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史玉林
本文采用西黄丸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就诊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172例.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确诊.
作者:赵爽;史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将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双极电凝组和超声刀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预后等.结果 手术时间双极电凝组(90.64±10.72)min,超声刀组(89.11±10.23)min.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213);术中出血量双极电凝组(78.72±25.27)mL,超声刀组(99.23±28.89)mL,双极电凝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超声刀组(P=0.000);两纽术中并发症、住院天数、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双极电凝的操作技巧,双极电凝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的能源器械.
作者:陈露诗;李光仪;林娟;吴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性激素通过与各种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信号网络,共同调控肌瘤的生长.绝经后由于卵巢激素水平下降,大多数子宫肌瘤呈萎缩趋势,但部分患者绝经后子宫肌瘤不萎缩或反而增大甚至恶变引起临床症状.在此对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以便加深对其发生发展的认识,有助于对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正确的诊疗措施.
作者:吴晓慧;李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丁依玲(主持人,产科教授):我们请各兄弟科室专家参加一疑难病例讨论,通过回顾分析,以探讨诊疗中的不足及成功之处,从而提高我们的医疗水平.首先请住院医师介绍病史.
作者:张丽娟;蒋玉蓉;丁依玲;朱付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黑血成像MRV可显示血管与周围结构关系,评价新鲜和陈旧血栓.TOF MRV和PC MRV 较少使用.FBI MRV可显示静脉腔内血栓.DCE MRV较多地用于静脉血栓的诊断.CTV是诊断静脉血栓性疾病有参考价值的检查方法.在静脉血栓检查中,MRV优于CTV.
作者:任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孕产期肺栓塞(PE)较同龄非孕妇女发病率高5倍,有20%~30%发生猝死,早期发现PE并进行筛检和确诊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急救手段为对症治疗、抗凝、溶栓,必要时手术治疗.
作者:王晓玲;王德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和静脉血栓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各脏器,是临床常见疾病,是造成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与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静脉血栓性疾病(VTE)主要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为1/2000,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
作者:狄文;吴震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界性羊水过少静脉补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以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为诊断的病例,在5.0cm<羊水指数(AFI)≤8.0cm且除外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的118例中选取病例进行观察,静脉补液治疗组(研究组)选取入院后无应激试验(NST)有反应型、补液前后均有超声检查记录;随机选取同时期未补液治疗,NST有反应型、入院后有两次超声检查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大羊水池深度(AFD)及A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符合条件的研究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产妇的平均孕周,产妇年龄,治疗前的羊水量以及两次检查间隔的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静脉补液治疗后,AFD和AFI分别为(3.7±1.1)cm,(7.8±1.7)c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分别为(2.7±0.9)cm,(5.9±1.5)cm](P均<0.05);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前后两次超声检查结果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AFD由(2.8±1.1)cm显著升高至(3.6±0.8)cm,AFI由(6.3±1.7)cm显著升高至(8.1±2.4)cm,P均<0.05.结论 在临界性羊水过少的病例中,传统的静脉补液治疗是否值得应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在多数胎心监护正常的病例中是没有必要的.对于羊水过少的诊断有必要动态观察,不能仅以1次检查的临界性羊水过少作为剖宫产指征.
作者:宋薇薇;魏军;王颖;李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因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自愿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116例,按宫颈转化区下限即生理鳞柱交界区是否可见将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分为3型,比较3型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活体组织学检查的情况,并作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在1116例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中,其中Ⅲ型宫颈转化区即宫颈光滑者占31.6%,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27.6%,2例为浸润癌;Ⅱ型宫颈转化区即宫颈基本光滑者占38.4%,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宫颈癌前病变者达38.6%.阴道镜检查的不正常阴道镜图像在宫颈炎症中均有表现.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患者罹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构成比经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Ⅱ型转化区组高.结论 阴道镜不能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第一阶梯的筛查,Ⅱ型宫颈转化区较易罹患CIN,需高度重视宫颈基本光滑者的癌前病变筛查.
