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玲;贺卫东;张海娥
阴道是经血的通道,阴道分娩时的产道,又是性交的场所,有其本身的生态系统,但外环境和相邻组织(膀胱和直肠)的改变可影响阴道环境.阴道的生态环境也与内分泌、病原体、免疫功能、妊娠、创伤、性生活、治疗等密切相关.
作者:石一复;李娟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FasL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异常,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妊高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65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2例、中度20例、重度23例)胎盘组织中FasL表达强度.结果 FasL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妊高征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组织细胞FasL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FasL表达减少,母胎免疫耐受机制遭到破坏,引发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免疫病理改变,终可能导致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尚丽新;曲冬颖;高敏;姜彦多;王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是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占各系统合并症的首位,直接影响手术及预后[2].因此,预测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筛选出能够从进一步干预治疗中得到益处的病例进行干预,降低围手术期危险性,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玲;杨秀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发病率约为1.0%~7.2%[1],每年由产褥感染导致的产妇死亡占产妇死亡总数的8%[2].近20年来,随着新抗生素不断问世,产褥感染引起的产妇死亡也明显减少,但由于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在治疗中又增加了新的困难.迄今,产褥感染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作者:陈惠池;张惠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选择一种安全、快捷且副反应相对较少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负压吸引术、药物流产及药物联合负压吸引术三种终止早孕的方法,在流产效果、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副反应及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凤;林琼霞;徐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21例.结果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发病率为1.40‰(21/15004).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4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阑尾炎合并急性胆囊炎、胆石症1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6例.21例中先兆早产1例、早产3例、死胎2例、先兆流产2例,没有孕产妇死亡.结论应加强对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认识,早期准确诊断.对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应积极手术治疗;而对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个体化,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嵌顿、胆源性胰腺炎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合理的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流产、早产率及胎儿与孕妇的死亡率.
作者:唐良萏;李佳平;喻蓉;谯建;贾英;张建华;吴味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 对哺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而转运至乳汁,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加强围生期的正确用药和合理用药,本文就哺乳期应用抗菌药物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乔福元;刘大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对妊高征母、脐血清NO2 /NO3 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9~2000年晚期妊娠正常妇女(正常组Ⅰ组:12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36例[妊高征组,其中单用硫酸镁(Mg)治疗Ⅱ组:12例;单用硝酸甘油(Ng)治疗Ⅲ组:12例;联合用药(Mg+Ng)治疗Ⅳ组:12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母、围生儿脐血清NO2 /NO3 ,并对围生儿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母血NO2 /NO3 浓度:产前PIH组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后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脐静脉血各组NO2 /NO3 浓度均小于产前,但PIH组与Ⅰ组比较,脐血间差异小于母血间差异,用药后Ⅲ、Ⅳ组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围生儿预后不良者百分率,PIH 组比Ⅰ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IH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作为NO供体治疗妊高征时,能改变母、脐血NO含量,从而降低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可能对PIH引起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有治疗作用.
作者:徐洪斌;徐宏里;魏晓萍;杨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孕妇30岁,住院号330835.因孕36周、孕2产1、右腹及腰背部疼痛、左下肢麻木伴呼吸困难22h于2002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2周曾发现血压高,未处理.19h前,因左下肢麻木、阵发性腹痛伴呼吸困难、呕吐3h于外院诊为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给予硫酸镁等药物治疗.11h前腹痛加重,无阴道出血,无腹泻.B超见胎心由缓慢至停跳,未见胎盘早剥.9h前出现血压下降,低至70/30mmHg(1mmHg=0.133kPa),急入我院.查体:T37.9℃,P140/min,R40/min,BP14.7/8.7kPa,神清,表情淡漠,呼吸困难,有窘迫感,右肺底闻及哮鸣音.
