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军;蒋琰瑛;吴展;叶金艳;沈雪群
例1.患者30岁,G3P0.因盆腔粘连分解术后4年,人流后不孕2年来我院要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右输卵管壶腹部积水,左输卵管全周粘连.月经规律,排除妇科和内分泌疾病,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TORCH检测均阴性,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4次IVF-ET:3次长方案、1次短方案超促排卵,均未孕.
作者:李蕾;李尚为;靳松;罗珊;汪燕;秦朗;樊伟;唐宗蓉;黄仲英;马黔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方法简便、精神负担小等优点已作为非手术流产方式选择及可接受性的共识.目前陆续有药物流产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间隔等方面系统研究报道,完善各国药物流产常规及制定规范流程,可借鉴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资料.药流不全及流产后出血时间长仍是当前临床关注问题.
作者:孟瑜;方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探讨宫颈癌宫旁浸润(parametrial infiltration)及脉管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宫颈癌分期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提高分期诊断符合率、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546例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宫旁和脉管浸润与分期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中Ⅱb期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5.9%)低;脉管浸润的发生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两者有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示宫旁浸润与肿瘤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脉管浸润与肿瘤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示肿瘤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有关,与脉管浸润相关的因素有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结论 宫旁浸润是临床分期的难点,脉管浸润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两者均可通过对内生型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的识别来协助判断.
作者:柴青;郄明蓉;万晓丽;张健;侯敏敏;王红静;刘辉;郑艾;彭芝兰;曹泽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过夜培养后精子活率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811个常规IVF受精后精子过夜培养后的活率.分为过夜精子活率<20%组(A组),过夜精子活率20%~80%组(B组),过夜精子活率>80%组(C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结果 A组受精率(47.6%)或B组受精率(57.2%)明显低于C组受精率(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夜精子活率<80%组(A组+B组)的可用胚胎率(72.1%)低于活率>80%组(7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过夜培养对受精率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作者:朱静怡;吴昱琪;闫丽盈;李明;刘平;乔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我国对避孕的界定是指在受精卵着床前,通过人工的手段干扰排卵、受精或着床,达到阻止妊娠发生的目的.一些西方国家或某些宗教认为受精卵即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故将干扰着床的避孕方法也视为人工流产,这种观点尚未被多数国际社会所接受.
作者:吴尚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合适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个体化强化+巩固治疗方案;每月1个疗程,口服+阴道用药强化治疗.口服用药:伊曲康唑0.1g每日2次,连用5d或酮康唑0.2g每日2次,连用5d或氟康唑150mg 1次或150mg每3日1次,连用2次后150mg/周;配伍阴道用药:制霉菌素阴道栓每晚40万单位,连用7d或克霉唑阴道栓每晚0.1g,连用7d或凯妮汀0.5g/周或两性霉菌B泡腾片每晚10mg,连续6d.症状消失伴真菌学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10个疗程.结果 (1)RVVC发生率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4.4%.(2)69例RVVC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73.9%,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21.7%.(3)药敏结果显示口服药中酮康唑敏感率为94.2%,氟康唑75.4%,伊曲康唑62.3%,特比奈芬仅43.5%;阴道用药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菌B敏感率为100.0%,克霉唑94.2%敏感,咪康唑53.6%敏感.(4)治疗有效率91.3%.停药后3、6、12个月远期治愈率为81.2%、73.9%和69.6%.结论 RVVC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选择敏感药物强化+巩固治疗是治愈RVVC有效措施.
作者:祝建军;蒋琰瑛;吴展;叶金艳;沈雪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人工流产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特别人工流产后可能会出现继发不孕、生殖免疫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再生障碍等.为避免重复性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后服务很重要,它主要包括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并强调了服务中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作者:韩字研;马黔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妇女两次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计算其倍数增长规律,从而预测各种不良妊娠及多胎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758个IVF妊娠周期,将妊娠妇女分为7组,生化妊娠组(A),胚胎停育组(B),宫外孕组(C),单胎妊娠组(D),双胎妊娠组(E),三胎妊娠组(F),宫内孕合并宫外孕组(G),计算七组妊娠妇女14d及21d的血清HCG中位数水平及其倍数增长.结果 血清HCG中位数水平随着异常妊娠至正常妊娠逐渐增加,移植后14~21d HCG的增长倍数在A、B、C、D、E、F、G组分别为0.7、7.51、10.14、15.99、15.45、18.52、11.93.结论 移植后14d至21d HCG的增长倍数大于15预示正常妊娠结局,14d及21d的血清HCG定量结合倍数增长可以预测不同妊娠结局.
