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敏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手术对创伤休克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8例创伤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科室检查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各科室有关人员的准备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100.00%(24/24),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83.33%(20/24),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式对于治疗创伤休克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急救准备时间和各科室人员的准备时间,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根据某院收治的102例昏迷患者情况,对昏迷情况作了详细和完整的介绍,分析了相关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提出了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方案。
作者:王晓宇;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 ICU 综合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某院接收的98例需重症监护(ICU)神智清楚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达法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对 ICU 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 ICU 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梁华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64排 CT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50例,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5mg,对比组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30mg。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 C 反应蛋白与不同斑块 CT 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 C 反应蛋白均优于对比组,研究组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 CT 值均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结合64排 CT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运用。
作者:林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 ENA 抗体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美国 GenBio 公司生产的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斑点法)和广州万孚公司生产 ENA 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433例样本中的抗 ENA 抗体,结果采用 McNemar检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1)成组χ2检验: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有相关性(P =0.000);(2)McNemar检验: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之间有差异(P =0.000);(3)Kappa 检验: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但一致性程度一般(Kappa=0.664,P =0.000)。结论:在临床检测抗 ENA 抗体时,对于弱阳性结果、不典型的结果好用另一种方法来检测,再结合其它指标来综合判断,才能准确地发出检验报告。
作者:袁晓华;杨春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72例,首先在常规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次超声造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所有患者的病情术后均通过病理学检查定性。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性质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并分析抽样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甲状腺实性结节主要超声造影表现为无增强、不均匀低增强、均匀等增强、均匀高增强等4种形式。结论: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长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语言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近年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均分为2组,常规组30例仅进行针灸、药物治疗,语言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识字、计算、记忆、阅读理解等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对比两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0d 后,语言组语言正常14例(47.7%),能交谈7例(23.3%),简单交谈6例(20%),不能交谈3(10%);语言组语言正常率47.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0%,不能交谈率1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3%。结论: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理解力、记忆力、沟通表达力。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方法,对比胃大部切除与单纯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使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使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远高于对照组77.08%,P <0.05;且在术后并发症上仅为8.33%,与对照组的6.25%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对于急性胃穿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江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48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以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其生命体征变化幅度较之对照组患者更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还原卡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还原卡所具有的各项实用功能可以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针对使用还原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常见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大大提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作者:郭峘;胡昌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近两年某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 MRI 诊断,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定位率,并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特点及优势。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与 MRI 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位率亦与 MRI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可作为准确的参考。
作者:江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持续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院肾病科住院并进行 PD 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2年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腹膜炎发生率、再住院率、恢复劳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恢复劳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某院自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诊的128例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以治疗总有效率、痉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痉挛缓解时间(2.07±0.74)h 明显短于对照组(5.38±1.26)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15.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痉挛缓解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红芳;张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观察2010年~2014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对各项临床检测指标的作用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和探索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中各种临床因素对肾功能的发展及预后的作用。结果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肾内科中占相当比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重视控制影响肾功能的因素,对于阻止患者肾功能恶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用统计学表明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我们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注重临床检验数据的监测,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异常重要的分析意义。
作者:叶刚;夏瑗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基于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先试先行的探索实践,深入研究其标准的制定完善、实施过程的基础上,评估总结星级评定对养老机构管理规范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建议。
作者:冯建光;王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对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4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主要为胫骨、股骨、肱骨及尺桡骨骨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愈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的总愈合率为62.9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为7.4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为33.33%,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接骨板用于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好,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数据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焦虑人数以及妊娠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期待治疗时间、焦虑程度、分娩孕周、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数量以及围产儿死亡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还能延长胎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由槐花、地榆、当归、黄芩、荆芥、防风组成)口服治疗1期内痔出血的疗效。方法: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以自拟中药汤剂口服并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照组予槐角丸并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期内痔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芳;尚锦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 CT 能谱成像技术在胰腺癌生物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运用能谱扫描模式(GSI)进行增强扫描,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3.5 mL/s 注射流率给予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80ml 的320 mgI/mL 碘克沙醇或350 mgI/mL 碘海醇,注射后25、60s 对患者进行门脉期和动脉期扫描。生物治疗前后运用相同的扫描方法及模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然后对生物治疗前后患者的碘含量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治疗前患者的碘含量为(3.05±0.42)g/L,生物治疗后患者的碘含量为(1.89±0.33)g/L,治疗前后的差值为(1.17±0.27)g/L。生物治疗后患者的碘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CT 能谱成像技术能够通过对肿瘤内碘含量变化的测量对胰腺癌生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从而将一定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汤陌生;曾碧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流浪精神分裂症靶症状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8周为一个疗程。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一个疗程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6.5%和64.6%,利培酮组分别为86.5%和68.5%,两组疗效相当(P >0.05);一个疗程后,就PANSS 评分而言,两组较开始时均明显减低,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未达到显著程度,但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几乎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月经改变、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都对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靶症状疗效显著且相当。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比利培酮更少,尤其在阴性症状的改善方面疗效显著,对长期的流浪有阴性症状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