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妊高征并发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

徐春琳;张丽;张雅兰

关键词:重度妊高征, 呼吸困难, 下肢麻木, 腰背部疼痛, 阴道出血, 药物治疗, 血压下降, 先兆子痫, 胎盘早剥, 腹痛, 阵发性, 哮鸣音, 入院前, 硫酸镁, 住院, 孕妇, 胎心, 呕吐, 腹泻, 肺底
摘要:孕妇30岁,住院号330835.因孕36周、孕2产1、右腹及腰背部疼痛、左下肢麻木伴呼吸困难22h于2002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2周曾发现血压高,未处理.19h前,因左下肢麻木、阵发性腹痛伴呼吸困难、呕吐3h于外院诊为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给予硫酸镁等药物治疗.11h前腹痛加重,无阴道出血,无腹泻.B超见胎心由缓慢至停跳,未见胎盘早剥.9h前出现血压下降,低至70/30mmHg(1mmHg=0.133kPa),急入我院.查体:T37.9℃,P140/min,R40/min,BP14.7/8.7kPa,神清,表情淡漠,呼吸困难,有窘迫感,右肺底闻及哮鸣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胎儿104例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

    为提高临床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准确性,对我院近3年来巨大胎儿(巨大儿)及分娩期的临床特点、分娩结局,作一回顾性分析,指导正确处理产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谷香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硝酸甘油对妊高征母脐血血清NO2-/NO3-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对妊高征母、脐血清NO2 /NO3 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9~2000年晚期妊娠正常妇女(正常组Ⅰ组:12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36例[妊高征组,其中单用硫酸镁(Mg)治疗Ⅱ组:12例;单用硝酸甘油(Ng)治疗Ⅲ组:12例;联合用药(Mg+Ng)治疗Ⅳ组:12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母、围生儿脐血清NO2 /NO3 ,并对围生儿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母血NO2 /NO3 浓度:产前PIH组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后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脐静脉血各组NO2 /NO3 浓度均小于产前,但PIH组与Ⅰ组比较,脐血间差异小于母血间差异,用药后Ⅲ、Ⅳ组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围生儿预后不良者百分率,PIH 组比Ⅰ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IH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作为NO供体治疗妊高征时,能改变母、脐血NO含量,从而降低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可能对PIH引起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有治疗作用.

    作者:徐洪斌;徐宏里;魏晓萍;杨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经腹小切口袋取附件囊肿86例分析

    附件囊肿是妇科常见的剖腹探查指征,我院2000年开始经腹小切口袋取囊肿,皮肤切口仅3~4cm,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染色体臂间倒位致配偶习惯性流产1例

    患者男,27岁,其妻怀孕3次,第1、2、3胎孕60多天,均不明原因发生自然流产,孕期均无患病,无射线及有害物质接触,也无外伤,夫妻表型及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否认母亲有流产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片,染色体G显带,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患者核型为:46,xy,inv(4)(p16q31.1)(pter→p16::q31.1→p16::q31.1→qter),其妻核型为46,xx.

    作者:时瑞兰;刘丽华;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进展

    多种病原体可引起妇产科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正常寄生于生殖道的微生物,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局部微生态失衡时也致病,这在病原诊断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吕时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1].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作者:姜桦;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心血管合并症对妇科手术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干预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是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占各系统合并症的首位,直接影响手术及预后[2].因此,预测选择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筛选出能够从进一步干预治疗中得到益处的病例进行干预,降低围手术期危险性,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玲;杨秀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21例.结果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发病率为1.40‰(21/15004).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4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阑尾炎合并急性胆囊炎、胆石症1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6例.21例中先兆早产1例、早产3例、死胎2例、先兆流产2例,没有孕产妇死亡.结论应加强对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认识,早期准确诊断.对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应积极手术治疗;而对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个体化,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嵌顿、胆源性胰腺炎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合理的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流产、早产率及胎儿与孕妇的死亡率.

    作者:唐良萏;李佳平;喻蓉;谯建;贾英;张建华;吴味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白介素-1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着床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白介素-1α、β(IL-1α、IL-1β)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着床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9月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患者36例.收集肌注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的血清和卵泡液,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卵泡液中IL-1α、IL-1β水平,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VF-ET过程中不同时段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水平,按是否胚胎着床分组,对两组临床资料、激素和IL-1α、IL-1β水平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 IVF-ET中,着床组的卵泡液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着床组(P<0.001),在HCG日或移植日,两组血清IL-1β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泡液及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卵细胞成熟度相关(r=0.74,P<0.01;r=0.81,P﹤0.01),HCG日血清IL-1β水平与血清E2正相关(r=0.83,P﹤0.01).血清及卵泡液IL-1α水平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IL-1β与E2、卵细胞成熟度相关,血清IL-1β参与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卵细胞成熟及内膜生长,参与IVF-ET胚胎着床过程,影响胚胎着床率.

