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期望围产医学的未来

黄醒华

关键词:围产医学, 孕产妇, 围产儿
摘要:围产医学的发展与所有医学科学的专业一样依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回顾围产医学的诞生史充分证明了此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参战国人口大量减员,特别是青壮年;战后经济逐步得到恢复,许多政府着眼于人口的繁衍及降低人口死亡率,特别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努力,大大促进了儿科的发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eopic myomeetomy,LM)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采用经阴道或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共360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89例(腹腔镜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171例(阴式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肌瘤大小、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68±79)mL]多于阴式组[(98+45)mL](P<0.05),阴式组剔除肌瘤数目[(4.3±2.9)]多于腹腔镜组[(2.2±1.6)个](P<0.05).结论 TVM具有出血少,剔除肌瘤数目多,适于肌壁间或较深部位子宫肌瘤剔除的优点.LM创伤小,术后粘连少.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式.

    作者:朱金萍;吴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促血管生成素-2对宫颈癌种植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种植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将实验动物裸鼠分4组:Hank平衡盐溶液组(n=8)、Hela空白对照组(n=9)、Ang-2重组质粒组(n=9)、pcDNA3载体质粒对照组(n=9),比较各组裸鼠成瘤体积、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ng-2重组质粒组肿瘤体积为(296.72±84.56)mm3,明显小于Hela空白对照组及pcDNA3栽体质粒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g-2重组质粒组肿瘤组织中MVD约为12/HP,明显少于Hela空白对照组及pcDNA3载体质粒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2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力明显降低.肿瘤的体积、肿瘤组织MVD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Ang-2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孙宇辉;郑建华;王梅;李守柔;赵宏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孕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中孕期超声筛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对超声软指标的临床价值作一评估.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筛查孕妇8 810例,共筛查8 883例胎儿(其中73例为双胎),中孕期详细超声筛查有无结构异常及染色体异常软指标,根据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及超声检查综合评定,决定是否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主要包括:颈项软组织增厚、肱骨股骨偏短、轻度肾孟扩张、心室强光点、肠管强回声等.结果 8 883例胎儿中,发现染色体异常软指标598例,占6.73%.超声软指标诊断21.三体综合征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93.36%,假阳性率6.74%.结论 中孕期超声染色体异常软指标,对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芸芸;李笑天;严英榴;张月萍;张珏华;常才;周毓青;孙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1例

    42岁.因发现阴道内肿物脱出4年于2006年8月15日入院.人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部未触及异常包块.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前后壁脱垂,阴道黏膜光滑,宫颈光滑,增加腹压时宫颈口达阴道口处,表面无溃疡,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无异常.

    作者:孙大伟;关秀君;李莉巍;赵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第二位.而在美国和欧洲,其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据美国癌症协会新统计资料,预计2007年美国将有39 080例新发子宫内膜癌[1].而在欧洲,其发病率低的为希腊,约每年8.8/10万,卢森堡高,约每年29.7/10万[2].

    作者:易晓芳;郑文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根据病灶分布、临床表现以及处理预后的不同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及阴道直肠隔型3种.腹膜型内异症根据病灶浸润腹膜下的深度又可分为浅表型和深部浸润型,其中浸润深度≥5mm或累及重要脏器如肠道、输尿管以及膀胱等的定义为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

    作者:冷金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难治性与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问题

    卵巢癌是致死率高的妇科恶件肿瘤.在美国每年卵巢癌新发病例为22 220例,死亡病例为16 210例,致死率为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卵巢解剖位置深居盆腔,卵巢癌早期又缺乏特异性症状,且迄今尚无成熟的卵巢癌早期诊断方法,故确诊时约70%已属晚期.

    作者:万小云;程蓓;谢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U形缝合治疗宫颈内口关闭不全56例临床体会

    宫颈内口关闭不全系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所致,是复发性晚期流产或早产的常见原因.其特点是妊娠中晚期无宫缩而宫口逐渐开大,羊膜囊膨出或破裂,导致流产或早产.1994年8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U形缝合治疗宫颈内口关闭不全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畸形的宫内治疗及其进展

    围产医学的兴起和胎儿医学的诞生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自己的成果体现.对通过超声检查、羊水检测等方法产前诊断的某些胎儿畸形进行外科性干预和矫治,从而防止畸形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其对器官的发育和功能造成更大影响(甚至威胁胎儿生命),是胎儿外科的主要工作内容.

    作者:叶蓁蓁;马继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disease,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作者:王建六;张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相关问题

    自1995年法国Ravina等[1]首次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以来,作为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药物治疗的替代治疗方法,因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止血迅速、有效、病人易耐受、可以保留子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作者: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进展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又称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伴有智力障碍的染色体疾病.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00~1/600,但是约2/3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在妊娠早、中期自发流产和胎死宫内,因此实际发病率要比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1].

