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临床应用进展

夏恩兰

关键词:宫腔镜, 临床应用, 诊断和治疗, 妇科学, 革命性变化, 微创方法, 内镜手术, 光学技术, 电子技术, 腹腔镜, 学科, 模式, 开发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及腹腔镜的开发和应用,妇科诊断和治疗的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原来开放的、有创的妇科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多地被内镜手术和微创方法所替代,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内镜妇科学(Endogynecology),宫腔镜学(Hysteroscology)属于其一个分支.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标志物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及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标志物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

    作者:张辉;孔北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12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腹腔镜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已经成为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持续性异位妊娠(PEP)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再次治疗的主要原因[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相关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张洁;黄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宫颈癌的筛查

    对无症状健康妇女开展以细胞学检查为主要手段的宫颈癌筛查,可使宫颈癌的诊断提前到临床前癌,故近6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了明显下降趋势.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宫颈癌筛查的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不理想,宫颈癌仍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根据各地区宫颈癌发病和经济状况,对合适人群采用合适手段进行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作者:吕卫国;谢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女性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国内外近期临床应用进展

    观察性研究提示激素疗法(hormone therapy,HT)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为验证这一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几项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这些RCT包括,心脏和雌、孕激素补充治疗研究:Ⅰ期和Ⅱ期(HERSⅠ,HERSⅡ)及妇女健康基础干预研究:雌、孕激素(WHI EPT)和单雌激素(WHI ET),与其他RCT不同的是,他们不是以中间指标,而是以疾病作为研究的终点.在这些RCT研究中,心血管病是指:冠心病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于冠心病、中风,静脉血栓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作者:林守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足三里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将19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组92例,于孕20、24、28、32、36周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共 5次,每次200IU.肌肉注射组98例,同剂量、同时间应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HBsAg、HBeAg及HBs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92例足三里穴位注射者,新生儿HBV宫内感染8例,宫内感染率为8.7%,低于肌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出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穴位注射组临产前血清中HBV-DNA显著低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通过孕妇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可更有效地减少HBV的宫内感染,未发现任何副反应.

    作者:刘式景;王璇;李晓燕;刘志芬;姚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停经下腹坠痛阴道出血

    病例介绍:患者34岁.已婚,G2P1.因停经39d,下腹坠痛2d,阴道少量出血1d于2005年3月31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3~4/28,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05年2月20日.停经32d出现恶心、未吐.停经34d自测尿妊娠试验呈弱阳性反应.停经37d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轻微坠痛,不伴肛门憋坠感,未诊治.停经38d晨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暗红色,无血块,遂就诊于外院.当时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口未开,有少量陈旧性血性分泌物流出.子宫水平位,饱满,活动,无压痛.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无压痛.

    作者:张秀兰;薛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监测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研究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方法对小脑蚓部发育的监测价值,同时获取胎儿各孕周小脑蚓部发育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经腹、经阴道二维和经腹三维超声等方法观察200例中晚孕期胎儿小脑结构,记录并比较3种方法显示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即小脑蚓部大切面的成功率.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和切面面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经腹二维、经阴道二维和经腹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显示小脑蚓部成功率分别为35.5%、26.0%及98.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应用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和大切面面积均与孕周呈正相关.结论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能够克服二维扫查难以获取胎儿头颅正中矢状切面的不足,得到满意的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图像.小脑蚓部随孕周发育的变化规律及其正常测量数据为进一步判断病变提供了参照标准.

    作者:谢红宁;蔡丹蕾;朱云晓;李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并予早期心理、饮食、运动及药物干预措施对降低GDM母儿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前健康,无合并症的1571 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同孕周筛查出的GDM分为3组(早期干预组、中期干预组、晚期干预及未治组)进行母儿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5.2%,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为4.1%,未经干预,糖耐量异常终发展为GDM者为10.9%.早期及中期干预组较晚期干预及未治组GDM母儿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晚期干预及未治组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较早期及中期干预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GDM进行早期心理、饮食、运动及药物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减少胰岛素的使用率.

    作者:王立媛;屈年伟;韩瑞风;侯志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86例临床应用探讨

    我们近几年来对非脱垂子宫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8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对1341例子宫或宫颈良性病变者行子宫切除术,其中行阴式子宫切除术86例,占6.4%.86例中子宫平滑肌瘤4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9例,子宫腺肌病25例,宫颈不典型增生5例.

    作者:孙静芳;张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干扰RNA抑制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并逆转耐药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影响卵巢癌耐药细胞株MDRl基因的表达并逆转其多药耐药的功能.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于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采用浓度梯度诱导法建立人卵巢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OVCAR/AR.根据MDR1基因的编码区域设计了2个含19个碱基的MDR1基因特异性siRNA,脂质体介导下转染OVCAR/AR细胞.RT-PCR分析MDRl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MTT法检测OVCAR/A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结果 MDR1特异性siRNA转染后,OVCAR/AR细胞MDR1 mRNA和P-gp的表达减少,分别以转染后48h和72h下降著;转染mdr1a和mdr1b siRNA可不同程度地逆转OVCAR/AR细胞对阿霉素、泰素的耐药性,但对非P-gp介导耐药的顺铂无影响.结论阿霉素所致的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与MDR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体外实验中应用MDR1特异性siRNA能部分逆转OVCAR/AR细胞的多药耐药.