    作者:王雪峰;陈士岭;邢福祺;苏桂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母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能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又不致于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是每个临床医师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医师既要掌握每类抗菌药物的抗菌原理、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用量、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又要掌握这些药物对胎儿有无影响及影响的程度、时期.已知药物致畸的危险时期为妊娠初3个月内,以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生长迟缓及造成功能低下[1].故孕妇患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应选用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作者:谭布珍;黄维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 对哺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而转运至乳汁,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加强围生期的正确用药和合理用药,本文就哺乳期应用抗菌药物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乔福元;刘大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度妊高征并发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

    孕妇30岁,住院号330835.因孕36周、孕2产1、右腹及腰背部疼痛、左下肢麻木伴呼吸困难22h于2002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2周曾发现血压高,未处理.19h前,因左下肢麻木、阵发性腹痛伴呼吸困难、呕吐3h于外院诊为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给予硫酸镁等药物治疗.11h前腹痛加重,无阴道出血,无腹泻.B超见胎心由缓慢至停跳,未见胎盘早剥.9h前出现血压下降,低至70/30mmHg(1mmHg=0.133kPa),急入我院.查体:T37.9℃,P140/min,R40/min,BP14.7/8.7kPa,神清,表情淡漠,呼吸困难,有窘迫感,右肺底闻及哮鸣音.

    作者:徐春琳;张丽;张雅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先天性宫颈闭锁10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宫颈闭锁是较罕见的下生殖道发育畸形,临床上多为个案报道,常表现为原发闭经、周期性下腹痛,常因腹痛剧烈伴盆腔包块急诊入院.一般为单子宫,多数伴有阴道发育不全.对该病的处理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先天性宫颈闭锁,探索其诊断和处理方法.

    作者:冯炜炜;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及平衡失调的相关因素

    1 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阴道内有大量正常寄殖菌,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常见的需氧菌有:G+菌 : 乳杆菌、棒状杆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G-菌: 大肠埃希菌、加德纳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动弯杆菌等等,不下20多种.各种细菌通过自身产生的粘附机制与阴道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生长于阴道壁粘膜表面.这些正常菌群对于维持阴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菌群可以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可以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增强其免疫力;正常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构成防止外来细菌侵入的生物屏障.正常阴道内定植的各种寄殖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维持着阴道内环境的平衡,并不致病.正常阴道内以能够产生乳酸及过氧化氢的阴道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

    作者:岳天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阴道炎的药物治疗

    阴道是经血的通道,阴道分娩时的产道,又是性交的场所,有其本身的生态系统,但外环境和相邻组织(膀胱和直肠)的改变可影响阴道环境.阴道的生态环境也与内分泌、病原体、免疫功能、妊娠、创伤、性生活、治疗等密切相关.

    作者:石一复;李娟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科腹部术后穴位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故对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高危患者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深静脉血栓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无创伤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珍;陈珊;王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抗生素在母体胎盘胎儿间的药代动力学

    妊娠期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造成了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变化.因此在妊娠期给孕妇使用抗生素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母体、胎盘、胎儿间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药物透过胎盘对胚胎、胎儿及新生儿的药理作用,正确选择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无损害而对孕妇所患疾病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迅;周淑;熊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30例分析

    我们应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海金;姜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执行碘盐新标准后武汉地区874例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

    湖北省为碘缺乏地区[1],武汉地区是否缺碘至今尚无大样本调查报告,尤其是在实施碘盐新标准[2]后,武汉地区孕妇是否缺碘,缺碘程度如何更是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对武汉市5个城区的874例孕妇尿碘和所食碘盐进行了监测,了解执行碘盐新标准后武汉地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及是否存在碘缺乏.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罗新;赵国斌;艾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在足月前发生称为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PPRO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常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早产.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死亡率较高,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胎膜早破的原因,也没有更确切的方法预测胎膜早破,因此胎膜早破的治疗如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宫缩抑制、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等的指征及价值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目的是减少胎膜早破引起的母儿并发症.

    作者:陈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