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毛卓
近年来,随着对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作者:盛修贵;徐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术后主要辅以化疗.尽管近年来综合治疗在该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放射生物观念也已证明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与手术联合化疗比较,或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与化疗比较,单纯放疗并无治疗优势,原则上仍不采用.而术后辅助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中占绝大多数的上皮性癌的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张国楠;郎锦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它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并有治疗后复发的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我院腹腔镜手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采用米非司酮(Ru486)或孕三烯酮口服,并对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方怡;王劲红;王雅萍;许歆;蒙丽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具有高危因素或手术范围不够的宫颈癌病人术后放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北京妇产医院1990-01-2004-12的97例FIGO ⅠA ~ⅡB手术后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计算其5年存活率,观察治疗并发症.并对我院同期ⅠA ~ⅡA单独手术治疗、ⅡB单独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观察各组术后放疗的效果.结果 97例术后放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为71.1%,其中ⅠA期为87.5%,ⅠB期为73.7 %, ⅡA期为63.6%, ⅡB期为60.0%.总的Ⅰ、Ⅱ期5年存活率分别为75.4%、62.5%.单独手术和单独放疗的病例,Ⅰ期5年存活率为87.8%,Ⅱ期为80.4%.单独手术的宫颈癌患者,ⅠA 期5年存活率为97.2%,ⅠB 期84.5%,ⅡA 期77.8%;单独放疗的ⅡB 期宫颈癌患者5年存活率为80.8%.总的单独手术和单独放疗的病例的5年存活率,Ⅰ期为87.8%,Ⅱ期为80.4%.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I、II期宫颈癌术后放疗疗效差,尤其在诸如手术范围不够、多个或多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不良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不良者,对于这些病例的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孔为民;李风霜;王彤;王雁;刘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建立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模型.方法 2003-11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将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4组:非孕对照组(NN)、非孕同型半胱氨酸组(NH)、妊娠对照组(PN)、妊娠高同型半胱氨酸组(PH).从妊娠第10天起NH组及PH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200mg/(kg·d);NN组及PN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直至分娩.动态检测大鼠血压、尿蛋白含量,测量胎盘湿量、仔鼠数、胎鼠重量、身长、死胎数.观察各组肝、肾、胎盘、主动脉等组织学改变等.结果 PH组经同型半胱氨酸注射后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与NN、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组与PN组相比胎盘湿重、胎鼠重量、身长均显著降低,其心脏、肾脏及胎盘等器官均有明显组织学表现.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改变,是用于本病研究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军;李巨;尚丽新;李思阳;陈红;陈震宇;刘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放射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肿瘤周围器官的细胞和组织也有杀伤作用,从而引起近期放疗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作者:李联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6例幼女骨盆骨折后阴道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刘志杰;张文华;辛晓玲;赵汝珠;曾述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外阴癌的放射治疗,特别是单纯放射治疗一般并不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外阴皮肤、肛门及尿道正常组织不能耐受射线,皮肤反应大,往往迫使治疗停止,不易达到根治剂量.但近年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放化疗同步等方法的开展,外阴癌的放射治疗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善.
作者:李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起始于腔内镭疗,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很大的变革,放射治疗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三维放射治疗(3DRT)时代.3DRT的标志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及其更高级形式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发展.
作者:布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雌三醇软膏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3-03-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确诊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绝经妇女52例为A组,其中用雌三醇软膏者为A1组(27例),服用抗生素者为A2组(25例);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的绝经妇女56例为B组: B1组(30例)给予阴道雌三醇软膏治疗,B2组(26例)予莪术油栓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共计12周.A组用药前后进行尿常规检查,评估泌尿系感染症状,进行阴道健康评分.B组用药前后进行阴道健康评分及阴道炎症状评分及阴道pH值测定.结果 A1组、A2组用药后尿常规化验转为正常,泌尿系症状好转,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阴道健康评分用药前后比较,A1组评分增加(P<0.01),A2组无变化(P>0.05);B1、B2组治疗前后阴道健康评分增加、阴道炎症状评分减少,pH值降低(P<0.01,P<0.05).结论 阴道局部应用雌三醇软膏能够有效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道、阴道感染,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爱鸾;张李松;金巧凤;孙艳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预测胎儿酸中毒的阈值及准确性.方法 2002-12-2004-06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及青海红十字会医院的226例产妇在宫口开大3cm以上者行FSO2监测及电子胎儿监护仪监护,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SO2阈值;研究将30%作为FSO2阈值,评估其预测胎儿酸中毒的准确性.结果 第二产程FSO2较第一产程下降,二者均值差异有显著性;脐动脉血气与FSO2呈相关性;将30%作为FSO2阈值,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8.9%、96.8%、84.2%、97.6%、95.6%.结论 将30%作为FSO2的阈值是适宜的;FSO2可提高诊断胎儿宫内酸中毒的准确性.
