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中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乙肝高发地区,慢性HBV携带者多始于婴儿及儿童期的感染,所以人们担心慢性HBV感染的母亲在长达数月的哺乳期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这种情况能否母乳喂养意见不一致[1].为此,我们回顾分析母亲在妊娠期接受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后婴儿HBV感染情况,探讨接受免疫阻断措施后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作者:姚琦玮;李敦华;陈颖;黄夏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导致高危妊娠、造成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妊娠妇女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途径的方案,对控制乙肝病毒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理兰;张琳;赵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预测妊高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检测562例孕妇在孕28、32、36、38周及临产时肾功能.结果临产时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01),并从妊娠32周开始其含量逐渐升高,妊娠34周以后轻、中、重度妊高征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尿酸含量的测定对了解妊高征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监测晚孕血清尿酸值可预测妊高征的发生.
作者:刘玲;李克英;邓洪漪;李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26岁,住院号6234.因停经3个月,吸宫术后20d,腹痛3d,加重伴肛门下坠感4h,于2000年5月13日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2月13日.
作者:王杏茶;王志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孕产妇合并病毒性肝炎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而且可将肝炎病毒传播给胎婴儿,从而影响到人群健康,所以有关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专题讨论对妇产科临床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醒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较常见,是孕妇并发的常见的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丁、戊等型,甲型及戊型肝炎经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经血液及性接触传播,丙、丁肝炎经血液传播.
作者:刘玉玲;耿正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27岁,住院号475502.因停经3个月伴间断性下腹隐痛于2002年4月23日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11月20日.曾于2002年1月4日因孕40d难免流产在外院清宫.
作者:杨菁;程丹;田孝坤;夏良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妊娠合并肝病严重危及母儿的生命安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发生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tis failure)即为重症肝炎.甲、乙、丙、丁、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症肝炎,且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其中乙型,尤其是乙型与丙型、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系重症肝炎的重要原因.
作者:唐良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指征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非医学指征,其中由孕妇自己要求实施剖宫产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作者:徐建平;罗慧娟;罗晓青;李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例1.患者26岁,住院号589128.因人流术后阴道流血21d,于2002年5月30日入院.11个月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母乳喂养.
作者:殷宝莉;李家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5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对2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MRKH综合征)患者施行回肠代阴道成形术,获得满意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边爱平;陈琦;王斌;朱全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了1989年1月至1992年12月期间183例妊娠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21.31%,早产12.02%,妊高征10.38%,胎儿窘迫12.02%,产后出血3.23%,新生儿窒息10.38%;(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其早产(28.17%)、妊高征(22.54%)、胎儿窘迫(25.35%)、产后出血(8.45%)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重视该类病例的治疗.
作者:程蔚蔚;朱关珍;王彩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7年底,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运用代表差异分析法(represen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首次从1例输血后患非甲至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病毒.
作者:赵泽燕;张建华;漆洪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采用比色法对4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阴道唾液酸酶定性检测,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继文;刘恩强;赵忠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出生后4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我国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孕妇的发病率与非孕期相似,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产妇的婴儿能否母乳喂养,已引起产科和儿科学者的关注.
作者:牟瑞丽;马玉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与下,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
作者:王泽华;朱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按子宫内膜厚度和出血量的不同间接判断体内激素水平,分组制定激素止血和调经方案,目的是探讨在激素治疗围绝经功血中子宫内膜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秀琴;赵岩;郭欣宇;马俊华;张忠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非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快速层析法对59例确诊或疑似胎膜早破孕妇和40例正常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IGFBP-1检测.结果应用IGFBP-1诊断胎膜早破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90.9%和98.3%.检测IGFBP-1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精确度均显著高于羊齿状结晶法和pH值法.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的检测可用于诊断胎膜早破,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对临床确诊胎膜早破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杨文东;薄树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均存在母婴传播,并且由于早期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使新生儿成为HBV、HCV慢性携带者,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作者:聂青和;白雪帆;程勇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方法是持续性低剂量的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芬太尼的加入减少了布比卡因的用量,从而减少了运动神经被阻滞的机率,增加了硬膜外镇痛过程中产妇的满意度[1].
作者:盖毅文;韩华;李小刚;童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