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冠脉再通率更高,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且治疗安全,更适合用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 ~2017年8月期间来某院就诊的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1例),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临床普通检验及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及检测有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检验总有效率分别为65.85% 、92.68%,实验组患者检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麒;赵春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在某院2015年1月 ~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在本研究患者中,内固定失效7例(8.9%);在Evans分型上,Ⅲ 、Ⅳ 和 Ⅴ 级治疗失败率(10.41%)高于 Ⅰ 、Ⅱ 级(6.67%);在内固定失效原因上,螺旋刀片切出占比(42.85%)高于髋内翻(28.57%)、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42%)及螺旋刀片退出(1.42%).结论: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效主要有螺旋刀片切出 、髋内翻等,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和康复计划,规范临床操作,才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失败率.
作者:黄力鹏;陈芒芒;潘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评估,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4月 ~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TCD检查,出院后进行90d的随访,根据TCD检查结果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正常,对照组34例异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90d后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4.12%(32/34),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23.53%(8/34),实验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通过TCD进行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岑坚兴;何苑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循证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循证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发生率为16%(8/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缓解负性情绪,而且可预防并发症.
作者:吴伟华;杨秋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与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儿科于2016年3月 ~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克洛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血清T NF-α 、PCT、IL-8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T NF-α 、PCT、IL-8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头孢克洛治疗,头孢克肟对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范莉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产妇,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B超监控下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宫腔镜的瘢痕憩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 、出血量 、恶露干净时间 、憩室腔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 B 超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疗效确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愈力 ,且能够明显缩短窒息腔大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王赵伟;邹秀卿;杨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血清维生素A(VA)、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 ~2016年时12月某院门诊及住院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作为呼吸道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的8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VA进行检测,运用免疫比浊法对IgA、Ig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RRTI儿童血清VA、IgA、Ig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呼吸道感染组V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组IgA、IgG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IgA、Ig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与IgA呈正相关(γ=0.311,P<0.05),VA与IgG无相关性(γ=-0.086,P=0.280).结论:RRTI的发生与VA含量及IgA、IgG水平密切相关,VA对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至关重要,治疗RRTI时注意补充VA及免疫调节剂,以降低RRTI的发生率.
作者:陈志远;李孟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利用IGRT技术,对ORFIT架固定,俯卧体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研究,确定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 V至计划靶区PT V的外放边界大小,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IGRT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均采用俯卧位,热塑定位膜联合ORFIT架固定.每位患者从放疗开始,连续3次行治疗前锥形束CT扫描,后续治疗期间不定期行CBCT扫描7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校正前的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9例患者共扫描290次图像,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分别为(0.20±0.06)cm、(0.27±0.10)cm、(0.19±0.07)cm.根据Van Herk等推导的摆位扩边公式外放边界=2.5Σ+0.7σ,推算出CT V至PT V的x、y、z轴方向上外扩边界为0.56cm、0.75cm、0.53cm.
作者:徐玉云;俞海东;林国峰;杨和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2月12515例经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观察血清总IgE以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结果: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 、小麦 、蛋白 、鱼虾 、腰果花生 、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 、蟑螂 、猫狗毛 、柳絮杨絮 、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结论: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中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牛奶 、小麦 、蛋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 、蟑螂 、猫狗毛为主,通过过敏原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为避免食入或接触过敏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天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 ~2017年9月在某院出生的296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507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红斑,对该50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其发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在此次研究中共507例新生儿患有新生儿红斑,其中男性新生儿261例,发生率为51.4%,女性新生儿246例,发生率为48.5%;(2)通过对新生儿红斑组与非新生儿红斑组的新生儿进行比较后发现,自然分娩 、胎龄 、出生时体重及夏季与冬季出生与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P<0.05);胎儿性别 、胎次 、产妇年龄 、羊水污染情况及胎膜早破与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红斑的发生因素与自然分娩 、胎龄 、出生时体重及夏季与冬季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林淑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讨对静脉输液外渗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组观察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治疗的80例静脉输血外渗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雁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使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2015年3月 ~2017年3月在某院进行诊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施予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参照组患儿施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 、咳嗽消退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短于参照组患儿(t=3.98、3.30、2.89,P<0.05);治疗组患儿总体有效率为98.00%,较参照组患儿的86.00% 高(χ2=4.89,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儿的痊愈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