    作者:李辉;王德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清宫治疗药物流产不全42例分析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终止早孕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作为各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它较人工流产更具简便、安全、痛苦小、无创伤等优点.但药物流产也确有一部分发生流产不全的情况,若处理不及时,将会使病人健康受到影响,临床上不容忽视.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清官治疗的药物流产不全42例分析如下.

    作者:姜虹;赵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 β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6年10月至12月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PCOS伴有胰岛素抵抗患者30例、PCOS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空腹血糖(WG)、空腹胰岛素(FINS)、卵泡刺激素(V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IL-1β.结果 PCOS胰岛素抵抗组IL-18为(243.16±64.23)ng/L,IL-1β为(158.49±29.60)ng/L;非胰岛素抵抗组血清IL-18为(174.27±66.78)ng/L,IL-1β为(85.58±29.20)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2.44±40.15)ng/L,(45.84±26.64)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COS胰岛素抵抗组血清IL.18、IL-1β明显高于PCOS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PCOS肥胖组IL-18为(274.46±63.58)ng/L、IL-1β为(149.35±35.97)ng/L,明显高于PCOS非肥胖组[(172.47±63.95)ng/L,(96.49±41.55)ng/L](P<0.05).体重指数(BMI)正常的PCOS组血清IL-18和IL-1β明显高于BMI正常的对照组(P<0.05).PCOS组血清IL-18、IL-1β与BMI、Homa IR及T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炎症因子IL-18、IL-1β在PCOS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并且在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PCOS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慢性炎症可能参与PCOS的发病,并且与胰岛素抵抗及肥胖有关.

    作者:杨艳;乔杰;李美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产科急救新进展

    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为高危妊娠(high riskpregnancy),完善的围产期管理与设置齐全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将对产科急救的主要新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陈敦金;王晓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剔除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4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剔除术101例,术中将标本袋敞开于患侧卵巢下方,用单极电凝在卵巢表面稍薄处点切开长约1 cm,用分离钳沿切口撕开包膜,轻轻分离包膜与瘤体.如发生瘤体破裂,立即吸除溢出囊外的脂肪.结果 术中瘤体破裂16例;取出瘤体后盆腔冲洗液中,22例发现了少量油滴,无毛发和块状脂肪.结论 术中轻柔操作,尽量避免瘤体破裂,切下的成熟畸胎瘤装入标本袋中,可减少肿瘤内容物对腹腔的污染.

    作者:刘晓珊;苏园园;陈汝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卵巢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尽管近年来卵巢癌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卵巢癌仍然是妇科肿瘤巾的头号杀手.2005年仝美估计有22 220例新发卵巢癌病例,其中约有16 210例死亡[1].

    作者:李政;刘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IVF-ET的120例(148周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回顾性分析.120例分别在降调节日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启动日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术,将取卵日仍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6例(55周期)作为观察组,取卵目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74例(93周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VF-ET的结局.结果 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移植胚胎数相似;观察组受精率[(61.5±23.6)%]、妊娠率(34.5%)稍低于对照组[(69.2±25.0)%,36.6%].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获卵数[(8.3±5.2)个]、优质胚胎数[(4.9±3.8)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0.5±7.6)个,(7.2±4.3)个](P<0.05);促性腺激素(Gn)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取卵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IVF-ET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Gn用量增加.取卵时间延长,获卵数和优质胚胎数减少.

    作者:刘风华;张岭梅;龙晓林;许海燕;黄青;刘见桥;张伟良;杜红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反义寡核苷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反义寡核苷酸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及其临床意叉.方法 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将Hela细胞用MEM培养基培养,像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Hela细胞分4组培养:正常对照组、反义寡核苷酸(ASODNS)转染组、正义寡核苷酸(SODNS)转染组、脂质体处理组.细胞转染后4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ASODNS处理的细胞与其它组比较,G2/M期细胞[(10.75±0.24)%]所占比例增高明显(P<0.05),S期细胞[(10.13±0.04)%]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而G0/G1期[(79.12±O.06)%]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ASODNS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引起细胞周期再分布,降低s期细胞比例及阻滞细胞G2/M期有关.

    作者:李淞漪;帅茨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期望围产医学的未来

    围产医学的发展与所有医学科学的专业一样依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回顾围产医学的诞生史充分证明了此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参战国人口大量减员,特别是青壮年;战后经济逐步得到恢复,许多政府着眼于人口的繁衍及降低人口死亡率,特别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努力,大大促进了儿科的发展.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