作者:徐春琳;张丽;张雅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 30岁,住院号0125113.因妊娠 21周,B超检查异常于2001年6月18日收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7日,停经40余天时,曾行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停经4个半月出现胎动,在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多普勒听诊胎心搏动良好.孕期无异常用药史,无低热、阴道流血或流水史.停经6个月时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胎体表面与羊膜囊壁间布满放射状膜样强回声,尤其胎头及臀部更为明显,胎儿双侧胸腔及腹腔均可见液性暗区,胸腔内宽处约2.1cm,胎心位置居中、搏动好,胎儿小于孕月.诊断:妊娠21周、胎儿胸腹腔积液、羊膜带阻断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白介素-1α、β(IL-1α、IL-1β)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着床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9月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患者36例.收集肌注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的血清和卵泡液,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卵泡液中IL-1α、IL-1β水平,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VF-ET过程中不同时段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水平,按是否胚胎着床分组,对两组临床资料、激素和IL-1α、IL-1β水平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 IVF-ET中,着床组的卵泡液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着床组(P<0.001),在HCG日或移植日,两组血清IL-1β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泡液及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卵细胞成熟度相关(r=0.74,P<0.01;r=0.81,P﹤0.01),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血清E2正相关(r=0.83,P﹤0.01).血清及卵泡液IL-1α水平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IL-1β与E2、卵细胞成熟度相关,血清IL-1β参与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卵细胞成熟及内膜生长,参与IVF-ET胚胎着床过程,影响胚胎着床率.
作者:王雪峰;陈士岭;邢福祺;苏桂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 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阴道内有大量正常寄殖菌,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常见的需氧菌有:G+菌 : 乳杆菌、棒状杆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G-菌: 大肠埃希菌、加德纳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动弯杆菌等等,不下20多种.各种细菌通过自身产生的粘附机制与阴道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生长于阴道壁粘膜表面.这些正常菌群对于维持阴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菌群可以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可以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增强其免疫力;正常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构成防止外来细菌侵入的生物屏障.正常阴道内定植的各种寄殖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维持着阴道内环境的平衡,并不致病.正常阴道内以能够产生乳酸及过氧化氢的阴道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
作者:岳天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为提高临床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准确性,对我院近3年来巨大胎儿(巨大儿)及分娩期的临床特点、分娩结局,作一回顾性分析,指导正确处理产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谷香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1].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作者:姜桦;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湖北省为碘缺乏地区[1],武汉地区是否缺碘至今尚无大样本调查报告,尤其是在实施碘盐新标准[2]后,武汉地区孕妇是否缺碘,缺碘程度如何更是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对武汉市5个城区的874例孕妇尿碘和所食碘盐进行了监测,了解执行碘盐新标准后武汉地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及是否存在碘缺乏.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罗新;赵国斌;艾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围生期因素及环境因素,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更易发生感染.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常见,但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也常发生.在我国感染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新生儿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未成熟及药代动力学的特殊性,有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不宜使用,因此,新生儿抗感染药物的选用面临许多限制和困难,需要特别慎重.
作者:陈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故对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高危患者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深静脉血栓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无创伤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珍;陈珊;王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盆腔炎(PID)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盆腔炎若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因此,对于急性盆腔炎应予积极防治.
作者:田永杰;汤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8月至2001年5月间收治的2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未复发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6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1~7年,发现复发转移20例,复发率33.3%,其中Ⅲ期13例,Ⅳ期7例;②复发转移首发部位:盆腹腔9例,肺转移8例,其他部位3例;③临床特征:Ⅲc和Ⅳ期复发率分别为40.9%和63.6%,显著高于Ⅲa(12.5%)(P<0.05);术后有残存病灶者复发率为72.7%,无残存者仅为2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病理特征:复发率在侵肌≥1/2者为50.0%,侵肌<1/2者为18.7%,有宫旁受侵者为58.3%,而未受侵害者为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的复发率(55.0%)显著高于中分化癌(25.0%)和高分化癌(20.0%)(P<0.05);而淋巴结有癌转移的复发率(46.2%)和无癌转移者(23.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复发与治疗方式: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复发率低(13.3%),其次为术后辅助化疗(31.8%).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多数在2年内复发,复发转移高危因素有肿瘤分期、侵肌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宫旁受侵及有无残存病灶等.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
作者:王建六;魏丽惠;薛凤霞;王志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 26岁,住院号:12424.因停经40周+3,G1P0,LSA,左骶前位,于2002年12月25日上午10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0/min,呼吸19/min,血压14.7/9.3kPa(1kPa=7.5mmHg).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0cm,臀先露,胎心率136/min.入院诊断:宫内妊娠40周+3,G1P0,LSA,臀位(混合臀位).入院当日下午2点30分,无宫缩,未破膜,胎心144/min,NST反应型评10分,胎儿估重(3600±200)g,考虑到混合臀位、胎儿估重较大为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术.
作者:郝丽兵;武永丽;安篆仙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