    作者:张晓菁;温泽清;张华玲;姚晓奕;李长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近10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对患者损伤更小的微型化手术设备和操作器械已经逐渐应用在显微外科及妇科手术中,智能化电凝系统、超声刀、血管闭合系统、PK刀等新型能源系统的相继问世,使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趋成熟及广泛,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目前,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的适应证相对拓宽,禁忌证相对缩小,使这项技术逐步跨入一个崭新的微创手术时代.

    作者:华克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系统疾病,由于其广泛存在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占40%~50%)[1],是各种糖代谢紊乱疾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发现,PCOS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PCOS患者妊娠期间GDM的发生率增加,GDM妇女产后PCOS发生率高.两者的相关性可能源于IR这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本文拟就近年来二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曲军卫;王岩;吴效科;周晓军;林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进展

    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报道,将孕期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其围生儿死亡率能够降低到同期糖代谢正常孕妇新生儿死亡率水平.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孕期得到较好的管理,母儿的预后将得到明显改善,严重合并症明显降低.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血清CA125 CA199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血清CA125、CA199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2家医院的99例卵巢肿瘤患者及42例对照组妇女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及血清CA125、CA199检测,并分别以血清CA125>35kU/L、CA125>100kU/L;CA199>37 kU/L、CA199>70 kU/L;阻力指数(RI)<0.5、RI<0.6作为阳性结果,比较各种指标对卵巢恶性肿瘤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而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普勒血流显像,恶性肿瘤组RI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单独应用CA125>100kU/L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88.4%,单独应用CA199>70kU/L敏感性为49.0%,特异性为86.0%.多普勒超声(RI<0.5)联合上述两种血清学指标,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5.3%.结论血清CA125、CA199联合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可明显提高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宋绿茵;史文静;张燕;郑彩银;付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4月307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307例宫颈病变中,全部行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CINⅠ~Ⅱ93例,原位癌13例,宫颈浸润癌25例,慢性宫颈炎175例,宫颈结核1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闫贵贞;高玉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刚刚结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创刊20周年的庆典,又聆听到2006年的新年钟声.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仅代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会,向妇科科学界的同道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作者:张淑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1876例分析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将异丙酚和利多卡因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妊娠5~8周(不超过8周)孕妇2136例,超声显示宫内妊娠,若未见胎芽或胎心搏动者,血HCG试验阳性.将2136例孕妇随机分为异丙酚组1530例,利多卡因组346例和对照组260例.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

    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超声诊断价值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子宫腺肌病组35例,年龄27~48岁,平均(38±4)岁,月经量多伴痛经27例;8例无痛经,但月经量多;伴不孕史3例,有人工流产史26例;合并子宫腺肌瘤8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肌瘤组43例,年龄34~58岁,平均(42±5)岁,其中23例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和贫血.

    作者:冯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癎前期及子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子癎前期及子癎是孕期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产科的热点.目前虽病因尚未阐明,但其发病机制已比较明确,其基本发病机制为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缩血管因子(ET和TXA2)和舒血管因子(NO和PGI2)平衡失调,出现全身普遍性的小动脉痉挛,脏器功能和灌流量下降,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又导致促凝因子(TXA2、PAI和Ⅷ因子)和抗凝因子(PGI2、tPA和抗凝血酶-Ⅲ)平衡失调, 出现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重症者可出现慢性DIC.众所周知,子癎前期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病病理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在已形成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出现临床症状.因此,病因学的研究应在子癎前期发病的第一阶段,且越早越好.目前对子癎前期的病因众说纷纭,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免疫学说、胎盘缺血学说、氧化应激学说、遗传学说[1,2].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评价紧急避孕药效果的方法比较

    目的采用新Wilcox方法再评价紧急避孕药的效果,比较与Dixon方法的差异.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以月经周期中每天相对月经第1天发生的妊娠概率估算法(新Wilcox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进行的两项紧急避孕临床研究(Trial Ⅰ: 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用于紧急避孕的随机对照研究;Trial Ⅱ: 左炔诺孕酮片诺爽用于紧急避孕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避孕效果进行再分析.结果相对Dixon方法,采用新Wilcox方法来计算避孕有效率,Trial Ⅰ观察组从88.29%减少到83.29%,对照组从89.13%减少到83.57%;Trial Ⅱ 对照组从72.66%减少到64.35%,观察组因无一例妊娠,故两种方法计算的避孕有效率相同.结论基于月经周期中每天相对排卵日计算妊娠概率的Dixon方法过高估计了紧急避孕药的效果.

    作者:廖爱华;熊承良;庞雪冰;李红钢;朱继望;周慧;常翠芳;左明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