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
目的::探究64排 CT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50例,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5mg,对比组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30mg。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 C 反应蛋白与不同斑块 CT 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 C 反应蛋白均优于对比组,研究组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 CT 值均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结合64排 CT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运用。
作者:林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性病疑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某院收治88例性病疑病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维生素 C 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两组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性病疑病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骨折病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姚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儿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生活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有助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
作者:孙书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某院妇产科在2013年1月1日~2014年9月31日这段期间内收治的36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为1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知识掌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以此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02±1.87)d 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2476.63±847.84)元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86.34%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知识掌握率,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术后的健康恢复具有保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喻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有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AS 分值以及 SDS 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魏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72例,首先在常规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次超声造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所有患者的病情术后均通过病理学检查定性。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性质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并分析抽样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学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甲状腺实性结节主要超声造影表现为无增强、不均匀低增强、均匀等增强、均匀高增强等4种形式。结论: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患有甲状腺实性结节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长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数据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焦虑人数以及妊娠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期待治疗时间、焦虑程度、分娩孕周、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数量以及围产儿死亡数量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还能延长胎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其血压情况和生活质量有何改变,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社区在2013年5月~2014年4月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20例,在本社区医护人员的参与下对220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然后进行随访,观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患者血压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有何不同。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日常行为健康率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保持血压的平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应该在社区大力推广,广泛应用。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介绍鼻咽癌的致病原因及临床症状表现,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地理因素和病毒感染等,临床症状有头痛、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复视等;然后介绍了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早期及近代发展,包括二维放疗、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精确放疗;后介绍近年来新兴的精确放疗在治疗鼻咽癌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以及所取得成就。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基于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先试先行的探索实践,深入研究其标准的制定完善、实施过程的基础上,评估总结星级评定对养老机构管理规范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建议。
作者:冯建光;王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供异常,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是临床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VD)之一,约占 CVD 的7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其致残率也居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临床死亡率仅次于心肌梗死,脑梗死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直接影响着病人的预后转归,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急性脑梗死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美国卒中研究所公布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近年来有了突破性进展。大量临床研究开始探索更多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急性脑梗死近年来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及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秋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实施阑尾炎治疗术之后,引起病人创口感染的根源及防控感染的方式。方法:从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某医院接受阑尾炎治疗手术的病人中任意抽出90例病人的档案,从中研究引起手术创口感染的多种根源。结果:通过对病例手术期间的档案记录进行研究证实,麦氏切口因素和感染情况的关联系数为3.098,病人的体质和感染发生的关联系数是2.984,手术耗时和发生感染的关联系数为2.841,手术期间有多种因素和感染情况存在关联,关联系数接近(P >0.05)。结论:由于实施阑尾炎治疗术之后,多种根源会对创口造成综合性影响并引发感染情况,所以医师必须对引发感染的多种根源实施调查,并针对关键原因进行感染防控。
作者:陈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者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焦虑抑郁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与探究白藜芦醇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经由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且对其予以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然后对大鼠的心电图、CK、LDH、SOD 以及 MDA 等状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乙组大鼠的 CK、LDH、SOD 以及 MDA 等指标与甲组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组大鼠的 CK、LDH、SOD 以及 MDA 等指标明显优于乙组大鼠,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白藜芦醇,可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利;王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语言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近年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均分为2组,常规组30例仅进行针灸、药物治疗,语言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识字、计算、记忆、阅读理解等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对比两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0d 后,语言组语言正常14例(47.7%),能交谈7例(23.3%),简单交谈6例(20%),不能交谈3(10%);语言组语言正常率47.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0%,不能交谈率1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3%。结论:系统的语言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理解力、记忆力、沟通表达力。
作者:陈文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出院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采用简易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 FMA 评分及 S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忠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具体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32例 CHF 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阿托伐他汀组(n=17),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ET 和 NO 的浓度。结果: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浆 ET 和 NO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 ET 和 NO 浓度明显下降(P <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ET 和NO 的改变是 CHF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表现,阿托伐他汀组明显改善 CHF 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在 CHF 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正武;李景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阴道分泌物涂片分析,了解妇女阴道分泌物的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480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病(BV)及清洁度检查。结果:4800例阴道分泌物涂片分析检出病原体阳性1795例,阳性率37.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606例,阳性率为12.6%,滴虫性阴道炎185例,阳性率为3.9%,BV1004例,阳性率为20.9%。进一步统计分析,将清洁度Ⅲ度以上,滴虫,霉菌,BV 定为有意义的阳性,20~30岁阳性感染率为65%,>30~40岁阳性感染率为62%,>40~50岁阳性感染率为75%,>50~60岁阳性感染率为90%(统计数据中有多例混合感染的患者)。结论:妇女阴道炎发病率比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应做好定期检查,普及健康卫生知识,降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李功军;邹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