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急性期的相关因素

朱晓连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 儿童, 独立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急性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患者(观察组),同期选取48例轻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对照组),并将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获得的数据进行相比较。结果:经过分析可知,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儿童发病年龄以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的时间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升高与重症支原体肺炎有密切关系,以 C-反应蛋白(CRP)值判断准确性高。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康复语言训练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语言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近年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均分为2组,常规组30例仅进行针灸、药物治疗,语言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识字、计算、记忆、阅读理解等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对比两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0d 后,语言组语言正常14例(47.7%),能交谈7例(23.3%),简单交谈6例(20%),不能交谈3(10%);语言组语言正常率47.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0%,不能交谈率1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3%。结论: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理解力、记忆力、沟通表达力。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应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86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过敏性紫癜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西咪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谭启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其血压情况和生活质量有何改变,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社区在2013年5月~2014年4月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20例,在本社区医护人员的参与下对220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然后进行随访,观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患者血压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有何不同。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日常行为健康率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保持血压的平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应该在社区大力推广,广泛应用。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快速性房颤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转复时间和转复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转复率为80.77%,对照组为80.0%,两组患者转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而试验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同时,试验组中有3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中有2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普罗帕酮可以缩短转复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沙本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有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AS 分值以及 SDS 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魏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肠杆菌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不断增多,耐药范围扩大,程度加强,不断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研究表明,细菌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获取外源性的耐药基因是常用、有效的抵抗抗生素的方式。因此,调查耐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流行以及耐药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菌耐药机理和耐药性相关基因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CR 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实现多重反应,自动化程度高,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致病菌、动物感染和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上。

    作者:孙泽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初步分析

    目的::对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72例,首先在常规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次超声造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所有患者的病情术后均通过病理学检查定性。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性质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并分析抽样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甲状腺实性结节主要超声造影表现为无增强、不均匀低增强、均匀等增强、均匀高增强等4种形式。结论: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长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血清检测方法用于梅毒检验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月到某院皮肤科就诊的75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以同期就诊的50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用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三种血清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TRUST 法与 ELIS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 法与 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的灵敏度为78.8%,ELISA 为97.3%, TPPA 为100.0%。结论:ELISA 法可用于筛查标本;TRUST 法可用于疾病治疗的观察;TPPA 法可用于确诊试验,有些情况必要下可多种方法联用。

    作者:张宝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试论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6例卵巢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26例)与良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与超声造影图像。结果:26例恶性肿瘤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96.2%,30例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卢先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儿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生活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有助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

    作者:孙书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对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4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主要为胫骨、股骨、肱骨及尺桡骨骨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愈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的总愈合率为62.9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为7.4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为33.33%,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接骨板用于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好,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于多种临床相关因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状况中的观察及分析

    观察2010年~2014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对各项临床检测指标的作用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和探索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中各种临床因素对肾功能的发展及预后的作用。结果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肾内科中占相当比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重视控制影响肾功能的因素,对于阻止患者肾功能恶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用统计学表明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我们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注重临床检验数据的监测,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异常重要的分析意义。

    作者:叶刚;夏瑗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信平台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骨折病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姚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究白藜芦醇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经由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且对其予以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然后对大鼠的心电图、CK、LDH、SOD 以及 MDA 等状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乙组大鼠的 CK、LDH、SOD 以及 MDA 等指标与甲组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组大鼠的 CK、LDH、SOD 以及 MDA 等指标明显优于乙组大鼠,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白藜芦醇,可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利;王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二项分布资料统计推断的 Excel 快速实现

    目的::探讨对二项分布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 Excel 实现方法。方法:利用 Excel 函数 BINOMDIST、FINV、NORMS-INV 等,可得到在每次试验中阳性的概率为 p 的条件下,n 次独立试验中阳性次数为m 时至多m 次阳性的概率和刚好m 次阳性的概率以及正态分布、F 分布的分位数。将 p 、n、m 等原始数据与终统计分析结论部署在同一界面,将其他中间计算数据隐藏,终统计分析结论可随原始数据立即呈现。结果:建立“二项分布资料统计推断”的 Excel 工作表后,进行二项分布资料的统计推断时仅仅录入相关的 p 、n、m,不须再录入任何统计公式和命令,就能立即得到统计分析的结果。结论:利用 Excel 能直观快速进行常见二项分布资料的统计推断。

    作者:周治年;彭小娟;肖秀林;王昌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持续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院肾病科住院并进行 PD 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2年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腹膜炎发生率、再住院率、恢复劳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恢复劳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锡林浩特市近几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锡林浩特市2009~2013年的结核病流行特点,为结核病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锡林浩特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提供的2009~2013年历史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结核病病例报告和数据。结果:锡林浩特市自1994年实行结核病监测管理以来,结核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结核病发病率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2005年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结论:结核病仍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作者:史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析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48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以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其生命体征变化幅度较之对照组患者更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 =52)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n=55)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教育干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达98.18%(54/5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区珮嘉;廖颖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急救抢救的效果进行分析,为此类患者的抢救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00例某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所收的治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抢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其它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氧分压(PaO 2)、pH 值、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心率(HR)以及呼吸频率(RR)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相关指标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急救抢救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好选用急诊抢救的方式来处理。

    作者:向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