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败血症80例临床资料报道分析

陈少丽;麦秀连;严越秀;乔萍;李南洋;区肇真

关键词: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特点, 病原菌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这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验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吐沫、咳嗽、拒乳/吮乳差、体温异常、反应差、呕吐、腹泻以及皮肤脓疱等,与其他症状相比,黄疸症状患儿较多(P<0.05);患儿的合并症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脐炎、肺炎、脓疱疮、脑膜炎(化脓性)、脑病(缺氧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颅内出血;药敏结果为: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头孢吡肟类抗生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经综合治疗后,97例治愈,3例自行出院(失访).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综合治疗(抗生素为主).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阴道镜和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和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某院接受调查的200例女性,纳入年龄范围为20~55岁.对纳入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检查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胞学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指标分别为73.3%、96.7%、30%、98.3%.;电子阴道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指标分别为70%、95.2%、12.7%、98.3%.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97.8%,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92.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电子阴道镜及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早期筛查及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依据患者的需求或医院的设备等确定佳检测方案.

    作者:王菊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儿童急性肾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儿童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在某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儿中随机抽取出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间歇性血液滤过(I H D)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存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存活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h、24h、48h的BUN、Cr、K+、Na+、PCO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P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pH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儿童急性肾衰竭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儿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波消融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对比分析微波消融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块型肝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经某院诊断并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消融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块型肝癌,对照组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块型肝癌,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以及随访3年后患者生存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2.86%),治疗组3年随访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波消融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块型肝癌,临床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书立;黄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强化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评价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强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重型β-地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常规组、干预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口腔黏膜炎、出血、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发症合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护理模式确实可降低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张成芳;李辉;沈菲;赵娟;任绮华;陈广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按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P组(丙泊酚复合麻醉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麻醉组),每组各45例,手术过程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一般手术情况,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2d,3d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第2 d S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P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可降低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术后均可逐步恢复,其中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患者认知功能的时间短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勇;范军朝;洪道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80例临床资料报道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这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验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吐沫、咳嗽、拒乳/吮乳差、体温异常、反应差、呕吐、腹泻以及皮肤脓疱等,与其他症状相比,黄疸症状患儿较多(P<0.05);患儿的合并症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脐炎、肺炎、脓疱疮、脑膜炎(化脓性)、脑病(缺氧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颅内出血;药敏结果为: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头孢吡肟类抗生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经综合治疗后,97例治愈,3例自行出院(失访).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综合治疗(抗生素为主).

    作者:陈少丽;麦秀连;严越秀;乔萍;李南洋;区肇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166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3例,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实验组口服非布司他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0.84%)例,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2(2.4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采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采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取84例某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双盲分组后,对照组42例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倍他乐克+通心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疗效(92.86%)、心电图改善疗效(85.71%)均较对照组(80.95%、71.43%)高,差异显著(P<0.05);血脂指标方面,治疗前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蔡俊;邱敬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品管圈对提升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品管圈对提升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效果.方法:2014月4月~2015年10月,品管圈活动小组共同完成急诊救护患者87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按照急诊科常规优质护理服务路径,救护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安全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来自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80例.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药物三联组和药物四联组,药物三联组给予三联疗法,药物四联组给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腹部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前和用药4周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药物四联组相较于药物三联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溃疡愈合、腹部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邓忠耀;古丹丹;邓文轩;傅延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咖啡酸片预防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预防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吉西他滨针1000mg/m2,d1,8,顺铂针75mg/m2,d1-3.观察组予开始化疗第1d给予咖啡酸片0.3g,口服,3次/d.2个周期后根据患者白细胞减少情况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肌注升白细胞治疗,观察白细胞的下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使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所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无明显白细胞下降2例,Ⅰ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3.0~4.0×109/L)13例,Ⅱ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2.0~3.0×109/L)8例,Ⅲ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1.0~2.0×109/L)5例,Ⅳ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0~1.0×109/L)2例,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咖啡酸片对预防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学军;徐士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并讨论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临床护理疗效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来某院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设亲情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亲情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疗效、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焦虑症患者施以亲情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反馈良好,可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文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产前护理对产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实施产前护理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前综合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对两组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的有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的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实施产前护理方案效果显著,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加大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春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情况,并分析患者血钠水平与临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液体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某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123例作为研究资料,按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水平组(n=38)、正常血钠水平组(n=40)和高血钠水平组(n=45).对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钠水平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APACHEⅡ评分以及死亡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钠离子浓度、GO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致死率,方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低血钠水平组、正常血钠水平组的钠离子浓度与GO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致死率无相关性(p均>0.05),但高血钠水平组的钠离子浓度与GOS评分表现出负相关性(P<0.05),高血钠水平组的钠离子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和致死率表现出正相关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发高血钠症,其血钠水平不仅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应及时纠正,旨在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预后.

    作者:金鹏程;郑伟明;童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行为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某院开展健康体检的116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受检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受检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受检者护理后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接受率为96.6%,其宫颈癌症状、疾病危险因素、个人防治措施、早期筛查目的、宫颈检查项目以及HPV检查作用等认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适龄女性开展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可促进宫颈癌早期筛查开展几率,对普及早期筛查认知行为与抑制宫颈癌发病均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李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预防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预防的作用,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0例供应室工作人员在2015年以前未采用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后,医院发生感染的例数与2015年后采用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后医院发生感染的例数进行比较,探究差异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2015年前未实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其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118例,2015年后对供应室实施消毒灭菌监测,其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12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出现医院感染的例数,从而保证医院感染源的减少,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杨民欣;吴梅娇;梁秀华;刘廷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比例及其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比例及其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择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来某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观察组)和腹膜透析的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高压率、心脏指数与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脏指数与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其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重视.

    作者:胡菂菂;欧阳楚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原因分析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某院使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等;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二者都属过敏反应,合计71例,占73.96%;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年龄、自身体质问题以及丹参制剂工艺等.结论:为控制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生产流程上务必对药品质量严格把关,临床上注意丹参注射液适用的症状,配伍合理,用药合理.

    作者:喻革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对耐受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对耐受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耐受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联合强的松治疗,治疗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53.3%(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治疗糖皮质激素耐受的重症肌无力效果显著,优于硫唑嘌呤联合强的松治疗.

    作者:韩秀娟;李培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析检测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某院收治的糖尿病肾损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微量蛋白水平(主要包括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并针对性统计分析微量白蛋白水平,综合评价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阳性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所有微量蛋白阳性检出例数基本为0,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22.6±9.4),对照组为(9.3±3.1),统计学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临床诊断,其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曾繁昌;曾繁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