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王赵伟;邹秀卿;杨芳

关键词:宫腔镜, 切口憩室, 异常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产妇,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B超监控下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宫腔镜的瘢痕憩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 、出血量 、恶露干净时间 、憩室腔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 B 超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疗效确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愈力 ,且能够明显缩短窒息腔大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 EG)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院40例CKD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A组(CKD1~2期)、B组(CKD3期)、C组(CKD4期)、D组(CKD5期未透析)与E组(CKD5期透析),各8例,均实施TEG与常规凝血检验对其进行检查,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1)5组患者T T、APT T、PT、INR、Fib、D-Dimer比较无差异(P>0.05);C组及E组Fib值高于A组(P<0.05);D组 、E组D-Dimer值比A组高(P<0.05);E组D-Dimer值比D组低(P<0.05).(2)D组 、E组R、K、Angl、M A、CI值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K、M A值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M A值比A组 、B组高(P<0.05);E组K值比B组低(P<0.05);E组Angl值比D组 、B组高(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检验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检测,可有效的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渊博;芦娟;梁映亮;张兴;尹志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 ~2016年12月手术室61名护生作为研究组,在带教中应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并选取2014年 ~2017年手术室轮转的61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 、带教效果及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生平均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带教后研究组护生在专业能力 、手术配合熟练度及对各手术医生习惯的熟悉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4% 、78.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中应用去自我中心化模式可有效提高带教效果及护士的专业技能,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婧;汪孝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 ~2017年9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分层随机设计分为3组,A组地塞米松组(n=40)、B组托烷司琼组(n=40)和C组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n=40),观察并记录3组术后拔管至术后0~48h内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等情况.结果:术后0~48h,C组呕吐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术后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

    作者:陈锡华;何丽萍;陆爱娇;黄献玲;韦春华;罗玉兰;施小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并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近两年某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等,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贵要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下肢大隐静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静脉穿刺率(P<0.05);贵要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静脉穿刺(P<0.05).结论:导管堵塞 、静脉炎 、药液外渗等为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何亚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0月24日 ~2017年11月30日接收治疗的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以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均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治疗口腔黏膜反应,对照组(20例)均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口腔黏膜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d、5d、7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5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7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可有效治疗口腔黏膜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丽婵;卢柳岑;张叶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某院急诊科在2016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中抽取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张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肠梗阻手术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肠梗阻手术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0例肠梗阻患者,通过抓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对照组为11.6%(7/6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58/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5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手术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艳瑾;杨秋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有效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在某院进行手术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5例患者,麻醉后给予研究组患者地佐辛,参照组则不做任何处理,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能够有效地缓解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还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术中 、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应当广泛使用.

    作者:曾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药学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与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儿科于2016年3月 ~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克洛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血清T NF-α 、PCT、IL-8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T NF-α 、PCT、IL-8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头孢克洛治疗,头孢克肟对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范莉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 ~2017年5月间某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简称SAS评分)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一般心理会比较焦虑,而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凤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1月 ~2018年5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检查的6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参加此次孕妇均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维生素D水平,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维生素D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维生素缺乏孕妇16例,维生素不足孕妇为14例,维生素D充足孕妇为30例;(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维生素D水平比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数据差异显著(P<0.05);(3)将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纳入Pearson中发现,两者呈负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维生素D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可作为预防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方式.

    作者:芦娟;陈渊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5年7月 ~2017年7月某院收治的98例贫血患者,分成研究 Ⅰ 组 、研究 Ⅱ 组和对照组,对3组行血液检验,分析和比较检验结果 .结果:经过血液检验结果显示,研究 Ⅰ 组中RBC、RBC/MCV明显高于研究 Ⅱ 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 Ⅱ 组的RBC、Hb明显低于研究 Ⅰ 组和对照组,但其RDW明显高于研究 Ⅰ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 Ⅰ 组和研究 Ⅱ 组的MCH以及M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来说,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对临床诊断有利,同时可以对不同贫血类型进行鉴别.

    作者:王志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表面三维成像与断层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表面三维成像(3-DUS)与断层超声成像(T UI)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2163例产前筛查孕妇,均采用3-DUS、T UI技术对纳入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胎儿畸形检出情况 、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3-DUS+T UI畸形检查敏感性100.00% 明显高于单纯使用3-DUS敏感性71.62% 、T UI敏感性60.81%,3-DUS敏感性明显高于T UI(P<0.05);3-DUS+T UI、单纯使用3-DUS、T UI检查特异性无明显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表面三维成像与断层超声成像联合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显著,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用于产前筛查价值高.

    作者:邹定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急诊惊厥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急诊惊厥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急诊惊厥患儿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随访半年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S-100β 、NSE、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急诊惊厥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惊厥对其造成脑损害,降低预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永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循证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循证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发生率为16%(8/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缓解负性情绪,而且可预防并发症.

    作者:吴伟华;杨秋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行绳带疗法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月 ~2018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以及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基于康复治疗行绳带疗法,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及步行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下肢及步行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绳带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张林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某院2016年9月 ~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维腰椎牵引治疗和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疗效标准(JOA)评分法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86%(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栢通;郑明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细胞衰老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进展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指细胞生理功能的衰减,包括增殖能力下降 、细胞周期停滞 、细胞凋亡 、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增加等现象.近期的研究显示,人们对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包括端粒缩短诱发凋亡 、线粒体损伤累积 、m T OR信号通路等,深入研究细胞衰老的机制可以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分析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以阐明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沈翌轩;田瑞娟;胡璐;肖家元;郑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 ~2017年4月间某院急诊科接治的11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 、对照 、平行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57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应激性溃疡率为1.75%,尿路感染率为5.26%,下肢静脉血栓率为0,压疮率为1.75%,肺部感染率为7.0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荣若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