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雄飞
目的:探究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预防的作用,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0例供应室工作人员在2015年以前未采用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后,医院发生感染的例数与2015年后采用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后医院发生感染的例数进行比较,探究差异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2015年前未实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其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118例,2015年后对供应室实施消毒灭菌监测,其发生医院感染例数为12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出现医院感染的例数,从而保证医院感染源的减少,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杨民欣;吴梅娇;梁秀华;刘廷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某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事故主要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沟通能力差、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强度大等因素有关.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改进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能水平低、沟通能力差.通过对急诊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习等对策,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吴瑞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某院就诊并接收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5例患者,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4%,对照组71.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相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LVEF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敏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0例EV71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有合并症分为重症组(20例)及普通组(2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于某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CD19+、CD56+百分数.结果:重症组外周血B细胞、CD19+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较高,CD56+、CD3+、CD4+、CD8+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EV71型HFMD患儿的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该变化幅度加大.
作者:陆媚婷;陈素萍;黎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体力恢复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P<0.01;(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1.25%)和冠脉再狭窄发生率(3.75%)更低,P<0.05或P<0.01.结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体力恢复及减少再狭窄等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李燕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接受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意义.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某院就诊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可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性护理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PaO2分别为(81.27±5.79)mmHg、(79.97±8.88)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PaCO2、AaDO2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但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4.2±0.9)d,则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5±0.8)d,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接受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及其护理意义显著,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治疗预后.
作者:余丽芳;汤巧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AO原则及患者病情不同,给予患者简单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钛板螺钉内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对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92例功能满意,3例功能认可,1例功能不满意,手术治疗满意度为95.23%.治疗前,桡骨尺偏角平均值、掌倾角分别为(28.1±3.0)°、(15.5±2.8)°,治疗后平均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20.1±2.5)°、(8.6±2.5)°,治疗后平均尺偏角和掌倾角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与手术治疗可大限度恢复桡骨及持股关节面平整、尺偏角、相对长度及掌倾角具有重要作用,术后加以适当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促进腕关节恢复.
作者:芦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对综合保健方案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某院自2013年1月~2016年3月所就诊的75例门诊更年期妇女,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更年期妇女分为常规指导组和综合保健组.常规指导组给予常规身体检查和指导,综合保健组增加心理保健、药物保健、生活保健等综合保健方案.评价指标:(1)护理工作满意率;(2)干预前后情绪状态(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3)围绝经期功血、骨质疏松、失眠等的发生率.结果:(1)综合保健组更年期妇女护理工作满意率比常规指导组高,比较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综合保健组干预后情绪状态(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显著与常规指导组相比更好,比较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综合保健组围绝经期功血、骨质疏松、失眠等的发生率显著与常规指导组比更低,比较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给予心理保健、药物保健、生活保健等综合保健方案,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减少围绝经期功血、骨质疏松、失眠等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陆艳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CRRT联合应用于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实验组25例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CRRT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显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快及显愈率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灌流CRRT联合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肾功能恢复时间快、显愈率高等特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庄瑞强;袁运生;张海钢;吴京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某院开展健康体检的116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受检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受检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受检者护理后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接受率为96.6%,其宫颈癌症状、疾病危险因素、个人防治措施、早期筛查目的、宫颈检查项目以及HPV检查作用等认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适龄女性开展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可促进宫颈癌早期筛查开展几率,对普及早期筛查认知行为与抑制宫颈癌发病均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李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肠旋转不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3年1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肠旋转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肠旋转不良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保证安全有效,让患者较快恢复,充分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恩就;龚志军;卿笃桔;刘虹;黎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强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重型β-地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常规组、干预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口腔黏膜炎、出血、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发症合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护理模式确实可降低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张成芳;李辉;沈菲;赵娟;任绮华;陈广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采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取84例某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双盲分组后,对照组42例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倍他乐克+通心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疗效(92.86%)、心电图改善疗效(85.71%)均较对照组(80.95%、71.43%)高,差异显著(P<0.05);血脂指标方面,治疗前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蔡俊;邱敬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术中维持不同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ETCO2在35~39mmHg)50例和观察组(PETCO2在40~45mmHg)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d MMSE检测评分以及POCD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后7d,观察组的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调控PETCO2在40~45mmHg可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POCD,且术中呼吸参数调整较平稳.
作者:朱新青;汤志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试析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压、LVMI、LVM值下降程度及SF-36各维度评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黄杏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比例及其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择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来某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观察组)和腹膜透析的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高压率、心脏指数与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脏指数与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其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重视.
作者:胡菂菂;欧阳楚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儿童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在某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儿中随机抽取出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间歇性血液滤过(I H D)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存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存活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h、24h、48h的BUN、Cr、K+、Na+、PCO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P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pH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儿童急性肾衰竭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儿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按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P组(丙泊酚复合麻醉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麻醉组),每组各45例,手术过程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一般手术情况,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2d,3d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第2 d S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P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可降低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术后均可逐步恢复,其中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患者认知功能的时间短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勇;范军朝;洪道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复杂性肾结石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得复杂性肾结石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微创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复杂性肾结石疾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微创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复杂性肾结石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巧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微创术式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在某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中随机选出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家属选择的手术方法将其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中患者48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腹腔镜微创术式对患儿的损伤小,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该术式治疗.
作者:都敏;张环;黄海球;熊进文;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