作者:韩凤珍;杨文娟;江燕萍;周沫;闻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有黑棘皮病(AN)和不伴有该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方法 将2002-09-2003-1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16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黑棘皮病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血清泌乳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餐后30min、餐后60min的血糖值和胰岛素各个时点的值,计算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曲线下面积,计算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在性激素中只有血睾酮,伴AN组的患者高于不伴AN组的患者(P<0.05),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反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各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且伴AN组的水平均高于不伴AN组.结论 伴有黑棘皮病的PCOS患者雄激素的改变以睾酮增高为主,而且伴有该病的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异常.
作者:孙红卫;徐应军;庞淑兰;李美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者中相关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初步探讨RTI中多种病原体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05-03-2005-1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354例妇科门诊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各种RTI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用叉生分析方法分析解脲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3.4%和47.6%;衣原体、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和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7.8%、19.8%、15.9%和4%.叉生分析结果提示解脲支原体分别与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加德纳菌等具有相乘和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 本地育龄妇女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解脲支原体与女性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对RTI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作者:于红;王蓓;金辉;任慕兰;郭海健;艾静;施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被发现,其中部分为多发性卵泡囊肿,对于这种良性病变如何处理,目前缺乏统一的意见.本文对我院7年来剖宫产术中发现的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玮;孙江川;刘建;杨锡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血行播散性肿瘤,发展迅速,就医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且肿瘤对化疗敏感,故大多数病人可由化疗治愈.放射治疗为局部治疗措施,不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但是有效化疗建立前,放射治疗常被用于阴道或肺转移瘤的治疗,据报道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伊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历简介 患者35岁.白带增多4个月,少量阴道出血3个月,腹胀半月余于2005年3月5日入院.2004年11月因白带增多,去当地医院就诊,盆腔彩超示子宫、附件无特殊,妇检宫颈Ⅰ度糜烂,阴道镜活检,病理报告宫颈异形细胞浸润,予局部用药治疗半月后出现阴道出血再次就诊.盆腔彩超:宫腔内见3.5cm×1.5cm赘生物.
作者:钱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200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以及多西紫杉醇不同预处理时间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拟合模型方程测定各组细胞放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检测1.0nmol/L多西紫杉醇对2Gy /次常规分割放疗和1Gy /次、0.5Gy /次低剂量分割放疗方式的增敏效果.结果 1.0nmol/L和5.0nmol/L多西紫杉醇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6和1.69.5.0nmol/L多西紫杉醇分别预处理3h、6h、12h、24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1、1.31、1.62、1.71,预处理6~12h期间细胞放射增敏比增高速率快.1.0nmol/L多西紫杉醇对2Gy /次、1Gy /次(×2)、0.5Gy /次(×4)分割放疗组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3、2.51、3.57;多西紫杉醇增敏比分别为:1.41、1.82、2.92,每组中放射增敏比较多西紫杉醇增敏比高.结论 多西紫杉醇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对低剂量分割放射的增敏作用更强.
作者:唐丽萍;马荣;徐向英;隋丽华;娄阁;王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射治疗为主,总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尽管多年来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改进放疗技术,但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原因与手术和放疗均为局部治疗手段,难以消灭潜在的亚临床病灶和微转移灶有关.随着化疗的研究进展,化疗已逐步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FIGO 2003年报,1996~1998年间,世界各国对各期宫颈癌给予术前或放疗前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前放疗及放化疗同期进行的比例逐渐增高,初步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刘继红;黄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灵顿中子后装治疗中心从1999年1月起使用252锎作为放射源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至2006年3月,已治疗病人400余例.下面把我们7年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文献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
作者:雷新;王东;单锦露;赵可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时由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β两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是HCG的亚单位,在血清中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HCG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中.现就血清F-β-HCG检测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石清蒲;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