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大出血1例

傅亚富

关键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后瘢痕, 宫内妊娠, 住院, 羊水过多, 先兆流产, 超声检查, 入院前, 巨大儿, 阴道, 门诊, 患者, 出血
摘要:患者26岁.住院号03251.因停经3个月,阴道少量出血,门诊以孕3个月,先兆流产收住院.入院前曾行超声检查示宫内妊娠.2年前因巨大儿,羊水过多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二次剖宫产148例临床分析

    在现代产科的临床上,随着各种剖宫产术式日趋完善,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再次剖宫率也随之升高.本文通过对148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选择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

    作者:熊冬梅;谷霞;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羊水栓塞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救治体会

    患者25岁.孕1产0.孕37周,双胎(头、头位).该患者于1998年1月4日行会阴左侧切、胎头吸引助产两个男婴,分别为3000g,2800g,均评10分.

    作者:朱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在梗阻性难产中的应用价值

    梗阻性难产原因主要有:胎儿过大、骨盆过小,胎儿与骨盆不相称;胎位不正、盆腔肿物及生殖道瘢痕所造成的梗阻性难产较少见.臀位和横位临床诊断不难,而头位难产在诊断上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不少学者将超声诊断应用到梗阻性难产,尤其在头位难产方面的优势颇受关注.

    作者:张建平;陈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结核性腹膜炎并子宫肌瘤尿潴留1例误诊分析

    1 病例简介 患者75岁.因排尿困难3年,尿滴沥1年,腹胀1个月,于2003年 5月15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感腹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2.5kg,既往无肿瘤、结核病及其接触史.绝经23年,孕9产7.

    作者:刘卫;李健;杨邵文;林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误诊为纵隔子宫妊娠1例

    患者27岁.G1P1,住院号177044.因停经50d,阴道少量出血伴下腹坠胀痛2d,于2005年1月14日来本站就诊.

    作者:郑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胎头位置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根据1985年国内19个协作单位33182例分娩资料统计,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又占难产总数的81.63%,另据我院头位难产资料统计,胎头位置异常占85%[1].以胎头为先露分娩时,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常常需要在产程中才能发现.因此,在处理头位分娩时,应注意头位难产,警惕胎头位置异常,以做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周玮;蔡汉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1816例剖宫产及181例围生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 6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10.72%、12.05%、13.61%、17.38%、18.63%、16.44%,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40.75/万、148.22/万、164.63/万、148.49/万、140.91/万、151.46/万,6年间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社会因素为后1位.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陈健;陆晓明;刘红旗;林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克罗米芬兴奋试验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兴奋试验(CCT)在不孕妇女中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666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35岁)461例为高龄组,B组(<35岁)205例为低龄组,另取 156例年龄<35岁、非女方不孕原因者作为对照组, 对三组受试者进行CCT.结果 CCT异常发生率A组、B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7.76%、34.14%、2.56%, A组及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IU/L、雌二醇(E2)<180pmol/L 的不孕患者CC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46%、24.19%,均明显低于FSH≥10IU/L、E2≥180pmol/L患者的64.19%及39.4%(P<0.01).结论 CCT预测卵巢储备功能较基础FSH更敏感,CCT可作为常规了解卵巢储备功能的一项检测方法.

    作者:易艳红;黄睿;吴敬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复异位妊娠27例临床分析

    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性治疗后,再次异位妊娠者.为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因子在早破胎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8、9在自发性胎膜早破中的作用.方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于2004年3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自发性胎膜早破、8例阴道分娩、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胎膜中Caspase-3、8、9的表达及定位.观察胎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胎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Caspase3、9在胎膜早破组、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中的表达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5);Caspase8 在3组表达均很低.(2)Caspase-3、9主要表达于羊膜上皮细胞、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胞浆,少数表达于网状细胞和纤维细胞胞浆.(3)光镜下胎膜早破组胎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结论 Caspase-3、9在胎膜早破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加速胎膜细胞凋亡的同时减少了细胞基质的产生,终加速胎膜的破裂.

