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田永杰;汤春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身心健康, 居高不下, 妇女, 活跃期, 发生率, 多发病, 常见病, 治愈, 妇科, 防治
摘要:盆腔炎(PID)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盆腔炎若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因此,对于急性盆腔炎应予积极防治.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膜带阻断症致胎儿严重多发畸形1例

    患者 30岁,住院号0125113.因妊娠 21周,B超检查异常于2001年6月18日收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7日,停经40余天时,曾行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停经4个半月出现胎动,在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多普勒听诊胎心搏动良好.孕期无异常用药史,无低热、阴道流血或流水史.停经6个月时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胎体表面与羊膜囊壁间布满放射状膜样强回声,尤其胎头及臀部更为明显,胎儿双侧胸腔及腹腔均可见液性暗区,胸腔内宽处约2.1cm,胎心位置居中、搏动好,胎儿小于孕月.诊断:妊娠21周、胎儿胸腹腔积液、羊膜带阻断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 对哺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而转运至乳汁,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加强围生期的正确用药和合理用药,本文就哺乳期应用抗菌药物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乔福元;刘大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执行碘盐新标准后武汉地区874例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

    湖北省为碘缺乏地区[1],武汉地区是否缺碘至今尚无大样本调查报告,尤其是在实施碘盐新标准[2]后,武汉地区孕妇是否缺碘,缺碘程度如何更是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对武汉市5个城区的874例孕妇尿碘和所食碘盐进行了监测,了解执行碘盐新标准后武汉地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及是否存在碘缺乏.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罗新;赵国斌;艾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白介素-1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着床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白介素-1α、β(IL-1α、IL-1β)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着床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9月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患者36例.收集肌注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的血清和卵泡液,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卵泡液中IL-1α、IL-1β水平,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VF-ET过程中不同时段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水平,按是否胚胎着床分组,对两组临床资料、激素和IL-1α、IL-1β水平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 IVF-ET中,着床组的卵泡液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着床组(P<0.001),在HCG日或移植日,两组血清IL-1β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泡液及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卵细胞成熟度相关(r=0.74,P<0.01;r=0.81,P﹤0.01),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血清E2正相关(r=0.83,P﹤0.01).血清及卵泡液IL-1α水平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IL-1β与E2、卵细胞成熟度相关,血清IL-1β参与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卵细胞成熟及内膜生长,参与IVF-ET胚胎着床过程,影响胚胎着床率.

    作者:王雪峰;陈士岭;邢福祺;苏桂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FasL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异常,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妊高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65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2例、中度20例、重度23例)胎盘组织中FasL表达强度.结果 FasL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妊高征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组织细胞FasL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FasL表达减少,母胎免疫耐受机制遭到破坏,引发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免疫病理改变,终可能导致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尚丽新;曲冬颖;高敏;姜彦多;王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科腹部术后穴位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故对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高危患者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深静脉血栓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无创伤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珍;陈珊;王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进展

    多种病原体可引起妇产科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正常寄生于生殖道的微生物,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局部微生态失衡时也致病,这在病原诊断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吕时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心血管合并症对妇科手术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干预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是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占各系统合并症的首位,直接影响手术及预后[2].因此,预测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筛选出能够从进一步干预治疗中得到益处的病例进行干预,降低围手术期危险性,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玲;杨秀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巨大胎儿104例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

    为提高临床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准确性,对我院近3年来巨大胎儿(巨大儿)及分娩期的临床特点、分娩结局,作一回顾性分析,指导正确处理产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谷香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先天性宫颈闭锁10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宫颈闭锁是较罕见的下生殖道发育畸形,临床上多为个案报道,常表现为原发闭经、周期性下腹痛,常因腹痛剧烈伴盆腔包块急诊入院.一般为单子宫,多数伴有阴道发育不全.对该病的处理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先天性宫颈闭锁,探索其诊断和处理方法.

    作者:冯炜炜;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不同方式终止早孕的效果比较

    选择一种安全、快捷且副反应相对较少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负压吸引术、药物流产及药物联合负压吸引术三种终止早孕的方法,在流产效果、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副反应及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凤;林琼霞;徐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多发性子宫血管平滑肌瘤伴巨大卵巢滤泡囊肿出血1例

    患者38岁,发现盆腔包块2年,增大较快2个月,于1998年10月19日入院.2年前B超发现患者右卵巢增大,大小约6cm × 4cm× 4cm.患者月经规律正常,无痛经.2个月前复查B超发现卵巢增大为12cm×8cm×6cm.患者曾于6年前因左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在本院行左卵巢肿瘤切除术.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稍软;子宫右后方触及约新生儿头大包块,境界不清,质软有囊性感,触痛(+),活动差;左附件区未及异常.B超提示:子宫多发性结节状占位伴右卵巢囊肿.经中药灌肠治疗1周后,盆腔包块境界变清,大小如前,触痛减轻.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并卵巢巧克力囊肿.

    作者:胡晓玲;贺卫东;张海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抗生素在母体胎盘胎儿间的药代动力学

    妊娠期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造成了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变化.因此在妊娠期给孕妇使用抗生素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母体、胎盘、胎儿间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药物透过胎盘对胚胎、胎儿及新生儿的药理作用,正确选择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无损害而对孕妇所患疾病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迅;周淑;熊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合并胎盘早剥低血糖昏迷1例

    患者26岁,住院号130493.因第1胎宫内孕33周,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3d,持续性腹痛2h于2000年12月20日急诊入院.患者孕7个月出现轻度头昏,血压24/16.0kPa,尿蛋白(+++),拒绝住院治疗,口服降压药效果不佳.既往无心、肝、肾脏病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入院查体:T36.8℃,P78/min,R24/min,BP13.0/8.0kPa.痛苦病容,四肢冰凉,皮肤轻度黄染.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水肿(++).产科情况:宫高28cm(较1周前检查升高4cm),腹围80cm,子宫板状硬,压痛明显,呈持续性收缩状态,张力高,胎位不清,胎心消失,阴道无出血,未破水见红.B超:宫内可探及胎体、未见胎动及胎心搏动,胎头位于下腹部,双顶径7.8cm ,前壁胎盘,胎盘后见3cm×5cm低回声区.血小板203×109/L ,尿蛋白(+~++).

    作者:张爱群;闫西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药物治疗

    性传播疾病(STD)是一组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近年来STD在我国日益增多.妊娠期感染STD或STD妇女妊娠,不但对本人健康危害大,而且还可以传播给胎婴儿,危及下一代健康.目前,妊娠合并STD的诊断和处理,已成为产科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的妊娠合并STD的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参照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2年STD治疗指南[1].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30例分析

    我们应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海金;姜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1].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作者:姜桦;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研究近况

    父-婴传播是垂直传播的方式之一.HBV男性感染者既可通过生殖细胞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子代,也可经接触感染其配偶并继而由配偶再垂直传给子代,本文所述父-婴传播指前者,即男性感染者通过生殖细胞把病毒垂直传给子代.

    作者:苏桂栋;苏建新;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孕妇与新生儿血清铅及其相关性研究

    为了解孕妇日常生活中铅暴露及对宫内胎儿有何影响, 我们对30例未婚女青年和60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铅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相互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作者:刘翠英;李静;范爱英;李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7例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2年9月7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于术后1~3天发病,呈进行性腹胀腹痛,1例误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肠减压术,余保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术刺激、妊娠、产程延长和妊高征等可诱发本病,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郭海雁;文慧;尹保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