作者:迟洪滨;乔杰;李红真;刘平;马彩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手术切净率进行术前评估,以利于新辅助化疗后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使患者免于不必要的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CT或MRI结果及有无腹水从而对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进行术前评估.14例无法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新辅助化疗后研究其血清CA125水平对其手术切净率的影响.结果 首次手术后进行了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者50例,肿瘤大块切除术者16例,14例无法切除者先进行了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全部进行了二次手术切除.CA125≤450 kU/L,作为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40%.12例腹膜弥漫性增厚和有大量腹水存在的患者中,仅4例(33%)实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结论 结合有无腹水、CT或MRI检测结果及血清CA125值可提高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预测价值.新辅助化疗有利于控制腹水,提高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手术切除率,了解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刘红;张国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文章主要介绍生育前避孕方法的选择,通过咨询,知情选择,提供完整准确的避孕节育知识和信息,帮助未生育妇女选择正确的避孕方法.避孕方法选择的原则遵循有效、安全、可以获得、可接受、可负担得起.
作者:范光升;李春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30多年来,世界上发展了一系列事后补救措施(紧急避孕、黄体期避孕和催经止孕)避免意外妊娠.本文就目前这类药物性补救措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一介绍和分析.
作者:程利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12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行50g糖筛查试验(GCT)的孕妇2932例,50gGCT结果异常者再行75g糖耐量试验(OGTT).将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146例作为GDM组,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孕妇164例作为GIGT组,随机抽取50gGCT阴性的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DM发病率为5.0%,GIGT发病率为5.6%.妊娠期糖代谢异常(CDM和GIGT)发病率为10.6%.GDM组子痫前期发生率5.5%,羊水过多发生率9.6%,巨大儿发生率26.0%,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8.2%,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5.5%;GIGT组子痫前期发生率1.2%,羊水过多发生率5.5%,巨大儿发生率12.8%,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8%,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5.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M、CIGT组与对照组间年龄≥30岁、体重指数≥24、不良孕产史、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糖尿病家族史这些高危因素间存在差异.结论 GDM可对母儿造成多种危害.GIGT对母儿可造成与GDM相似的影响.孕期应常规进行糖代谢异常筛查,尽早进行干预、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晶鑫;任冉;尚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口服避孕药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避孕措施之一,然而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可能会因为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导致避孕效果降低,甚或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避孕药也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增加其他药物的毒副反应.
作者:陈绣瑛;黄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HPV-DNA分型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同时行宫颈细胞学筛查以及HPV-DNA分型检测其中宫颈细胞学结果判读为ASC-US的525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25例ASC-US患者中HPV-DNA分型检测高危亚型阳性者353例,占67.24%,其中HPV-DNA 16或(和)18亚型阳性者142例,占总数的27.05%,占高危阳性的40.23%.HPV-DNA高危亚型阳性对CIN 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的敏感度为88.06%,特异度为35.81%,对CIN Ⅱ及以上者的阴性预测值为95.35%.HPV-DNA16/18亚型阳性对CIN 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的敏感度为55.22%,特异度为77.07%.结论 HPV-DNA分型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处理中有意义,对HPV-DNA分型检测高危阳性患者尤其是16/18亚型阳性的患者需行阴道镜检查.
作者:毕蕙;赵健;李克敏;廖秦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地去几年关于大型地震如厄瓜多尔、亚美尼亚、印度、日本的相关研究表明,地震受害者灾后可发生短期和长期的心理障碍,有资料显示约25%~50%表现为急性心理障碍或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2].而在地震受害者中孕妇是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地震对孕妇心理生理的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雷华江;孙红兵;廖治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p53抗体检测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2003-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例完全性葡萄胎及4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血清p53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照组为25例健康早孕妇女.结果 葡萄胎组血清p53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侵蚀性葡萄胎组血清p53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葡萄胎组(P<0.01).葡萄胎恶变组血清p53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恶变组(P<0.01).血清p53抗体水平与侵蚀性葡萄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预后评分相关(P<0.01).GTD患者治疗后血清p53抗体呈下降趋势,恶变时再度升高.葡萄胎组血清p53抗体与β-HCG呈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血清p53抗体检测方便、准确,可以早期诊断良、恶性疾病,并可能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及GTD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方静;苟文丽;李奇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我国自1959年开始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使用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方法,IUD已成为我国使用广泛和政府着力推荐的长效避孕措施.目前我国采取IUD避孕的妇女占已婚育龄采取避孕措施人群的近50%,占全世界使用IUD的70%[1].
作者:吴尚纯;邹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母血及脐血抵抗素水平、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2007年6-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14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14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母血及脐血血清抵抗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 (1)AGA组、LCA组、SGA组母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10.51±1.64)μg/L、(9.26±1.28)μg/L、(12.77±2.90)μg/L,脐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20.43±1.78)μg/L、(18.63±1.70)μg/L、(24.41±4.80)μg/L,母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5.63±2.71)mIU/L、(14.29±3.31)mIU/L、(17.45±3.50)mIU/L;(2)LGA组与AGA组比较,S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胰岛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脐血与母血抵抗素成正相关(r=0.869,P<0.05);(4)母血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成正相关(r=0.368,P<0.05);(5)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r=-0.662,P<0.05;r=-0.678,P<0.05).结论 抵抗素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在胎儿出生体重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尚丽新;张舫;王晶;吴楠;王树鹤;李萍;王丽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