    作者:王红琳;周春;张元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PTEN PCNA和C-erbB-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原癌基因(C-erbB-2)在正常子宫内膜(NE)、非典型增生内膜(AHE)及癌性组织(CE)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5例NE,38例AHE和65例CE中PTEN、PCNA和C-erbB-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NE、AHE和CE中PTEN表达缺失为0、28.9%和55.4%;PCNA表达阳性率为8.6%、47.4%和78.5%;C-erbB-2阳性率为14.3%、23.7%和40.0%.PTEN的缺失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CNA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相关;C-erbB-2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结论 PTEN、PCNA和C-erbB-2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伊铁忠;糜若然;朱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梗阻性难产对围生儿的影响

    分娩是由产力、产道及胎儿三大因素所决定,其中单一因素严重异常或三因素相对异常且相互影响可导致梗阻性难产发生.梗阻性难产可引起胎儿缺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伤等,并且增加手术产机会,使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作者:顾蔚蓉;李笑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临床结局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临床结局,探讨二次治疗时机的选择. 方法 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介入治疗),化疗药物卡铂(CBP)300mg/m2、博来霉素(BLM)45mg,应用药物总量的2/3进行灌注、1/3药物溶于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mm)中进行栓塞;术后全部病例按以下时间:1、9、24、48h,7、16d及行根治术时观察癌灶的肉眼变化并取材进行癌组织病理学的动态观察.结果 (1)介入治疗后肉眼观察癌灶在早期呈紫黑色,中期呈灰白色烂肉状,晚期部分病例病灶完全消失,未消失的癌灶质地变硬.(2)介入治疗后1h在电镜下即可见癌细胞早期缺氧表现.(3)介入治疗后9h在光镜下可见癌细胞出现结构松散,24h癌细胞出现核固缩,48h见明显坏死,16~21d残存的癌细胞出现形态异常.(4) 介入治疗后16~21d对Ⅱa期2例(2/2)、Ⅱb 期13例(13/13)、Ⅲa期2例(2/2),Ⅲb 期1例(1/2)共18例患者成功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结论宫颈癌组织介入治疗后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残存的癌细胞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二次治疗的合适时机为介入后14~21d;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

    作者:刘萍;陈春林;曾北蓝;马奔;张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4~2004年收治的13例C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诊断为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6例刮宫术中或术后发生大量阴道出血伴失血性休克.13例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 UAE)的患者均迅速有效的控制了阴道出血并减少了术中出血,其中9例患者栓塞后联合药物、手术或期待治疗均成功的保留了生育功能,仅1例因合并子宫肌瘤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3例单纯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2例成功,1例治疗失败行开腹局部病灶切除术.结论超声是诊断CSP的简便可靠方法.子宫动脉栓塞可以迅速止血,栓塞后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MTX保守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莹;范光升;金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难产发生率

    梗阻性难产处理不当所造成的母婴伤害已成为产科纠纷中的主要问题.高剖宫产率使产科医生忽略了对阴道分娩质量的关注,年轻医生失去了处理阴道分娩经验的积累机会,降低了阴道分娩处理的能力.剖宫产率也因此继续跃升,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提高妇产科医生、助产士对阴道分娩的处理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产道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在分娩三大因素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骨产道的大小与形态能否适应胎儿是决定分娩顺利与否的关键.骨盆某个径线或某几个径线过短,骨盆形状异常,下肢、髋关节、脊柱病变影响骨盆发育,骨盆骨折或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盆病变,均可致使骨产道异常.

    作者:乔福元;刘玉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梗阻性难产的诊断及治疗

    难产是产科面临的大挑战之一.造成难产的因素可以分为:产力(宫缩乏力)、产道(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和胎儿因素(包括:巨大儿、胎位异常和胎儿异常).

    作者:高劲松;盖铭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986年住院分娩的6667例中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925例和2004年住院分娩的4098例中发生或接受转诊的头位梗阻性难产148例 ,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个时期内造成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因素是持续性枕横位(ODP)和持续性枕后位(OPP),但2004年高龄产妇、非致死性畸形胎儿引产造成的梗阻性难产有增加趋势.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儿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重要手段,提高妇产科医师的阴道助产水平是提高围生期质量的保证.

    作者:石光;陈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双胎妊娠致梗阻性难产的预防

    双胎妊娠时孕妇并发症较多,围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其中10%~30%的双胎妊娠可能经阴道分娩[1],而梗阻性难产是双胎妊娠阴道分娩时必须考虑的困难,阴道分娩时及时识别难产并进行正确处理,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漆洪波;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腹腔镜因其损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瘢痕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我院近4年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4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香珍;郭家彬;汪桂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