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王双

关键词: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 ~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降低了心率失常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 ~2017年9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分层随机设计分为3组,A组地塞米松组(n=40)、B组托烷司琼组(n=40)和C组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n=40),观察并记录3组术后拔管至术后0~48h内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等情况.结果:术后0~48h,C组呕吐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术后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

    作者:陈锡华;何丽萍;陆爱娇;黄献玲;韦春华;罗玉兰;施小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应用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发的感染患者100例,均为某院2015年10月 ~2017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n=50)与应用替考拉宁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患者病原菌总清除率经统计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重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例,应用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治疗,均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替考拉宁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有较高的病原菌清除率,在安全性上也居更高水平,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芳芳;朱坚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4月 ~2017年2月10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作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B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症状缓解时间短于B组患者,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及复发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外周型乳腺炎患者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低于中央型乳腺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外周型乳腺炎患者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低于中央型乳腺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临床分型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回乳率 、脓肿形成率及复发率,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刘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结果:实验组HP根除率以及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疾病半年复发率 、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几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意义重大.

    作者:黄森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对静脉输液外渗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组观察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治疗的80例静脉输血外渗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雁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收治的33例需行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术,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比较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除并发症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的置管效率高,可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

    作者:余雪梅;刘海芬;林兴艺;伍晓兰;吴翠连;韩雨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颅咽管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和分析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 ~2017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所有颅咽管瘤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放手术,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7.5% 临床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高于比对照组的4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显微辅助下行颅咽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峰涛;赵中甫;王冠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分析

    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在某院2015年1月 ~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在本研究患者中,内固定失效7例(8.9%);在Evans分型上,Ⅲ 、Ⅳ 和 Ⅴ 级治疗失败率(10.41%)高于 Ⅰ 、Ⅱ 级(6.67%);在内固定失效原因上,螺旋刀片切出占比(42.85%)高于髋内翻(28.57%)、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42%)及螺旋刀片退出(1.42%).结论: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效主要有螺旋刀片切出 、髋内翻等,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和康复计划,规范临床操作,才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失败率.

    作者:黄力鹏;陈芒芒;潘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

    目的:分析131 I治疗后辐射剂量变化情况,为个体化治疗以及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 ~2017年5月收治并采用131 I治疗85例,均为甲状腺癌患者,131 I剂量2500~7065MBq,平均(5176.4±1150.1)MBq.γ 辐射测量仪在0.5、1、2、3m处测量辐射剂量率,从首日开始,隔1日测量1次,连续1周;1周后每隔7日测量1次,直至化服药后28日.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 、距离上升,131 I治疗对象辐射剂量率逐渐下降.在第7日后,14、21、28日,0.5m、1m范围内剂量率逐渐下降(P<0.05);2m、3m范围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半衰期逐渐延长,在治疗前3日,患者的半衰期平均为1.07日,1周后半衰期接近131 I物理半衰期.≥115uSv/h者年龄 、复发 、全切比重与 ≤115uSv/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 I所致辐射剂量在早期较高,在1周后相对平稳.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0月24日 ~2017年11月30日接收治疗的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以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均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治疗口腔黏膜反应,对照组(20例)均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口腔黏膜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d、5d、7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5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7d时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可有效治疗口腔黏膜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丽婵;卢柳岑;张叶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IGRT技术的直肠癌俯卧位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的研究

    目的:利用IGRT技术,对ORFIT架固定,俯卧体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研究,确定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 V至计划靶区PT V的外放边界大小,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IGRT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均采用俯卧位,热塑定位膜联合ORFIT架固定.每位患者从放疗开始,连续3次行治疗前锥形束CT扫描,后续治疗期间不定期行CBCT扫描7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校正前的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9例患者共扫描290次图像,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分别为(0.20±0.06)cm、(0.27±0.10)cm、(0.19±0.07)cm.根据Van Herk等推导的摆位扩边公式外放边界=2.5Σ+0.7σ,推算出CT V至PT V的x、y、z轴方向上外扩边界为0.56cm、0.75cm、0.53cm.

    作者:徐玉云;俞海东;林国峰;杨和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痛风知识教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给予痛风知识教育干预对其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在2013年1月 ~2017年9月期间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将其中54例合并有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痛风知识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尿酸水平及血脂水平等.结果:干预前两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 、TC、TG、LDL-L等血脂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行痛风知识教育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脂水平,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麦允珍;梁翠贤;林美桂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大便隐血常规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大便隐血常规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自2016年5月 ~2017年1月收治的31例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粪便 、3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以及同期在院在50例正常医护人员的粪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匹拉米洞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所有患者的大便进行常规测定,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对大便隐血的检出率.结果:单克隆抗体法对正常人体大便隐血的检出率(10.0%)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12.0%)、单克隆抗体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3.5%)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0.3%)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克隆抗体法对下消化道肿瘤患者大便隐血的检出率(90.3%)明显高于匹拉米洞法检测出的大便隐血的检出率(7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匹拉米洞法和单克隆抗体法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大便隐血常规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的特异性高于匹拉米洞法.

    作者:马红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关于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 ~2017年8月期间来某院就诊的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1例),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临床普通检验及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及检测有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检验总有效率分别为65.85% 、92.68%,实验组患者检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麒;赵春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纤支镜在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析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的疗效.方法:选择93例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者为某院2015年6月 ~2017年1月收治,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首先接受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纤支镜的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 、吸痰 、支气管肺泡关系后进行有创和无创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喉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 、吸痰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插管时间 、呼吸衰竭纠正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PIC出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在纤支镜的引导下接受气管插管 、吸痰 、支气管肺泡灌洗 、有创/无创及系统器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曹志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目的:分析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2月12515例经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观察血清总IgE以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结果: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 、小麦 、蛋白 、鱼虾 、腰果花生 、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 、蟑螂 、猫狗毛 、柳絮杨絮 、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结论: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中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牛奶 、小麦 、蛋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 、蟑螂 、猫狗毛为主,通过过敏原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为避免食入或接触过敏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天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并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近两年某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等,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贵要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下肢大隐静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静脉穿刺率(P<0.05);贵要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静脉穿刺(P<0.05).结论:导管堵塞 、静脉炎 、药液外渗等为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何亚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翻瓣微创技术在牙齿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牙齿种植中应用不翻瓣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 ~2017年11月在某院接受牙齿种植的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以常规翻瓣技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给以不翻瓣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观察组手术时间 、疼痛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激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24.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分析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齿种植中应用不翻瓣微创技术可显著提升种植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疼痛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激素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谭智;刘萍;杨晶;青松;刘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恶性淋巴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心脏改变的监测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恶性淋巴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N T H)治疗后心脏改变的监测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5年4月 ~2018年4月收治的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 HL)患者,行CHOP方案化疗.结果:在化疗至第2、4、6疗程时,GLS相比化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GCS、GRS在第6疗程时,出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运用2D-STI技术,能够早期发现N HL者AN T H化疗后的心脏功能改变,可用作对患者AN T H化疗后亚临床期心脏功能减退情况的监测.LVtw与GLS的减低负相关于AN T H累积剂量.

    作者:杨汇娟;魏伟;贾月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116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116例子宫肌瘤中的临床优势及疗效.方法:调研2013年1月 ~2015年1月在某院确诊并诊治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自愿选择开腹剔除子宫肌瘤,观察组患者自愿选择经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调研并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并术后1年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3.44%,对照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5.17%,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6±0.7)h、出血量(195±40.0)ml、住院时间(5.00±2.00)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手术及住院时间,具有微创口,并发症少,疼痛小等优势,被广大患者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秋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