作者:黄瑾;阳丽君;苏园园;何惠嫦;李远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环丙孕酮(CPA)联合二甲双胍与罗格列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重度胰岛素抵抗(IR)患者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科就诊的84例PCOS伴重度IR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A组33例给予CPA、二甲双胍及罗格列嗣治疗;B组26例给予CPA和罗格列酮治疗;C组25例给予CPA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3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性激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用药3个月A、B、C组血清雄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3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治疗后Homa IR、Homaβ、AUCIN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Homa、AUCINS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PCOS合并重度IR的患者,CPA联合二甲双胍和罗格列嗣治疗效果较好,比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分别单独与CPA联合用药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魏巍;周莉莉;孙壮状;桑敏;关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胎盘是母胎界面维持胎儿在宫内营养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血栓形成与不良妊娠结局如反复自然流产、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等密切相关.遗传性和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母体及胎儿胎盘循环等高危因素可导致胎盘血栓形成.临床应重视胎盘血栓形成的诊治及预防.
作者:赵爱民;狄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及相关新技术在血管方面应用日趋普遍,超声检查方便、无创、无禁忌证,图像直观,对诊断血栓形成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超声检查在静脉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芬;常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1例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3例患者通过12个微卫星序列多态性位点检测,从遗传学水平证实为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结果 21例患者初诊明确诊断者仅3例,均接受了多药联合化疗结合手术的综合治疗,平均化疗疗程数10个.15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平均随访时间71.4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79.4%.结论 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微卫星序列多态性位点检测是明确卵巢绒癌非妊娠性来源的有效检测手段.采用规范的联合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患者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
作者:焦澜舟;向阳;赵峻;崔全才;冯凤芝;万希润;杨秀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七切面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学院母胎医学中心对妊娠18周以上的2000例单胎孕妇进行胎儿系统结构筛查的同时进行胎儿心脏七切面联合扫查,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终止妊娠者进行胎儿尸体心脏解剖;继续妊娠者,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000例单胎妊娠胎儿中,终四腔心切面获取率为99.0%,其中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和上下腔静脉切面的获取率分别为92.5%、90.9%、98.5%、86.8%、84.6%和91.6%.心脏筛查中,脊后位时心脏七切面的获取率均在80%以上.2000例单胎妊娠胎儿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9例,发生率为0.95%.产前诊断13例(其中误诊1例),漏诊7例,误诊1例,诊断敏感性63.2%、特异性99.9%.结论 七切面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切实可行,能在产前诊断出大部分心脏畸形,尤其是心脏复杂畸形.
作者:徐燕;胡娅莉;茹彤;顾燕;杨燕;戴晨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妇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急性大范围栓塞可导致猝死.通过P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以及对临床疑似病例的预测评分,早期识别PE.高危患者应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做到早期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溶栓、抗凝等治疗.
作者:王悦;王建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产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影响生活质量.现对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6年间8例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作一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姚岚;魏鏡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孕产妇较少见的危重并发症,常见于产后2~3周,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多数患者表现头痛等不适.所以,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其治疗包括抗凝、脱水、降颅压等综合措施.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伴有子痫前期者继续应用硫酸镁解痉,降压等.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易栓症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指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一种疾病状态.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易栓症患者如果没有血栓栓塞家族史,一般不需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易栓症患者发生血栓时是否延长抗凝时间需要通过评估复发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个体化处理.
作者:周建军;胡娅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口服避孕药物可增加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凝血系统遗传异常状态者(如先天性抑凝血物质缺乏、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者)服用口服避孕药物后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因此,对选择口服避孕药物进行避孕的女性,尤其是有静脉血栓性疾病家族史、既往史以及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在服药前应系统咨询并考虑进行遗传学筛查.
作者:张帝开;秦君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盆腔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见受累的静脉是右侧卵巢静脉,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在考虑其他疾病进行检查过程中意外发现,超声、CT和MRI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静脉应用抗生素和全身使用肝素是两项重要治疗措施,但肝素的使用目前仍存在分歧.
作者:罗营;岳天孚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