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海
选择一种安全、快捷且副反应相对较少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负压吸引术、药物流产及药物联合负压吸引术三种终止早孕的方法,在流产效果、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副反应及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凤;林琼霞;徐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故对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高危患者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深静脉血栓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无创伤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珍;陈珊;王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附件囊肿是妇科常见的剖腹探查指征,我院2000年开始经腹小切口袋取囊肿,皮肤切口仅3~4cm,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在足月前发生称为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PPRO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常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早产.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死亡率较高,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胎膜早破的原因,也没有更确切的方法预测胎膜早破,因此胎膜早破的治疗如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宫缩抑制、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等的指征及价值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目的是减少胎膜早破引起的母儿并发症.
作者:陈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围生期因素及环境因素,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更易发生感染.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常见,但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也常发生.在我国感染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新生儿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未成熟及药代动力学的特殊性,有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不宜使用,因此,新生儿抗感染药物的选用面临许多限制和困难,需要特别慎重.
作者:陈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 26岁,住院号:12424.因停经40周+3,G1P0,LSA,左骶前位,于2002年12月25日上午10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0/min,呼吸19/min,血压14.7/9.3kPa(1kPa=7.5mmHg).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0cm,臀先露,胎心率136/min.入院诊断:宫内妊娠40周+3,G1P0,LSA,臀位(混合臀位).入院当日下午2点30分,无宫缩,未破膜,胎心144/min,NST反应型评10分,胎儿估重(3600±200)g,考虑到混合臀位、胎儿估重较大为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术.
作者:郝丽兵;武永丽;安篆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 对哺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而转运至乳汁,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加强围生期的正确用药和合理用药,本文就哺乳期应用抗菌药物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乔福元;刘大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父-婴传播是垂直传播的方式之一.HBV男性感染者既可通过生殖细胞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子代,也可经接触感染其配偶并继而由配偶再垂直传给子代,本文所述父-婴传播指前者,即男性感染者通过生殖细胞把病毒垂直传给子代.
作者:苏桂栋;苏建新;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阴道是经血的通道,阴道分娩时的产道,又是性交的场所,有其本身的生态系统,但外环境和相邻组织(膀胱和直肠)的改变可影响阴道环境.阴道的生态环境也与内分泌、病原体、免疫功能、妊娠、创伤、性生活、治疗等密切相关.
作者:石一复;李娟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2年9月7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于术后1~3天发病,呈进行性腹胀腹痛,1例误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肠减压术,余保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术刺激、妊娠、产程延长和妊高征等可诱发本病,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郭海雁;文慧;尹保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FasL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异常,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妊高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65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2例、中度20例、重度23例)胎盘组织中FasL表达强度.结果 FasL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妊高征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组织细胞FasL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FasL表达减少,母胎免疫耐受机制遭到破坏,引发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免疫病理改变,终可能导致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尚丽新;曲冬颖;高敏;姜彦多;王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孕妇30岁,住院号330835.因孕36周、孕2产1、右腹及腰背部疼痛、左下肢麻木伴呼吸困难22h于2002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2周曾发现血压高,未处理.19h前,因左下肢麻木、阵发性腹痛伴呼吸困难、呕吐3h于外院诊为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给予硫酸镁等药物治疗.11h前腹痛加重,无阴道出血,无腹泻.B超见胎心由缓慢至停跳,未见胎盘早剥.9h前出现血压下降,低至70/30mmHg(1mmHg=0.133kPa),急入我院.查体:T37.9℃,P140/min,R40/min,BP14.7/8.7kPa,神清,表情淡漠,呼吸困难,有窘迫感,右肺底闻及哮鸣音.
作者:徐春琳;张丽;张雅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为了解孕妇日常生活中铅暴露及对宫内胎儿有何影响, 我们对30例未婚女青年和60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铅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相互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作者:刘翠英;李静;范爱英;李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妊娠期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造成了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变化.因此在妊娠期给孕妇使用抗生素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母体、胎盘、胎儿间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药物透过胎盘对胚胎、胎儿及新生儿的药理作用,正确选择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无损害而对孕妇所患疾病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迅;周淑;熊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发病率约为1.0%~7.2%[1],每年由产褥感染导致的产妇死亡占产妇死亡总数的8%[2].近20年来,随着新抗生素不断问世,产褥感染引起的产妇死亡也明显减少,但由于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在治疗中又增加了新的困难.迄今,产褥感染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作者:陈惠池;张惠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 30岁,住院号0125113.因妊娠 21周,B超检查异常于2001年6月18日收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7日,停经40余天时,曾行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停经4个半月出现胎动,在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多普勒听诊胎心搏动良好.孕期无异常用药史,无低热、阴道流血或流水史.停经6个月时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胎体表面与羊膜囊壁间布满放射状膜样强回声,尤其胎头及臀部更为明显,胎儿双侧胸腔及腹腔均可见液性暗区,胸腔内宽处约2.1cm,胎心位置居中、搏动好,胎儿小于孕月.诊断:妊娠21周、胎儿胸腹腔积液、羊膜带阻断症.
作者:高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1].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作者:姜桦;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8月至2001年5月间收治的2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未复发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6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1~7年,发现复发转移20例,复发率33.3%,其中Ⅲ期13例,Ⅳ期7例;②复发转移首发部位:盆腹腔9例,肺转移8例,其他部位3例;③临床特征:Ⅲc和Ⅳ期复发率分别为40.9%和63.6%,显著高于Ⅲa(12.5%)(P<0.05);术后有残存病灶者复发率为72.7%,无残存者仅为2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病理特征:复发率在侵肌≥1/2者为50.0%,侵肌<1/2者为18.7%,有宫旁受侵者为58.3%,而未受侵害者为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的复发率(55.0%)显著高于中分化癌(25.0%)和高分化癌(20.0%)(P<0.05);而淋巴结有癌转移的复发率(46.2%)和无癌转移者(23.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复发与治疗方式: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复发率低(13.3%),其次为术后辅助化疗(31.8%).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多数在2年内复发,复发转移高危因素有肿瘤分期、侵肌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宫旁受侵及有无残存病灶等.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
作者:王建六;魏丽惠;薛凤霞;王志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盆腔炎(PID)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盆腔炎若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因此,对于急性盆腔炎应予积极防治.
作者:田永杰;汤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们应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海金;姜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