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谭天照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 血清过敏原检查, 吸入性过敏原, 食入性过敏原
摘要:目的:分析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2月12515例经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观察血清总IgE以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结果: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 、小麦 、蛋白 、鱼虾 、腰果花生 、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 、蟑螂 、猫狗毛 、柳絮杨絮 、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结论: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中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牛奶 、小麦 、蛋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 、蟑螂 、猫狗毛为主,通过过敏原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为避免食入或接触过敏原提供科学依据.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某院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患者58例(2015年4月 ~2016年3月)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轻比重麻醉,观察组给予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 、心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毕的血压与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寒颤 、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的概率比较,P>0.05.结论: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效果可观.

    作者:洪浩;贾婷;杨育英;何绮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 ~2017年9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分层随机设计分为3组,A组地塞米松组(n=40)、B组托烷司琼组(n=40)和C组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n=40),观察并记录3组术后拔管至术后0~48h内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等情况.结果:术后0~48h,C组呕吐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术后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

    作者:陈锡华;何丽萍;陆爱娇;黄献玲;韦春华;罗玉兰;施小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观察右美托咪定腰硬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腰硬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5月 ~2017年12月子宫肌瘤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丙泊酚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和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对比各临床麻醉指标变化 、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心率指标和镇静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能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达到预期麻醉效果,能够控制不良事件 、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作者:邓运香;淮诗媚;李水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对静脉输液外渗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组观察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治疗的80例静脉输血外渗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雁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对应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将干预前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干预措施的18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前20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0%,术后长时间卧床 、多种合并症(≥2种)、肿瘤病理类型等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3),与年龄 、手术时间 、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等因素无关(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红玲;居红英;周雨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产妇,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B超监控下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宫腔镜的瘢痕憩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 、出血量 、恶露干净时间 、憩室腔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 B 超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疗效确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愈力 ,且能够明显缩短窒息腔大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王赵伟;邹秀卿;杨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给予ICU脑出血患者优质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位曾经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某院ICU进行过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并按照入院的顺序将他们依次编号,从0~160号,试验组人员为单号,对照组人员为双号,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人员,采用优质干预护理的方式护理试验组人员,对比两组人员肺部感染几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3.75%)、住院时间(17.89±3.45)d以及死亡率(2.50%)都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抑制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的意义.

    作者:赵绘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表面三维成像与断层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表面三维成像(3-DUS)与断层超声成像(T UI)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2163例产前筛查孕妇,均采用3-DUS、T UI技术对纳入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胎儿畸形检出情况 、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3-DUS+T UI畸形检查敏感性100.00% 明显高于单纯使用3-DUS敏感性71.62% 、T UI敏感性60.81%,3-DUS敏感性明显高于T UI(P<0.05);3-DUS+T UI、单纯使用3-DUS、T UI检查特异性无明显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表面三维成像与断层超声成像联合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显著,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用于产前筛查价值高.

    作者:邹定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某院急诊科在2016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中抽取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张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某院2016年9月 ~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维腰椎牵引治疗和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疗效标准(JOA)评分法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86%(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栢通;郑明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养生药膳之麦冬及其临床研究

    中医宝库是现代养生取之不尽的源泉.以麦冬为例,通过中医古籍调研 、现代研究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整理出其作为药膳的常用处方.麦冬为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之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结合临床应用研究,正是肺燥咳嗽 、消渴 、热病伤津之药膳佳品.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使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2015年3月 ~2017年3月在某院进行诊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施予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参照组患儿施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 、咳嗽消退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短于参照组患儿(t=3.98、3.30、2.89,P<0.05);治疗组患儿总体有效率为98.00%,较参照组患儿的86.00% 高(χ2=4.89,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儿的痊愈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韩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急诊惊厥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急诊惊厥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急诊惊厥患儿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随访半年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S-100β 、NSE、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急诊惊厥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惊厥对其造成脑损害,降低预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永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 ~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降低了心率失常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比较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 EG)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院40例CKD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A组(CKD1~2期)、B组(CKD3期)、C组(CKD4期)、D组(CKD5期未透析)与E组(CKD5期透析),各8例,均实施TEG与常规凝血检验对其进行检查,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1)5组患者T T、APT T、PT、INR、Fib、D-Dimer比较无差异(P>0.05);C组及E组Fib值高于A组(P<0.05);D组 、E组D-Dimer值比A组高(P<0.05);E组D-Dimer值比D组低(P<0.05).(2)D组 、E组R、K、Angl、M A、CI值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K、M A值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M A值比A组 、B组高(P<0.05);E组K值比B组低(P<0.05);E组Angl值比D组 、B组高(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检验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检测,可有效的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渊博;芦娟;梁映亮;张兴;尹志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 ~2017年5月间某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简称SAS评分)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一般心理会比较焦虑,而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凤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 ~2017年4月间某院急诊科接治的11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 、对照 、平行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57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应激性溃疡率为1.75%,尿路感染率为5.26%,下肢静脉血栓率为0,压疮率为1.75%,肺部感染率为7.0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荣若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纤支镜在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析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的疗效.方法:选择93例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者为某院2015年6月 ~2017年1月收治,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首先接受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纤支镜的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 、吸痰 、支气管肺泡关系后进行有创和无创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喉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 、吸痰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插管时间 、呼吸衰竭纠正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PIC出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在纤支镜的引导下接受气管插管 、吸痰 、支气管肺泡灌洗 、有创/无创及系统器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曹志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氯离子浓度与冠心病关联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氯离子(Cl-)浓度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了804例冠心病患者样本以及1215例正常对照样本,检测血清Cl-浓度,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 、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因素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病例组Cl-浓度平均值为(105.33±4.19)mmol/L,正常对照组Cl-浓度为(103.48±5.66)mmol/L.根据协方差分析,经对年龄 、性别 、高血压 、血清Na+、Ca2+、K+以及脂质水平等因素进行矫正后,Cl-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l-水平是冠心病发病及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振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优劣差异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优劣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例(104个结节),分别独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进行检查,记录肿块位置 、大小 、是否转移等信息,再将病理切片送检,并于术后对比实物肿块.结果:患者术后病理送检结果显示良性结节88例(84.62%),恶性结节16例(15.38%);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准确度 、灵敏度 、特异度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综上所述,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但存在分级重叠等不足,实际使用时应注意.

    作者:曾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